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作用

2015-03-21傅小奇

文教资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分素质素养

王 双 傅小奇

(1江苏大学京江学院;2江苏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浅论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作用

王 双1傅小奇2

(1江苏大学京江学院;2江苏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当前社会处于变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弥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短板,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业活动 素质拓展学分 职业生涯规划

当今社会处于变革和发展的时期,到处充满激烈竞争,尤其是人口高峰和高校扩招的到来,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实施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的严密体系,促进了第二课堂各种素质教育资源和平台的整合,使得素质教育的内容更科学合理,更有针对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目标、意义和缺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具有很宽泛的内容和很丰富的内涵,它是人们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能力强弱是决定一个人在职业中能否取得成就的基本条件,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又称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特殊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专项活动的特殊能力,又叫专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

目前大部分院校所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准备、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自我认知;(2)环境分析;(3)确定目标;(4)制订计划并实施;(5)反馈、评估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本理论包括帕森斯的人职匹配论、霍兰德的职业性向论、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地帮助同学们获得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同学们真正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在客观分析内在素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人生,从而确定合理的、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简而言之,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未雨绸缪、提前规划。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社会大环境、就业环境和学生自身认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学生对自我职业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另外在校期间大学生并未真正进入职场进行体验,难免会出现自我人格特质、自我期望值与职场岗位匹配度的不吻合,这也是导致当前90后大学毕业生靠“尝试错误”发现自我的原因。因此,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是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成功实现自我的重要前提。

2.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

2.1 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应运而生。素质拓展学分由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创业与就业教育及综合素质养成三部分构成;素质拓展学分不设上限,不限类别,大学生可在课外自主选择各种类别的活动。

素质拓展学分制度融入了教学部、学工部和团委的工作,团委主管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如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赴海外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军事实践活动等;学工部主管创业与就业教育、各类素质教育课程等;教务主管各类技能证书的认定加分、专利和科技小制作的应用成果加分、公开出版的杂志报纸上发表论文的创新学分等。这些融合了大学生在校学习、实践的方方面面,并且以学分制确定下来,对于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生活、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很好的推动和促进。

2.2 素质拓展学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和品格的必要途径。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众多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走上社会实现职业梦想打好基础。

2.2.1 素质拓展学分制度从政治理论上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项制度将大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志愿者活动、军事实践活动、赴海外实践和交流活动囊括进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参与实践,拓展视野,这些活动均以团委为领导和主管,确保了大学生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拥护党组织的领导。

2.2.2 素质拓展学分制度从实践上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涵盖了大学生的各类创新实践平台,如科研立项制度、科技创新项目、课外科技活动及各类学科竞赛。这些均为大学生拓展了第二课堂,提升了大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大学生从书本理论学习到实际问题解决的思考,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提高自我职业定位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短板。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优劣势分析和职业分析提供更为深刻的现实体验依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例如科研立项过程中,有专业方面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引导,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科研项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方法论,以后走上企业工作岗位面对具体工作项目时,是可以借鉴的经历。

第二,现代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若想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必须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提高科技含量,这就要求到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仅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研发创新能力。科研立项、科技创新项目等均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施展提供舞台和制度保障,为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创新素养做好准备。这些项目的结题一般都要求有专利或者论文。大学生通过在校科研实践中获得专利或论文,从而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宠儿的新闻屡现报端,说明在校科研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大学生职业定位要把握的四条原则是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在保证前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和收益最大化,即择己所利。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掌握着社会发展的最新科技动向,在校科研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以利于将来在就业市场上快速而准确地定位。在校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得到专业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所学专业的未来职业内容有初步预见和设想,这远远比书本上的要深刻。这一过程使得学生更深入地进行自我思考,思考自己对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喜好程度,有个更清晰的择业目标,避免将来走向职场通过“尝试错误”发现自己,减少频繁跳槽的现象。

第四,在校创新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是企业招聘时非常看重的职场人的基本素养。一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当他融入一个优秀的团队,他将享有大海的荣耀。在校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加入带队老师的工作组,不仅要开展自己工作方面的研究,还要与课题组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这无疑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第五,创新实践活动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管理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的成就,20%归属于纸上,80%归属于情商,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事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受到健康情绪的激励、高尚人格的引导、意志力的支配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驱动。任何学科的科研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多次甚至无数次失败中发展向上的,而遇到的困难和失败可以增强学生的承受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肯定并继续前进。在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参与者与探索者,大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第六,创新实践活动有利于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为创业之路打下铺垫。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在新一波就业高峰的冲击之下,职位供不应求,人才市场出现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创业也许是一条更好的出路,而国家目前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倡导“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从习惯于“求人”开始倾向于“求己”,准备自己创业当老板。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中科技型创业屡见不鲜,它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联,以高科技为依托创办企业。大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站在学科技术的最前沿,用自己的创新潜能开展研究创造,很有可能做出具有现实经济效益的成果,大学生有可能掌握创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创业技术。

综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竞争就业,竞争就业的实质就是职业素质与能力的竞争,同学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必须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主要包括基础能力 (做人的能力)、专项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及通用素质与能力。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有效地弥补了当前所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短板。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第1版.

[2]蒋珊珊.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135-136.

[3]戎静,姚国成.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其路径探析[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3):105-108.

[4]赵鹏.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194.

江苏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JGYB 074)。

猜你喜欢

学分素质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学分美食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