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研究
2015-03-21陶妍志
陶妍志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成都61004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组织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来置换严重损伤的关节[1],该手术具有解除受损处髋关节的疼痛,保持关节稳定、调整双下肢长度,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功效,是治疗髋部损伤和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对168例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康复功能指导及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8例,男97例,女71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6 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髋关节炎12例,髋关节结核并股骨头坏死15例,股骨颈骨囊肿9例,股骨颈骨折11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15例,半髋关节置换术53例,均为单侧。
1.2 效果评价 于患者出院后随访。术后3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对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即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个方面进行评定,Harris评分90 分以上为优,80~89 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9]。优良率=(优加良的例数)/总例数×100%。
1.3 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住院时间10~24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对其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其中Harris评分优77例,良82例,中6例,差3例,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4.6%。患者术后3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内容包括:(1)临床症状、治疗手段及效果。(2)关节局部情况如髋关节活动度、股骨头坏死或骨折、X 线片表现。(3)全身状态如营养情况、合并症、各种辅助检查情况等。
2.1.2 常规护理准备 积极治疗合并症,给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药敏试验、备皮、备血等。术前禁食12h,禁饮4h,术前晚手术部位消毒包扎,术晨留置尿管。
2.1.3 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多数存在恐惧、焦虑、孤独、无助等负性心理[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向其介绍手术方法、手术基本过程、术后康复程序等,用成功的手术案例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担忧,缓解其负性情绪,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1.4 康复指导 (1)运动方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由于术后患者下肢的本体感觉减退,指导患者将手放在股四头肌处进行收缩锻炼;臀大肌收缩练习,指导患者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拉住吊环,使身体整个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屈髋练习,指导患者患肢屈髋时,髋关节曲度<90°,并避免患髋内收和内旋[3]。(2)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便秘、人工假体脱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指导患者双手拉住床头吊手环,健侧下肢屈曲与床面垂直后将臀部抬起足够的高度,从健侧置入便盆,避免患肢外旋及内收。(3)正确使用拐杖:扶拐不当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指导患者双手扶拐,调节拐顶距腋窝5~10cm 与肩同宽为宜,练习利用双拐健腿站立以及在患肢不负重状态下行走。(4)深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以便患者在紧张的时候,保持情绪稳定,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2 术后护理
2.2.1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暖;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末端血运、皮温、肿胀、感觉、活动情况及双下肢是否等长、疼痛、有无畸形;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性状,保持有效引流,术后48h引流量低于3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2.2.2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普遍存在的不适症状,疼痛可影响患者休息、睡眠、饮食、伤口愈合及术后功能锻炼,术后严密观察伤口疼痛情况及性质,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等辅助治疗。
2.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预防假体脱位:术毕可平卧或半卧位,但患髋屈曲应<45°,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位,两腿间放置厚软枕,防止内收;与站立、平卧位相比,坐位是髋关节最易出现脱位、半脱位的体位[5],所以坐位时髋关节屈曲不能<90°,每天可坐起3~4次,20~30min/次;术后早期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伸直、内收、内旋、曲髋而造成髋关节脱位。(2)预防压疮:卧气垫床,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柔软。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协助病人做引体向上,1次/1~2h,5~10个/次;或将整个髋部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1 次/2~4h[6];用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及骶尾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预防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或借助牵引器上吊环行上身抬起运动,做有效咳嗽,1次/1~2h,10个/次;轻拍患者背部辅助咳痰、排痰,痰黏稠者可做雾化吸入,2次/d;嘱患者每日饮水量大于2 500mL,用0.2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1~2次/d,术后2~4d拔出尿管。(4)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活动、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情况。指导家属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患肢;患肢穿弹力袜或用松紧适宜的弹力绷带包扎;避免患肢大隐静脉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应稀释后缓慢滴注。(5)预防切口感染: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局部感染症状及术后体温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2.4 饮食护理 早期(1~2周)应进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忌油腻、煎炸、酸辣等食物;中期(3~4周)应进食清补之品,以促使气血恢复;后期(4 周后)应多食壮筋骨、补肝肾、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高钙的食物,以补养气血,强壮筋骨,促进骨折愈合。
2.2.5 康复指导 (1)床上功能锻炼:术后6h 行患肢足趾伸曲运动、踝关节背伸及抗阻训练,每个动作保持10s,然后放松,重复30次。术后第1天,主动下压膝关节,收缩维持10s,放松5s,10个/组,2~3组/次,2次/d,以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第2天,加强等长收缩训练及引体向上运动,在护士指导下,采用持续被动训练器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屈伸功能锻炼[7],60min/次,2次/d,从2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2)离床功能锻炼:术后4~5d,下床时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脚着地,帮助患者穿鞋,再拄双拐站起。若患者想要自己穿鞋,不能够弯腰进行,而要先蹲下,再进行穿鞋。总之,要避免患处的过度用力[8];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离床活动第1天,拄双拐于床边站立5~10min,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并不负重,3次/d;离床活动第2天,拄 双 拐 在 病 室 内 行 走,3 次/d,每 次 不 超 过30min。(3)后期功能锻炼:术后1周,可用关节康复器进行锻炼。术后2周,患者可屈曲健肢,患肢着地,使用双侧腋拐挺髋前行。术后3周,在拐杖协助下作站立位练习。外屈:健肢直立,将患肢向身体侧方缓缓抬起,回位,注意膝关节及足趾向外。屈曲:从身体前方慢慢抬起膝关节,回位,注意勿使膝关节高过髋关节,胸部不要向前弯曲。术后4周,进行由卧到坐、由坐到站、由站到走的训练,并逐渐进行屈髋、屈膝下蹲等练习。
2.2.6 出院指导 (1)上下楼梯指导:上楼时健肢先上,拐杖及患肢跟上,下楼时拐杖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2)体位指导:半卧或平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3周内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90°。禁止蹲位,禁止坐矮凳子或沙发,禁止交叉双腿、翘二郎腿、盘腿等动作。(3)负重指导: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4)日常活动指导: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伸髋屈膝穿鞋袜,穿无鞋带的软底鞋、不穿高跟鞋或滑底拖鞋。患肢不能过度外展、内收、内旋。术后6 周复查X 线片,观察假体有无松动或位置有无改变,如情况良好,可加强髋关节外展肌、屈髋肌、屈膝肌的锻炼。无疼痛时(约2个月)方可弃拐,坚持功能锻炼3个月,并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和频率。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治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本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康复指导及训练,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关节恢复良好,优良率达到94.6%,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8-699.
[2] 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23.
[3] 陈静,邵纯,伍霞菊.循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60.
[4]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9.
[5] 古永恒,王思茹,郑庆元.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108-1110.
[6] 方瑛,俞蓓霞,陈洪飞.早期康复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44.
[7] 华蕾,宋艳霞,孙燕.34例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13(11):49-50.
[8] 杨柳,郭林,王文良,等.中老年新鲜与陈旧性股骨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1):65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