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相助视角下开展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思路

2015-03-21TheNewIdeaofEthnicWorkinInnerMongoliafromtheFerspectiveofGivingMutualHelpandProtection

关键词:新思路

The New Idea of Ethnic Work in Inner Mongolia from the Ferspective of Giving Mutual Help and Protection

胡清惠

HU QING-hui

(内蒙古党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ner Monglolia Autonomous Regisn Party Committel,Huhhot Inner Mongolia China 010070)

守望相助视角下开展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思路

The New Idea of Ethnic Work in Inner Mongolia from the Ferspective of Giving Mutual Help and Protection

胡清惠

HU QING-hui

(内蒙古党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nnerMongloliaAutonomousRegisnPartyCommittel,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70)

[摘要]内蒙古是民族地方,民族工作事关自治区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守望相助是民族工作思想的新发展,是做好自治区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唯有建设以守望相助为根本遵循的民族工作机制,才能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创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守望相助;民族工作机制;新思路;根本遵循

Abstract:The Inner Mongolia is local ethnic. Ethnic work is a matter of autonomous region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Giving mutual help and protection is new development of ethnic work idea, is the fundamental following for autonomous ethnic work. Normally, constructing the ethnic working mechanism of giving mutual help and protection being fundamental follow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ethnic work in Inner Mongolia, and construct new situation of ethnic work.

Key words:Giving mutual help and protection; The ethnic working mechanism; New idea; Fundamental following

民族工作事关全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有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大局和长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重要论述和指示。当前,如何做好内蒙古的民族工作事关自治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的边疆巩固和繁荣昌盛,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守望相助”,“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1]这是党中央对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总要求。“守望相助”为新形势下做好内蒙古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新思路。

一、守望相助是民族工作思想的新发展

守望相助其思想深刻,立意高远,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工作思想,是对民族工作思想的新发展。它既是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诠释,又是对民族工作主题的新概括。

守望相助是对民族关系的新诠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各民族血肉相连、相依互补。从毛泽东同志“不要以为只是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是很大地帮助了汉族”[2]的真知灼见到邓小平同志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3]的高度肯定,再到江泽民同志“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4]的继承和发展,全面真实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面貌,精辟概括了中华各民族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5]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赋予了新内容和新特点。新时期,习近平同志要求各民族要做到守望相助。他强调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5]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守望相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下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出了新诠释。

守望相助是对民族工作主题的新概括。民族工作的主题是指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在我党的民族工作史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地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把消灭民族剥削和压迫,消除民族隔阂和歧视,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为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目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是民族工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把民族地区能否发展起来作为衡量民族工作得失成败的客观标准,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使共同繁荣成为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全面概括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7]胡锦涛同志立足新世纪,面对民族关系的新内容、新特点、新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5]“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成为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在改革的攻坚期,习近平同志考察民族地区工作时提出“守望相助”。“守”就是要立足少数民族民族多、人口少、聚居边疆、风俗差异较大和民族地区资源富集、生态脆弱、文化富有特色、地处边疆、发展滞后的国情和区情;“望”就是要以全国和世界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全局战略的眼光,跳出地区和民族的限制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相助”就是各民族要相互帮助、友好互助、同舟共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共创美好生活。一句话,当前民族工作的主题就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从实际出发,开拓进取,携手互助,科学发展,共享发展硕果。“守望相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下对民族工作主题做出了新概括。

二、守望相助是做好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地区特点上看,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地方,截至2013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97.6万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579.2万,占全区人口的23.19%。[8]其中4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在我区有聚居区,在呼伦贝尔市建有3个自治旗和1个民族乡。毫无疑问,民族工作在自治区工作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地理特点看,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比邻东北亚,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19个边境旗县和19开放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北大门。一直以来内蒙古就是三股势力攻击和渗透的重要地区,2011年西乌旗事件也被境外的所谓“南蒙古运动”及其“援助”势力所利用,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任务不容小视。所以,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战略地位来看,自治区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发展繁荣事关祖国北疆的安定和谐,事关各民族的共同福祉,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

因此,基于内蒙古的特殊区情和民族工作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自治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安全稳定大局的战略意义的综合考量,必须把守望相助作为自治区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的根本遵循。

众所周知,“民族工作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团结,一个是发展。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9]

内蒙古一直保持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不断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居住格局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关系。“从(内蒙古)自治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嵌入已经不需要刻意为之,而是早已成为我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成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动力源泉”,[10]为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总体上来说,自治区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但是,民族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和谐、稳定的局面需要不断巩固。涉及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发展中的文化保护、生态保护、利益分割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民族政策汉族不满意,少数民族也不满意,是政策的问题还是落实的问题有待深究;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局部地区和极少人群中依然存在;一些领域、个别社会矛盾纠纷中不和谐的声音仍能引起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上的波动。这些都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成就。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区情,走出一条具有自治区特色的发展之路。2002年以来出现经济增速连续八年全国第一的“内蒙古现象”,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水平,人均GDP名列前茅,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内蒙古转变发展思路,2014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8%,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的成就不可否认,发展中事实上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自治区欠发达地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扶贫任务艰巨,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经济快速发展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挑战仍然巨大。这些都是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健康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我们直面的重大问题。

总结成就,唯有守望相助,才可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直面困难,唯有守望相助,才可破浪前行。

三、建设守望相助的民族工作机制,提高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总结内蒙古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面对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以为,唯有建设以守望相助为根本遵循的民族工作机制,才能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创内蒙古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夯实守望相助的物质基础

“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11]守望相助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反过来,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又夯实了守望相助的物质基础。近些年内蒙古出现的诸如生态移民补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问题,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所以,当前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总要求就是要守望相助。立足内蒙古区情,以全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积极创造条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形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从宏观上来说,坚持国家帮助和民族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内蒙古要抓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大好时机,把握国家打造“丝绸之路”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机遇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和深化与蒙俄互利合作,立足区情,紧扣区位优势,登高望远,谋划发展。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应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规章办法,依法加强对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和管理。其次,要立足内蒙古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业、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新布局。再有,加强合作。一方面,建立内蒙古与其他国家或其他国家部分省份之间的合作,加强贸易往来。另一方面,协调自治区内区域发展,采取盟市之间、旗县之间、部门乡村之间对口帮扶,打造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构筑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夯实守望相助的思想基础

近期发生的民族纠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各族群众和干部对少数民族特点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的缺乏和认识程度不够所引发。民族团结工作,关键是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教育要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物质和精神这两种力量,在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1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解决教育谁、教育什么、怎么教育三个问题。教育谁?民族团结事关每个社会成员,因此,既要教育干部,也要教育群众,既要教育汉族,也要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什么?四项基本教育,即民族基本知识教育、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民族理论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依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民族的不同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怎么教育?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教育途径和手段。展览馆、博物馆、社区宣传栏都是宣传的载体,电视、电影、歌曲都是宣传的媒介。总之,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增进各民族的了解、互信、友好、互助,夯实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思想基础。

加强民族大团结,要培养中华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意识是各民族在共同发展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开拓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孕育并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普遍共识。中华民族离不开各民族,各民族也离不开中华民族。少数民族在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能够顽强地生存并发展至今,足以说明其民族品质具有特别之处,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所以,认同中华民族要建立在尊重各民族的基础之上,尊重各民族必然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13]民族心理认同是民族最主要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只有文化认同了,才能形成对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认同,因此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由此,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首先要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品质,诸如崇尚自然、守望相助、尊重老者、重情重理等都与中华文化的价值相通。足以说明,认同中华文化与认同各民族文化并行不悖。

面对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推进自治区科学发展、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任务,必须增强内蒙古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在历史上是这样,在未来发展中要吸取各民族文化的养分,来培育发展中华文化。要促进作为中华文化三大源流之一的草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将有益于构筑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牢固防线,有益于构筑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夯实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益于汇聚各族干部群众推进自治区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加强民族工作的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守望相助的组织基础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14]“今天做好民族工作,同样要靠好干部”。[14]什么样的干部才能称得上民族工作的好干部?“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14]

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在国家和少数民族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既要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既要维护民族团结,也要与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既要有所作为,也要防止激进冒失。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关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要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情况,多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交流,多为少数民族解疑释惑。民族干部要把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和民族政策的效力真正地落实到工作的对象上去,让群众明白、认识、遵循民族政策,认识到民族政策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就无法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沟通,也就无法开展工作,也就谈不上掌握少数民族的思想动态,进而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既然民族工作是人与人的工作,民族团结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一种连接,那就要投入感情。新中国成立之初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并不多,派到民族地区以后很快能打开局面,就是因为他们坚定的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充分的尊重了少数民族。各民族守望相助、共谋发展离不开民族工作的好干部,加强民族工作的干部队伍建设是促进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和夯实守望相助的组织基础。

(四)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夯实守望相助的法治基础

从依法治国的高度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是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民族工作事务法制化,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行使自治权、依法保障民族团结、依法维护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是加快民族法制建设。各民族守望相助推进民族事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才能激发各民族守望相助、共谋发展的热情和信心。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权益的关键是要坚持和完善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其地位不容置疑、不容削弱、不容动摇。但是,《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基本政治体制和国家基本法律的规定,它的落实、实现程度显然不够。比如,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尚有5个自治区、新疆的5个自治州和6个自治县的自治条例没有出台。我们在严厉打击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的同时也需反思我们的民族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不仅要让汉族学法,不能知法犯法,也要让少数民族学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然也不能违法。要增强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何种宗教,不管出于何种动机,都必须遵纪守法,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活动。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的大局。

三是依法开展民族工作。一方面,对于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事件不能简单的定性为民族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四个维护”①的原则,首先就要维护法律尊严。2014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要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15]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一定要依法处置。

总之,只有筑牢守望相助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法治基础,形成守望相助的民族工作机制,才能深入巩固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边疆安宁、各族人民幸福生活;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注释]

①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内蒙古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N].人民日报,2014-01-30(01).

[2]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54.

[3]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的纪要.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48.

[4]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1.

[5]胡锦涛主席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国际在线.2005-05-28. http://gb.cri.cn/3821/2005/05/28/922@562294_3.htm.

[6]让我们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N].新疆日报,2014-06-05(10).

[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3.

[8]内蒙古数据[EB/OL].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网.http://www.nmgtj.gov.cn/acmrdatashownmgpub/tablequery.htm cn=C0101. 2015-11-20.

[9]王正伟: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N].民族报,2013-07-23(01).

[10]文化交融促共同发展——内蒙古“模范自治区”的探索与实践(四)[N].民族报,2014-08-19(01).

[11]李昭.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N].民族报,2014-11-18 (01).

[12]汇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社论)[N].人民日报,2014-05-30(04).

[13]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0(01).

[14]人民日报评论员: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2(01).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EB/OL].国家民委政府网.http://www.seac.gov.cn/art/2014/12/23/art_8012_221637.html.2014-12-23.

[责任编辑:李春辉]

DOI:10.16161/j.issn.1008-0597.2015.04.013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15)04-0077-05

[作者简介]胡清惠,女,内蒙古党校民族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基金项目]内蒙古党校2014年度科研课题青年项目“守望相助,做好民族工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问题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11-01

猜你喜欢

新思路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治疗“泛血管疾病”的新思路
海上油田内挂井槽设计新思路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保治理新思路的探讨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以新思路促推现代农业上位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
创新与变革 2015各大主机厂发展新思路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