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机后续服务 适应农机发展新常态

2015-03-21杨晓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具社会化

◎杨晓

(龙州县农机局 532400)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总量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化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显著增强。以龙州县为例,截至2014年底,农机总动力达28.93万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支柱产业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1%。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机化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如何提高农机装备的使用率,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常态。我们要围绕如何适应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的需要,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即要更加注重于农机化的后续服务来展开。所以,注重后续服务,适应农机发展新常态,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后续服务不适应农机发展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一)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大户三个层次构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而目前的现实是,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力量单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如龙州县12个乡镇只有15名农机管理人员,与全县上万台农机具的比率约为1∶1000;农机合作社处在发展阶段,尚未成为农机作业的主力。龙州县至2014年底仅有12家农机合作社,与全县5万hm2的耕地面积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农机大户因培训工作滞后,部分机手不适应规模经营,特别是农机作业市场化的要求,未能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从客观上限制了农机装备的使用效率,未能适应新常态。

(二)机地矛盾突出。目前,造成机地矛盾的主要因素,一是耕地细碎化,有的耕地只有几分,甚至几厘,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有效作业,往往是农机空载时间长、作业时间短,制约农机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二是不少地区属丘陵山区、地势不平、耕地不规则、土地不连片,无法实施农业机械作业。如广西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达到46%,而54%的农作物耕种收为人工劳作。

(三)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化经过10多年的购机补贴政策支持、需求拉动,在农机总动力、主要机具数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方面实现了迸发式的“量”的增长。但必须看到,装备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效益不高等问题逐步显现,“质”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农业机械还在大量应用。目前龙州县拥有各类机具9998台套,其中各类拖拉机7868台,100马力以上的仅有135台,其他的多是手拖、方拖。这种畸型的结构,很难实现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

(四) 农机配套设施滞后。农机化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协调发展,而目前农机化发展的配套设施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机耕道、库棚、维修、售后服务网点不健全,普遍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地修”的现象。龙州县目前拥有机具9998台套,而全县仅有三级农机维修服务点24个、二级维修服务点3个、专业修理点1个,农机修理工人78人,维修保障工作很难到位。

(五) 缺乏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农机化的后续服务是个系统工程,除各级财政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强力的资金支持以外,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用地等仍缺少具体可操作的优惠政策,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农机化后续服务中发挥最大的撬动作用。

二、把握新常态,加强农机化后续服务措施

适应农业规模经营,是加快发展的需要,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注重农机化后续服务。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 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主体。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和农机大户,是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根本和关键,是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内在要求。龙州县正丰农机合作社通过入股方式,购置165马力大型拖拉机2台,120~125马力拖拉机11台,实现了对龙州等3个乡镇的土地深耕深松任务,不仅确保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完成,并且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搞好农机化后续服务,当务之急就是要引导农民建立更多如正丰那样的新型服务主体。并引导服务主体之间建立紧密联结利益机制,实现规范化、品牌化运作,增强服务组织的发展后劲。

(二) 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将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与农机服务有机统一,形成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合力,要大力推行机械全程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和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形式,形成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比较固定、作业收益比较稳定的新型农机作业服务模式。

(三) 强化教育培训。农机化培训是农机后续服务,适应农机发展新常态的基础和保证。必须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实践技能高、致富能力强的职业型农机实用人才队伍。方法上,要充分利用新型农机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政策,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依靠农机产销企业、农机校、推广站等机构的技术优势和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大中型高新农机具的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活动,以适应发展新常态对机具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要求。

(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随着各级财政对农机购置补贴投入的逐年增加,国家对农机田间作业用油实行综合直补,这些政策应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帮助其发展壮大,适应新常态对农机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要求。其次,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特殊作用。

(五) 加快农田改造和耕地全程流转。农田改造和耕地合理流转是农机后续服务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快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进程,要加大农村机耕道、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修建农村机耕道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切实解决好机地矛盾问题。另外,要加强并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机后续服务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六) 优化配置农机装备结构。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必须优化配置农机装备结构,形成耕、种、管、收四大环节的机具合理配套。如甘蔗种植地区目前是机种、节水灌溉、机收三个环节的机具少,很难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所以薄弱环节的机具,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动农民购置使用这些机具的积极性。对购机农民,从全局机具结构考虑,可引导购置短缺、性能好、效益高的机具,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和优化,促进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

(七) 严格农机安全管理。这是农机后续服务的内在要求。在加大“平安农机”宣传,增强广大机手和农民农机安全生产意识的同时,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层层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制度、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基层,确保农机后续服务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具社会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