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系统为中心的《成人护理学》课程建设和实践

2015-03-21周兰姝朱大乔张晓云

护理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护理学能力课程

周兰姝,朱大乔,胡 琛,张晓云,徐 燕,李 娟,孙 菲

根据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我们以构建能力和素质本位的护理专业课程为目标,构建了以系统为中心的《成人护理学》课程体系。经过7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上海市精品课程并获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现报告如下。

1 建设思路与目标

现代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强调人的发展,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对课程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培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作为课程教学总目标。同时,围绕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的根本任务,将课程着眼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测评等多个角度出发,以整体护理为着眼点,在教学中逐步塑造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决策等多种能力和良好职业情感和态度,使其具备提供全方位、高水平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2 建设内容与方法

2.1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 采取国内外实地调研、比较研究、专家咨询的方法,对中国、英国、美国15所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大学成人护理/内外科护理学课程,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与内容、教材、师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性研究[1]。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特点,围绕护士角色功能的扩展和重新定位,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突破《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眼科护理学》《耳鼻喉科护理学》《皮肤科护理学》的学科界限,从护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采用系统功能模式对原有内容进行有机重组,形成460h的《成人护理学》课程体系。考虑到知识结构的特点,将共性内容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感染、疼痛等合并成总论,其余部分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9个部分进行重组和合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传染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病人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每个系统疾病均以总论开篇,提纲挈领地简述本系统疾病的共同特点,包括解剖与生理特点、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常用检诊技术与护理等。每个系统疾病的各论部分包括病因与发生机制、病情判断、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便于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通过内容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病情判断、临床决策、整体护理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2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 以心理学强化、期望、需要、动机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各课程难点、重点,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为核心的多元教学法。

2.2.1 构建突显隐性教育因素的多元教学法 利用认知和情感的互动互激效应,开展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临床调研、回顾讨论、主题竞赛等多种方法,将学生带到真实或模拟的临床情境中,通过对优秀护理专家、优秀护士行为的观察,通过自身护理活动的体验和反思,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竞赛,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教学人际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因素和教育关系,使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有机结合,并贯穿教学全过程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互激、技能与态度互动、课内与课外并举的整体教学效果。

2.2.2 形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性学习法 从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出发,设计并开展了基于本土化的基于问题的教学(PBL)、临床访谈、适时教学、基于做中学理论的教学、循证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特定病案的情境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经验,查找并自学相关知识,在制定护理决策的过程中,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合理质疑和建设性构建,加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书写临床见习日记和反思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元认知监控能力和习惯,形成正确的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情感和态度[2]。

2.3 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提升综合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焦点小组会议的方法,以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为指引,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做中学理论和基于项目学习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CDIO)教学模式为依据,进行兼顾护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全面发展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形成一套模块化、层次化的《成人护理学》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460h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达到217h,形成基础实践教学、体验性实践教学、综合创新性实践教学、研究性实践教学4个实践教学模块。

2.3.1 基础实践教学 突出专科教学中基础能力的训练,将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训练融入设计的临床案例中,注重常识性设计,重点发展学生成长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2.3.2 体验性实践教学 以体验和模拟临床情境及演练为主,通过模拟情境和案例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移情,着重体现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在模拟救治和护理的过程中提升评估判断能力,加强临床综合技能训练。

2.3.3 综合创新性实践教学 通过开展基于病例的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等,强化思维训练,突出综合能力训练,重点强调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2.3.4 研究性实践教学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访谈提纲、评估方案展开临床访谈和评估,了解患病后生活质量的改变、患病后的各种体验、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接受各种护理操作的经历和体验,在访谈的基础上反思如何更好地理解病人、如何做好护理工作,在实施中主要突出科学思维、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注重开放式自主研究与实践[3]。

2.4 构建学习支持系统,满足教学需要 为配合课程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构建课程导师—学生手册及配套教材—专业网站三位一体的学生自学支持系统,为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课程导师制在课程展开时实施,一个导师负责6名~8名学生,对学生在自学、调研和讨论课准备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学生学习手册内容涵盖课程的学习目标、见习要点和笔记、自学笔记、考核方法、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进度、补充教材、课程师资/导师通讯方式等。为学生提供一些必备的信息及资源,满足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要,起到导学、助学作用。配套教材包括《护士临床思维解析》《常见症状的判断与护理》,解析了症状分析方法、思维过程、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将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延伸,生动地再现了护士对临床复杂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进行质疑、分析、推理,最后予以解决的过程。使护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成人护理学》网络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资源,共有章讲数99个、课件84个、视频97个、动画64个、图片629张、习题2 171题,每一章节设置课程标准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等教学提示及相关网站和参考书籍,此外,还利用公告、常见问题、交流论坛等功能发布教学公告、在线作业练习、开展主题讨论交流等网络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受到师生普遍好评。建成后即在教学中运用,应用人数7 155人次,2008年在校网络课程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5 丰富考核形式,实现多元化测评 丰富考核形式,在原有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平时成绩、主题作业等多元化考核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临床护理技能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修订考核的权重和评分标准,形成多维考点、多向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评价方法上,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等方法,突出知识与能力测评并重的特点,初步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考核。在评价模式中,改变过去一张试卷的终末评价模式,加强过程考核,增加学生PBL学习、见习和自学的测评比例,使过程考核占到总成绩的50%。在评价手段上,通过试题库建设,建成已有17 000余道习题的试题库,初步实现教考分离[4,5]。

2.6 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 为培养与课程教学目标匹配的教师队伍,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临床进修、出国培训等多渠道,从教学、临床、科研3个层次,逐步完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目前,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搭配、专兼职互补、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课程主讲教师均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校级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总后勤部优秀教师1人,军队育才银奖获得者1人,总后勤部教学标兵1人,校A级优秀教员7人,校教学先进个人15人。课程师资中半数以上成员有海外进修的经历,了解国际护理专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前沿动态,并具有双语授课能力。

3 建设效果与评价

《成人护理学》课程建设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特色建设3个阶段,已在6届护理本科生中实施,教学效果良好,95.5%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课程评价优良率达到100.0%。其中,学生对课程教学在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践、职业情感培养、能力锻炼、增强临床感性认识的评价优秀率分别达到了98.1%、90.6%、98.1%、93.7%、100.0%。目前本课程已成为校、系两级优秀课程,并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1] 徐燕,吕伟波,朱大乔.中英美三国《成人护理/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2):1693-1695.

[2] 徐燕,吕伟波,朱大乔,等.研究性学习在护理本科生《成人护理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62-65.

[3] 胡琛,徐燕,朱大乔,等.临床访谈在护理本科《成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A):2889-2891.

[4] 朱大乔,吕伟波,周兰姝,等.非全程PBL课程中对护生实施多元评价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8-30.

[5] 李娟,吕伟波,胡琛,等.基于标准化患者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评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2):1681-1683.

猜你喜欢

护理学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