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的形而上世界——《苏轼哲学思想研究》简评

2015-03-21吕振君

文化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心性天道

吕振君

在人们的视野中,苏轼是文学大家,但不是哲学大家,也正基于此,其哲学思想研究往往被学界所忽略。河北大学刘燕飞的专著《苏轼哲学思想研究》正是找准了这样一个空缺,从哲学的角度对苏轼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该书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苏轼的哲学思想,形而上内容分为天道和心性两部分;形而下内容分为人生、艺术和政治三部分。该书认为苏轼的侧重点在思考个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如何解脱,并且苏轼思想体系完整,能自圆其说。一,在天道哲学中,苏轼认为天是自然而非伦理之天,人把握“道”的关键是“无心”,如此才能超越任何限制,不为物累,才能真正把握并顺应天之道。书中还注意到苏轼对天之刚健不息特点的重视,作为他柔外刚中人格的依据。二,在心性哲学中,苏轼解释了圣人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并制定礼的过程和原因。他将追求“乐”作为人的本性,强调的是舍去小乐而追求仁义礼智信之大乐的情感。三,在人生哲学中,苏轼将人生看作是悲剧,将人生态度解释为超越。因为超越了各种条件的束缚就可以获得心灵解放,获得永恒的快乐与尊严。四、在艺术哲学中,苏轼用诗词等形式引导人们和生活隔开一段审美距离,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生活中的苦难。五、在政治哲学中,苏轼讨论了外王的内容,主要是儒家观点。作者认为这部分同其他思想距离较远,不是苏轼的核心思想。除此之外,该书还讨论了苏轼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该书内容方面的特色有如下几点:

首先,苏轼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面对不可改变的现实困境人如何获得心理平衡的问题。按照一般思路来看,中国古人究天人之际的终极原因是要给现实政治以合理解释,对苏轼的研究,居多也是要将他的天道心性思想同政治思想联系起来。《苏轼哲学思想研究》一书的思路,认为苏轼思考的中心是:生活中不得志的人如何才能获得心灵解脱,苏轼的答案是人们应该以超脱的眼光审视生活。他的天道、心性等形而上思想都是为了这个现实问题寻找最终依据,他的人生观、美学观均是这个依据的形而下展开,如此,苏轼的思想上下贯通,特点突出。

其次,《苏轼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对苏轼的一个重要概念——“全”有独到的解释。苏轼针对理学认为天有伦理属性的观点,说天本自然而然;在解释儒家纲常伦理是现实社会秩序的依据时,又说这就是自然而然,是群居人的本能。很多人认为这是苏轼思想薄弱的地方。该书认为,苏轼将“全”看作是“道”的属性,解释为无所不包,既包括无生命的自然之道,也包括有生命的人类社会之道。当“道”融于具体情况时,就会表现出差别,在自然界无道德成分;在人类社会,纲常伦理就是自然之道,圣人发现了这个自然之道,并规定下来要求人们服从。本书认为苏轼在这个方面着墨不多是因为这个问题不是他的思考重心。

最后,《苏轼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对苏轼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情”有独到解释。在苏轼研究成果中,对其“情”的分析比比皆是,通常确定“情”的具体内涵。本书的特点是将“情”看作是内容广泛、在不同问题中出现代表着不同内涵的动态概念。例如在同理学分辨“情”时,它的内涵被定为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在论述群体人时,它被解释为群体的与物质层面的需求联系起来的情感;在论述个体人时,则不涉及这个层面的情感,“情”的内涵又转变为同人的较高级的精神性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情感,有时是儒家超越功利层面的情感;有时是道家超越社会层面的情感;有时是佛家超越思虑层面的情感。苏轼之“情”不固守哪一家,而是其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其独特的人生智慧。作者对苏轼哲学思想中“情”的解读呈现出其现实担当的情怀。

该书由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2015年获得保定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心性天道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封禅”与“登极”: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天道”视域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牟宗三“道德创造心性论”探微
朱熹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诠释及其现代价值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气”与船山心性论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