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困难退耕农户的成因调查及解决对策

2015-03-21王树民张力栓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困难造林

王树民,郝 素,张 博,张力栓

(1.石家庄市林业管理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果树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石家庄市困难退耕农户的成因调查及解决对策

王树民1,郝素1,张博1,张力栓2

(1.石家庄市林业管理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果树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

通过组织开展全市13个退耕地还林工程县(市)区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调查,总结了各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摸清了困难乡村和困难退耕农户的分布及户数,分析了导致困难退耕农户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困难退耕农户摆脱贫困的对策建议。

退耕还林;困难退耕农户;对策

2013年4~5月,组织石家庄市13个退耕地还林工程县(市)区林业部门,就本地困难退耕乡村、困难退耕农户情况及广大退耕农户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入户调查。此期间,各有关县周密安排,积极行动,严格标准,规范操作,获得了翔实、可信的调查数据。现将13个退耕县(市)区困难退耕农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困难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现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1 基本市情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1.1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河北省省会。位于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的交接位置,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差距大,地貌复杂。

石家庄市辖22个县(市)区,农村县(市)区17个,其中8个为山区半山区县;共计220个乡镇,4386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5848km2,耕地面积885.7万hm2。全市常住总人口1016.38万,其中农业人口约678万。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9.326万hm2,有林地面积33.73万hm2,森林覆盖率21.3%。

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0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24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07.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573.17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2.3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93元。

1.2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石家庄市自2002年起承担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至2012年累计完成工程任务12.8万hm2,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2.82万hm2、匹配荒山荒地人工造林5.99万hm2、封山育林3.99万hm2。工程共涉及19个县(市)区、159个乡(镇)、1820个村、15.4万个农户,其中退耕地还林工程县13个,分别为平山、赞皇、灵寿、行唐、元氏、鹿泉、井陉、矿区、深泽、正定、无极、新乐、藁城,涉及138个乡镇、1699个村,退耕农户11.05万户。工程累计营造生态林7.954万hm2,占人工造林任务的90.3%;累计营造经济林8550hm2,占人工造林任务的9.7%。经国家核查组对石家庄市历年退耕地还林核查结果统计,2002~2005年度退耕地生态林面积保存率均在99.4%以上,2002~2006年度退耕地经济林面积保存率均在92.89%以上。

2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2.1主要举措

2.1.1规模发展,着力抓好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1)建立成方连片的特色经果林基地。各工程县共建设33.3hm2以上的经果林基地60多个,一些基地的经济效益正在显露,如赞皇县万花山—杨家山万亩核桃基地。

(2)建立较具规模的速丰林基地。各工程县共建设33.3hm2以上的杨树速丰林基地20多个,为石家庄市的板材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如灵寿县谭庄—慈峪慈河两岸万亩杨树基地。

2.1.2多种经营,解决退耕农户的可持续收入与长远生计

(1)在林木幼树期,积极推广林下间作粮食、油料作物、蔬菜、中药材等的林粮、林油、林菜、林药种植模式,做到长树与增收两不误。

(2)在经济林丰产期,有些县已在主产区合理安排了果品贮藏加工企业入驻,以消化本地富足的原料来源,提高果品的附加值。

(3)在丘陵山地工程区,大力推广林下柴鸡养殖模式,使丘陵山区柴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绿色禽蛋供给量明显增加。

2.1.3科学造林,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

(1)在丘陵山区整地方式上,机械整地、人工整地相结合,依土层厚度分别修造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条田。

(2)在树种选择上,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灌则灌。

(3)在造林方式上,退耕地采用植苗造林,荒山采用容器苗造林,延长了造林时间。

(4)在抗旱保活措施上,丘陵山区重点推广了保水剂掺土、地膜瓦罐型栽植法、地膜覆盖、大苗截干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2.1.4健全制度,实现工程规范化管理

(1)实行电子化管理。各工程县在电脑上安装本地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造林小班上图,点击鼠标即可查出各年度退耕地造林小班基本情况、小班年度验收结果、小班涉及退耕户等信息。

(2)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县级年度作业设计、退耕地造林小班变更调整、退耕地树种更新均需经市退耕还林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生效,再实施建设。

(3)规范工程档案分类管理。工程档案做到市、县、乡三级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实现分类合理、建档规范、管理有序。

2.1.5严把程序,及时足额兑现政策补助

(1)严格年度检查验收。县林业部门逐年对退耕还林地检查验收,验收人员、主管领导须在验收结果表上签字,对验收结果负责。

(2)建立验收结果公示制度。工程村将验收结果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核实与监督,公示期不少于7d。

(3)全面实行补助发放“一卡通”方式。在完成相关程序后,退耕户本人可持存储卡到指定金融机构营业点支取年度补助资金,从而避免了他人的代签代领。

2.1.6多措并举,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

(1)加强封育工程区的硬件建设。除配备护林员外,还在封育区建设了围栏、永久性碑牌、护林房等设施,严禁牛羊上山及采矿行为。

(2)创新林地看护机制。推行专职护林员看护、联户聘请护林员看护、片区农户轮流看护、大户出资聘请村民看护等林地看护方式,减少人为毁林及偷盗果实现象的发生。

(3)及时确权颁证。在完善合同的前提下,严格审核林地周边四至,及时向退耕农户颁发林权证。

2.2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2002~2012年,石家庄市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人工造林8.81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5个百分点。随着林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市区周边和“五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了土地的进一步沙化,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少了风沙、冰雹、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空气湿度,降低了地表温度,净化了空气,加上其它改善大气质量措施的实施,省会二级以上天数从2002年的181d,2012年实现了322d。

3 困难退耕区域和困难退耕农户调查结果

3.1困难乡村和困难退耕农户分布

石家庄市13个退耕县(市)区共承担退耕地还林任务2.82万hm2,涉及乡镇138个,退耕村1699个,退耕农户11.05万户。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口粮田不足667m2且收入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困难退耕农户标准,全市13个退耕县(市)区共有困难退耕农户25726个,涉及10个县、95个乡镇、957个退耕村,困难退耕农户占退耕总农户数的23.27%。具体分布如下:

藁城市、新乐市、无极县无困难退耕农户。鹿泉市困难退耕农户45户,占该市退耕农户数的1.52%,涉及3个乡镇的7个退耕村。深泽县困难退耕农户9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1.63%,涉及7个乡镇的9个退耕村。正定县困难退耕农户13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4.21%,涉及2个乡的8个退耕村。井陉矿区困难退耕农户318户,占该区退耕农户数的7.74%,涉及3个乡镇的21个退耕村。元氏县困难退耕农户711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8.81%,涉及9个乡镇的58个退耕村。赞皇县困难退耕农户4240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17.77%,涉及10个乡镇的152个退耕村。平山县困难退耕农户7655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21.76%,涉及23个乡镇的298个退耕村。井陉县困难退耕农户678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23.76%,涉及13个乡镇的74个退耕村。行唐县困难退耕农户2503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24.57%,涉及13个乡镇的151个退耕村。灵寿县困难退耕农户9554户,占该县退耕农户数的45.45%,涉及15个乡镇的179个退耕村。

3.2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

通过对困难退耕乡村及困难退耕农户的入户调查发现,石家庄市13个工程县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大体可分为3类。

3.2.1中东部较富裕平原工程县

涉及藁城、新乐、无极、深泽、正定5县(市)。这些县(市)经济比较发达,农户就业途径广、致富门路多,他们在退耕还林后用于耕作的时间减少,闲余时间前去打工、经商、跑运输等,经济收入较高。因此这些县(市)困难退耕农户很少或无困难退耕农户。

3.2.2省会周边工业发达的浅山丘陵区工程县

涉及鹿泉、矿区、元氏3县(市)区。这些县(市)区或工业较为发达,或农业主导产业突出,退耕农户除经营种植业外,有的经营养殖业,有的到邻近企业务工或打零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此这些县(市)区只有个别偏远乡镇的少数退耕农户生产生活存在困难,绝大多数乡镇仅有少量的困难退耕农户。

3.2.3山区与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工程县

涉及赞皇、平山、行唐、井陉、灵寿5县。这些县或区位优势不明显,或生活在深山区的农村人口比例大,工业相对落后,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一些乡镇的退耕农户除在有限的坡耕地上经营种植业外,只能靠在当地打零工或国家种粮、退耕补助挣得收入;加上退耕林地缺乏灌溉设施、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林果经济收益低下,农户生活相对贫困。因此这些县多数乡镇的困难退耕农户还较多。

4 困难乡村和困难退耕农户导致原因分析

4.1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

一些退耕村地处偏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品外运的成本高,阻碍了商品的向外流通;加上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退耕还林后耕地进一步减少,其农作物收成仅能维持日常生活。

4.2经济林种结果晚、产量低

由于一些造林地块规模偏小且分散,加上农户的林木管理水平落后,林地管护不到位,林相较差,致使经济林种结果晚、产量低,退耕农户未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

4.3工程村缺乏主导产业

一些退耕工程村缺乏主导产业,退耕农户的收入只能在有限的耕地上以农作物种植为主,辅以季节性的打零工,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缓慢而艰难。另外,农户退耕后国家的补助标准偏低,目前已低于种粮综合补助,总金额较少,对促进农民脱贫无实质性帮助。

4.4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

在一些深山区退耕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搬出大山,仅留下老弱病残人口,形成“老人村”,他们的体力、知识等已跟不上新的社会形势,只能勉强维持现状,在贫困中徘徊,不具备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村容村貌的能力。

5 困难退耕农户摆脱贫困的对策建议

5.1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让困难退耕农户切实得到实惠

由于县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山区县或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的确存在着一些困难乡镇和困难退耕农户。这些乡镇的农民年龄偏大,就业技能缺乏,就业门路较少,只能依靠农作物种植收入和国家退耕、种粮补助,基本无其它经济收入来源。加上各地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在山区县,因此建议国家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这对于困难退耕农户增加现金收入、摆脱贫困作用明显,且使山区群众的受益面较广。

5.2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提高退耕林地和基本口粮田的生产能力

部分山区县十年九旱,缺水严重,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多数退耕林地因不能及时灌溉,一些经济林树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结果晚,“小老树”在退耕林地比较常见,农户收益受到很大影响。近年,虽然各部门建设了一批水利工程,但仍不能满足目前林业生产的需要,仍需建设机井、渠道、管道、蓄水池等水利配套设施,改变山区多数林木依赖降雨的现状。此外,这些乡镇的基本口粮田产量不高,水利设施不完善,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进而提高生产能力。

5.3提升经济林抚育管理水平,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

山区的经济林种尤其是干果类树种由于受自然条件所限,结果晚、产量低、见效慢,加上许多农户缺乏林果管理知识和技能,林相较差,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收益。因此,县乡林业部门要加大林果技术培训力度,促使退耕农户具备基本的林果管理知识和技能,提升其技术管理的信心。另外,在果树种植面积较大的退耕村,应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动员退耕农户不在林地间作高秆作物,使经济林早结果、早见效。

5.4培育林特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

在石家庄市多数山区县,果品、中药材、食用菌等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足,种植户均以出售初级农林产品为收入来源,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由于本地的加工企业缺少或受加工能力所限,种植户几乎将初级产品全出售给外地加工企业。因此建议,对于本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工程县应大力发展林特产品深加工能力,以优惠政策扶持本地或前来投资的外地加工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而提升林特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5.5强化实用技术培训,促使退耕农户掌握增收技能

针对退耕农户的致富需求,退耕还林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开展果树管理、苗木培育、食用菌种植、畜牧养殖、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专项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困难退耕农户有一位家庭成员掌握一门增收致富技能,具备一技之长。另外,建议上级部门在下达建设任务时,要对县级退耕还林主管部门拨付一定比例的工程管理与培训费,既可满足基本的工程管理费用支出,又可列支组织退耕农户开展专项技术培训的费用,使培训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F326.23

A

1002-3356(2015)01-0037-03

2014-08-29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困难造林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石家庄市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