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港市港南区农机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5-03-21◎张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机化补贴农机

◎张 斌

(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政府 537100)

贵港市港南区位于广西东南部,黄金水道西江流域郁江南岸,324国道穿区而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1℃,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50mm左右。总人口 62.12 万人,耕地面积 2.5 万hm2,是双季稻的主产区,是广西重要的粮食和农特商品生产基地,境内以平原、山丘为主,土壤肥沃,适合机械化作业,农民有使用机械耕作的习惯,使用农机的热情高涨,农机化水平走在广西全区的前列。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港南区紧紧抓住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实施有利时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机具,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2万台,农机总动力达46万kW,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18%,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0.91%。

二、主要成效

港南区坚持“合理布局、增加总量、改善结构、强化监管、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助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突破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难点,着力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一)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效落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让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在购机补贴办理、审批程序中,严格执行“三个严禁”、“七个坚决禁止”、“八个不得”的要求,阳光操作,2007~2014年以来,累计发放农机补贴5717.519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9220台(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以建设平安港南为目标,强化农机执法工作。一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通过印发资料、喷写警示标语、悬挂横幅、给机手上安全培训课、发放记分卡、年检时对机手面对面进行教育等形式开展农机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农机户安全生产意识。今年以来,深入各乡镇、村屯、矿企等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广播宣传20车次;印发宣传资料1500份;悬挂横幅标语15条;设立咨询台3次,解答农机手、群众有关农机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疑问1500多人次。二是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抓好农业机械检验工作,采取动员、路巡检查等措施,力促脱检、逃检拖拉机进行补检。截止目前,全区年检拖拉机2200台,换发记分卡860张。三是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路检路查力度,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四是加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能力和水平,防患未然,多年来未发生过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三) 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5月,该区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立了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全面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人、财、物”三权归农机局管理的模式。同时,根据《2015年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桂农机科[2015]13号)文件要求,建设区级农机质量监督投拆体系,扩大农机投诉监督社会影响力,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利益。

(四)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20家。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探索统一品种、统一浸种育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耕机收“四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开展机耕、机插、病虫害防治、机收等订单作业服务,2014年,完成机械化育插秧面积466.66hm2,机收面积1400hm2,病虫害防治100多hm2。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进一步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

(五)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2015年港南区获得自治区项目资金,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该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好《港南区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工作方案》。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公示栏、网络媒体、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乡镇村屯、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举办座谈会,宣传社会化服务政策。三是做好业务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召开乡镇农机质检员、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动员部署会,进行业务培训;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加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收获、烘干等主推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培训,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全力组织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建设突破工程,重点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烘干等环节机械化。两年来,工厂化育秧1000hm2,带动周边群众机械化插秧2000hm2。

三、存在问题

(一) 财政投入保障不足。一是购机补贴投入少。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价格较高,如久保田、洋马牌联合收割机售价15万元左右一台,虽然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一般农民购买仍然承受不起。二是经营方式制约。港南区农户以分散经营为主,普遍存在田块规模小、耕作不连片、成熟期不一、机耕道路失修等问题,给农机化发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农机化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农机具不够先进,仍停留在低档次层面。全区农机化装备结构不够合理,农机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现有机具利用不充分。农机作业水平单一,农机化作业脱粒、排灌、运输、机耕等机械使用率达85%以上,而机收、机种、植保机械率只分别占总面积的49%、20%和10%。

(三)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是农机市场管理缺乏法律制度依据。农机经营网点、维修网点与农机报废等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监管力量十分薄弱。我区只有7名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担负着2.4万多台拖拉机安全生产监管,任务重,责任大,监控、交通通讯和勘测技术设备不足,难以监管到位。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农机安全执法人员上路执法权,权利和义务不对称,权责不清,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 农机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港南区农机推广站尚未列入参公管理,有的乡镇农机站办公地方无法落实、人员配备不足、办公经费缺少,农机示范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难以到位,村一级农机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尚未建立村级农机管理机构。

四、对策建议

(一) 加大农机化投入。一是优化装备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机化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和设施农业装备的补贴力度,同时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农民和经营组织提供信贷服务。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以财政资金或国债资金投入为主的联合投入机制,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对零星、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规划(小块并大块),做到田块、路、渠规划建设标准化,构筑农机作业基本平台。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民将土地通过转包或以土地为资本入股经营、参与分红的方式,引导农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利用率。

(二) 规范农机市场管理。加强农机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市场、维修市场、作业市场、服务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快修订完善农机管理、生产、经营、维修、安全监督、教育培训、推广、报废更新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实现农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三)完善农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农机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加强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常态化的农机质量监管机制,杜绝“假、冒、伪、劣、淘汰”农机产品上市销售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健全农机安全监管机构。加强监理设施和乡镇、村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建设,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三是规范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依法赋予农机安全执法人员权利、义务和职责,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农机执法队伍,构筑农机安全检审、安全教育和道路监控三大防线。

(四)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多种培训班,加强对农机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建立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改善人员结构,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农机化补贴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