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麒麟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5-03-21杨粉花
杨粉花
(曲靖市麒麟区白石江街道办事处林业站,云南 曲靖 655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根据林业建设特点,建立各类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切实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国家林业局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现代林业就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麒麟区林业系统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人才资源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和实现麒麟林业科学发展,值得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人的因素、队伍的因素、力量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的。拥有一支懂得林业科学发展重要性、善于推进林业科学发展的林业队伍,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林业政策措施,才能贯彻落实好上级特别是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才能抓好林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麒麟生态强区建设目标奠定基础。带着这一课题,通过整理统计数据,分类座谈,走访林业站、走访部分林农和村干部等形式,开展了一定范围和层次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些认识和看法,分述如下:
1 麒麟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现状
林业局属区政府下设正科级单位,林业系统由林业局机关、森林公安及林业站、南盘江木材加工厂等组成。承担着麒麟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森林资源管护、林业行政执法、森林防火、城乡绿化、林业产权交易、造林等工作任务,工作量大面广,技术含量较高。截至2014年4月底,林业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103人(女同志32人),其中行政编制33人,事业编制70人。局机关人员59人(含工勤岗7人),14个镇(街道)林业站人员44人(含工人5人);有工程技术人员54人(1名林业高级工程师、13名林业工程师、38名林业助理工程师、2名林业技术员); 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30人,大专28人,中专28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2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仅20人,36~40岁31人,41~45岁23人,45~50岁19人,50岁以上9人。从专业结构看:涉及林学、园林、园艺、森林保护、环境科学、计算机、行政管理等专业。
2 麒麟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困难
干部队伍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按照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1)资源林政科。承担着全区林业行政执法、行政许可、采伐限额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现有公务员3名,根据工作实际,现急需1名法律专业和1名林学专业的年轻男同志,才能胜任森林资源实地调查等工作。
(2)森林公安。现有人员13人,平均年龄在41岁以上,维护全区林区治安秩序,预防惩治盗伐、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活动。现需林业刑事侦查专业人员1人,现场鉴定专业技术人员1人。
(3)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没编制,暂调3人办公,现急需林业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才1人。
(4)林勘队。承担天保工程、林业产业等林业重点工程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森林资源调查等工作。现有人员2名,有1名是女同志,实际长期从事外业的技术人员只有1人,满足不了工作需要,因此,急需懂图、文、表制作的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2人。
(5)退耕办。主要负责全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工作。现有人员2名,有1名是女同志,现急需懂设计、会规划造林的男专业技术人员1名。
(6)镇(街道)林业站。承担着森林资源管护、林业行政执法、森林防火、造林、退耕还林等工作任务。14个镇(街道)林业站,现有人员44名,有11名是女同志,现急需懂设计、会规划的男专业技术人员5名。
2.2 现有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困难
现有54名工程技术人员,有1名高级职称,13名中级职称,其余都是初级职称。由于区编办定编定岗时核定的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级工程师17人、中级25人、初级30人),导致高级职称无人进(17个名额只有1人进,空16个岗位,这是因为该局拿中级职称的人大部分是1993~1999年分配进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因学历和工龄限制,一时无法进高级职称,致使名额白白浪费),想进中级进不了(因为受技术人员职数限制,大部分街道只有技术人员1名,即便符合条件也无法进中级岗位),导致技术力量青黄不接,都扎堆于初级职称,矛盾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全区林业的突破发展。
2.3 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技术力量薄弱
麒麟区林业局干部平均年龄41岁,50岁以上的占8.8%,35岁以下的占19.6%,年龄结构极不合理。一名高级工程师已年满49岁,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很难发挥大的作用;中级职称的也都是40岁左右的人,已逐渐不能从事野外作业,30多岁年富力强的干部又没有职称,不符合工程设计、监理等方面的规定。专业技术干部进不来,非技术干部出不去,岗位职责能力不配套,严重影响麒麟区林业的发展。
3 加强区林业局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强调,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一项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温家宝总理指出:林业有“四个地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初步呈现出森林资源增加、农民群众增收、林业经济增长的“三增”局面。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林业重大工程,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这对该区今后的林业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想林业在该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大的作为,就必须有大量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来从事林业工作。根据该局目前干部现状,为更好地服务于麒麟区林业发展,确保“生态立区,产业富民”目标的实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技术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大力提倡创建学习型机关、打造学习型干部队伍,健全干部自学和外出培训学习制度,努力开发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对现有技术人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到高校短期学习、组织外出观摩学习、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函授、自学考试形式获得更高学历等。让他们在学习培训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术水平。
3.2 建议人事部门结合麒麟区林业局干部实际,调整技术人员职称结构
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其目的是为了发挥人才的作用。根据该局目前的情况,应适当减少高级职称名额(核定13人比较合理),增加中级职称名额(核定35人),减少初级职称名额(20人左右),从而调动林业技术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林业建设。
3.3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为林业发展蓄积力量
着手研究局机关、镇(街道)事业单位的编制情况,根据职能需求,有重点地制定各类人才招录计划,与麒麟区编制人事部门搞好沟通协调,及时引进所需人才。根据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每年应公开招聘林业方面的大学本科毕业生3~5人,择优录取爱岗敬业、热爱事业的林业人才,充实到林业生产一线,解决技术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为麒麟区今后林业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严把林业干部进口关,尽量不调入非专业人员
林业局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单位,如果大量调进非专业人员,工作难度很大。因此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给林业局调配干部时,要尽量考虑专业对口,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的作用,促进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5 加大镇(街道)事业人员补充力度
要作出补充镇(街道)事业人员科学合理的规划。
(1)对缺编较多事业人员的镇(街道)及时补充,充实镇(街道)干部后备力量。对新补充的事业人员,应考虑提高全日制学历层次,同时,明确在基层服务年限,防止镇(街道)后备力量过快流失。
(2)科学制定培养规划。在深入研究镇(街道)干部成长规律基础上,统筹考虑近期和中长期需要,研究制定镇(街道)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计划,把镇(街道)优秀成熟的年轻干部、中层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给任务压担子的实践培养锻炼。
3.6 明晰职责权利,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和氛围
当前镇(街道)突出问题是“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现在职的镇(街道)干部想回区直机关,区直机关的干部不愿到基层去。造成这一问题原因,大家都觉得镇(街道)权小责大,工作压力大,长期面对各种利益和矛盾的挤压,工作环境和氛围压抑。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从为镇(街道)干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做起。
(1)要“松绑减压”,科学合理设置“一票否决”和问责事项。“一票否决”和有力问责,是推动工作有效的“尚方宝剑”,但过多、过滥会给基层干部带来巨大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导致基层无人敢去,基层工作无人敢干,反而不利事业发展。因此,要慎用、少用“一票否决”,科学合理进行问责,为镇(街道)干部创造一个松紧适度的环境和氛围。
(2)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高度重视和支持人才建设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3)切实保护好现有人才。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要继续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人才优势。
(4)通过与外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它们的人才技术优势,帮助我们培养培训急需人才。
(5)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到林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去研究、去安排、去部署。真正做到提出林业发展目标时考虑人才需求,制定林业工作规划时考虑人才保证,出台林业政策措施考虑人才导向,达到学历与知识相一致,职称与能力相一致,职务与水平相一致,使每个职工都成为工作骨干,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1]赵惊奇.关于宁夏林业调查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宁夏机关党建,2008,(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本书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