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5-03-21汤泽桃
汤泽桃
(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2014年1月,常德市柳叶湖某养鸭户饲养4 000只肉鸭,死亡1 400只,养殖场所是废弃的大片农田,2月龄鸭约有1 600只,1月龄以内的小鸭约1 000只。调查得知:该养鸭户养了多年的肉鸭,一般是在1个地方养1~2批鸭,然后再到另外的地方饲养,晚上在野外搭简易棚过夜,养2个月出售,属于流动性很强的野外放养。
1 临床症状
有的鸭未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部分鸭病初表现眼流出浆液性或粘性的分泌物,眼周围羽毛粘连或脱落;鼻孔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有的分泌物干涸,堵塞鼻孔,轻度咳嗽,打喷嚏;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嗜睡、缩颈或嘴抵地面,腿软,不愿走动,步态蹒跚;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痉挛,背脖、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尾部摇摆等,不久抽搐而死,病程一般2~3天。日龄较大的小鸭病程1周以上,病鸭表现精神沉郁,少食,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运动,前仰后翻,翻转后仰卧,不易站起等症状。少数鸭出现头颈歪斜,遇惊扰时不断鸣叫和转圈、倒退等,安静时头颈稍弯曲,尤如正常。最后因采食困难,逐渐消瘦而死亡。
2 病理变化
解剖5只病死鸭,发现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外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使心外膜与心包膜形成粘连,呈现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变化;气囊浑浊增厚,被覆纤维素样膜;肝表面覆盖1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样膜,易剥离,肝肿大呈土黄色或棕红色,其中1只肝呈淡黄色干酪样团块。
3 实验室检验及诊断
取病死鸭肝、脑、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瑞氏染色镜检,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无菌取濒死鸭的肝、脑、心血等组织分别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置于37℃恒温箱和37℃烛缸中培养,24 h后恒温箱中的3个培养皿上未见细菌生长,烛缸中的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旺盛,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不溶血、奶油状小菌落,钓取纯培养物,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菌落长势较差,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微闪光的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分离菌生化试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H2S试验、VP和MR试验均为为阳性,能液化明胶。综合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
4 药物敏感试验
该菌株对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泰乐菌素、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利福平、壮观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氟哌酸、土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低度敏感。
5 防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氟苯尼考粉 (山西兆益生物有限公司)饮水给药,每千克体重30 mg,每天2次,连用5天;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重庆方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每千克体重15 mg,用抗毒血凝素(哈尔滨生物制品二厂有限责任公司)每千克体重0.1 mL稀释,每天1次,连用4次。3天病鸭好转,5天后完全康复。
6 讨论
6.1 鸭疫里氏杆菌主要自然感染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1周龄内幼鸭和8周龄以上大鸭少见发病。在污染鸭场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病死率高低不一,与感染鸭的日龄、环境条件、应激因素等有关。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等经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等途径传播。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季为甚,常表现明显的“疫点”特征,即在本病流行较为严重的鸭场,其周围鸭场也常有此病流行。被本病感染而无应激的鸭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受应激因素的影响,如育雏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饲料营养缺乏、转舍时受寒冷或雨淋的刺激以及其他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鸭病毒性肝炎等),均可引起本病暴发流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病鸭死亡。
6.2 本病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了氟苯尼考和酒石酸泰乐菌素进行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说明实际应用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药物预防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连续使用几批鸭后病原菌就会产生耐药性,建议各鸭场在防治鸭疫里氏杆菌病时注意交替使用药物,有条件的鸭场每次发病均需做药敏试验,以确定首选药物。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育雏室的通风换气,干燥防寒,适宜饲养密度,清洁卫生等是控制和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6.3 鸭疫里氏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应加强疫苗预防。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较复杂,美国成功研制了包括1、2、5三种血清型的多价弱毒活疫苗,经气雾或饮水免疫1日龄雏鸭,可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建议养鸭户加强鸭病免疫,对1~8日龄的鸭注射鸭肝炎卵黄抗体,5~7日龄接种鸭疫里氏杆菌病-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绿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每羽颈部皮下注射0.3~0.5 mL),效果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