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末王建割据三川时的巴蜀文坛

2015-03-21孙振涛

关键词:三川王建东川

孙振涛

(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唐末季世,群雄并起割据混战,李唐王朝的国土版图被碎裂成许多凌乱的碎片。王建集团在巴蜀三川的广袤大地上风云际会乘势而起,巴蜀文人折木而栖择主而仕犹如百川归海纷纷加入王建西川幕府。王建早年专干些盗牛、杀驴、贩卖食盐、抢掠民户的勾当,被人称为“贼王八”。他在镇压唐末农民起义中开始发迹,以其机略和权勇为列校、都头、禁军将领。王建势力集团在唐末藩镇混战的历史大舞台上,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割据了巴蜀三川大地,为五代前蜀政权的开国立统奠定了疆域版图。

一、王建割据三川时的蜀中形势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四月,黄巢起义军兵败退出长安。同年七月,忠武军统帅杨复光暴卒,“忠武八都”鹿宴弘、王建等人各率所部袭占兴元赶走节度使杨勖,鹿宴弘自称山南留后。鹿晏弘对“忠武八都”其他人王建等百般猜忌,王建、韩建、张造、晋晖、李师泰率所部奔赴行在声言迎驾。宦官田令孜将王建等人养为假子,所部称为“随驾五都”。王建缘此历史机缘和风云际会,从此开始了攀龙附凤、染指三川的藩镇割据之路。

中和四年(885)三月,“銮舆”返回长安改元“光启”。朝廷反正仅几个月,宦官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争夺安邑、解县两地池盐爆发冲突。田令孜勾结凤翔李昌符、邠宁朱玫两镇“藩兵”为援,王重荣则勾结李克用“沙陀兵”为后盾,两者剑拔弩张、兵戎相见。同年十二月,李克用沙陀兵长驱直入逼近长安,田令孜劫持僖宗皇帝逃难凤翔,尔后驻跸宝鸡,最后行幸兴元。此次銮舆播迁朝廷流亡,王建以“神策军使”的身份保驾护航奋力前驱。田令孜自知天下共愤,于是自除西川监军投靠陈敬瑄。宦官杨复恭替代田令孜之后,排斥田令孜党羽不遗余力,“出王建为利州刺史、晋晖为集州刺史,张造为万州刺史、李师泰为忠州刺史”[1]401,王建缘此剽掠利阆、活跃山南,不断扩充自身实力。

王建袭占利阆、活跃山南的军事行动,不仅摆脱了杨复恭、杨守亮等人的排挤打压有了立足之地,而且更为夺取西川、鏖战巴蜀积聚了力量。三川大地上正在崛起的王建势力集团,很快引起了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猜忌。宦官田令孜对王建折简相招妄图利诱,却不想引狼入室为兄弟二人请来了掘墓人。田令孜写给王建的信函娓娓动听文采飞扬,信说:“中原多故,惟三蜀可以偷安,陈公恢廓无疑,同建大事,吾父子辅之,无不可也。”[2]22王建得信狂喜不已,厉兵秣马攻打西川。王建攻打成都不克剽掠西川,田令孜告难于朝。王建上书朝廷请求割裂西川设置永平军,同时迁徙田、陈二人另派中央要员担任西川节度使。唐昭宗刚即位愤恨藩镇跋扈,想以朝廷的威力进行弹压,于是“以韦昭度兼中书令,充西川节度使,兼西川招抚制置等使,征(陈)敬瑄为龙武统军……以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副之,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为行军司马;割邛、蜀、黎、雅置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治邛州,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1]460。中央朝廷韦昭度势力集团、王建势力集团、东川顾彦朗势力集团三者与西川的田令孜、陈敬瑄集团鏖战三年之久,朝廷厌战下诏罢兵。西川鏖战的形势已经明朗、胜利在望,王建利用智诈欺骗韦昭度回朝,全力打下成都从而独占了胜利果实。此事,据史书记载:“王建见罢兵制书,曰:‘大功垂成,奈何弃之!’谋于周庠,(周)庠劝(王)建请韦公还朝,独攻成都,克而有之……昭度甫出剑门,即以兵守之,不复内东军……建急攻成都,环城烽堑亘五十里。”[1]401王建一鼓作气攻下成都,入城自称留后。朝廷不得不承认既成的事实,委任王建为西川节度使。

巴蜀三川的势力集团,以西川最强,东川与山南为弱。王建在得到西川后,没有停止开疆扩土吞噬邻道的军事行动。在唐末季世藩镇火并、唯力是视的时代,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成为西川王建第一个吞并的对象。唐昭宗乾宁四年(897),王建发兵五万进攻东川。经过大小五十多次的战斗较量,顾彦晖困守梓州孤立无援,同年十月城破自杀。王建集团在西川做大做强,对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和李继密构成巨大威胁。王建纵横捭阖趁火打劫,打着配合朝廷用兵、联合岐凤李茂贞攻打山南杨守亮集团。王建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兵山南的真正目的在于蚕食杨守亮集团山南西道的疆土。王建吞并东川之后得陇望蜀,趁岐凤李茂贞与汴梁朱全忠两大势力集团鏖战不休兵连祸结之际,鲸吞了李茂贞的山南属地。据史书记载,天复元年(901),宦官韩全诲勾结岐凤李茂贞劫持唐昭宗行幸凤翔府,宰相崔胤勾结宣武朱全忠前往劫驾。西川王建趁火打劫,当此中原岐、汴二军火拼混战之际,“外修好于全忠,罪状李茂贞,而阴劝茂贞坚守,许之救援。以武信军节度使王宗佶、前东川节度使王宗涤等为扈驾指挥使,将兵五万,声言迎军驾,其实袭茂贞山南诸州”[1]52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王建于岐、汴混战之际鲸吞了山南。从此,三蜀大地兼并为一,奠定了前蜀王朝的疆域版图。

二、唐末巴蜀中央势力与三川地方势力之间的角逐混战

王建崛起西川时,巴蜀地区的政治形势极为动荡。以朝廷为代表的中央势力,以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为代表的藩镇势力,以地方土豪为代表的土豪势力,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此起彼伏错综复杂。

黄巢起义被镇压銮舆反正后,中央朝廷名存实亡,所谓“时朝廷号令所行,惟河西、山南、剑南、岭南数十州而已”[1]436。即使在皇权旁落的唐末季世,李唐王朝的中央势力依然不放弃对巴蜀三川地区的控制。光启二年(886)二月,田令孜劫持僖宗皇帝逃奔兴元,田令孜自除西川监军。田、陈兄弟盘踞西川营造藏窟,进而打算控制三川对抗朝命。同年三月,西川陈敬瑄猜忌东川高仁厚,很快发兵进攻东川将节度使高仁厚杀死。田、陈兄弟的所做所为刺激了朝廷,中央朝廷马上做出反应,于第二年正月委任“右卫大将军顾彦朗为东川节度使”[1]443。朝廷此举断绝了田、陈二人吞噬东川的痴心妄念。又,文德元年(888),田令孜折简利诱王建,王建联合东川兵进犯成都,田令孜告难于朝。王建、顾彦朗亦上书朝廷,要求迁徙田、陈委派中央要员入蜀靖难两川。新即位的唐昭宗奋发有为,“遣人监西川军”,很快又委任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迁徙陈敬瑄为龙武统军。田、陈二人抗拒朝廷,“闻韦昭度将至,治兵完城以拒之”[1]459。田、陈所为激怒了朝廷,决定以武力手段解除西川。于是,以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以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为副,以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为行军司马,割邛、黎、蜀、雅四州置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都指挥使,一系列以中央朝廷为主导的战事在西川大地上随即展开。战争持续三年之久,由于中央朝廷犹豫不决朝令夕改,胜利的果实最终被王建集团窃取。王建以智诈欺骗韦昭度回朝,史书记载云:“建说昭度曰:‘今关东藩镇迭相吞噬,此腹心之疾也,相公宜早归庙堂,与天子谋之。敬瑄,疥癣耳,当以日月制之,责建,可办也!’昭度犹豫未决。庚子,建阴令东川将唐友通等擒昭度亲吏骆保于行府门,脔食之,云其盗军粮。昭度大惧,遽称疾,以印节授建,牒建知三使留后兼行营招讨使,即日东还。建送至新都,跪觞马前,泣拜而别。昭度甫出剑门,即以兵守之,不复内东军。”[1]469王建不仅独占胜利果实割据西川,而且更进一步将中央朝廷的势力范围排挤出剑门关外。至此,中央势力退出三川,无缘染指巴蜀政区。

当中央势力萎缩退出巴蜀大地时,剑南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三大藩镇集团展开了无休无止的殊死较量。王建在独得西川后妄图吞并东川,东川继任节度使顾彦晖则勾结山南西道以为应援,所谓“王建攻东川,顾彦晖求救于李茂贞,茂贞命将出兵救之”[1]507。凤翔李茂贞得陇望蜀妄图染指三川,当中央朝廷与宦官杨复恭及山南西道杨守亮爆发冲突后,凤翔李茂贞不待朝命率兵进攻山南西道兴元府。山南杨守亮败退兴元逃奔阆州,李茂贞上书朝廷要求以凤翔节度使的身份兼山西西道节度使,朝廷不敢稍有迟疑马上应允,于是“(李)茂贞尽有凤翔、兴元、洋、陇秦等十五州之地”[1]482。凤翔李茂贞在得陇望蜀之时,西川王建集团趁火打劫,对杨守亮的山南属地不断蚕食,所谓“绵州刺史杨守厚卒,其将常再荣举城降王建”[1]486。天复年间,西川王建趁岐、汴交兵中原混战之际,趁势将李茂贞势力赶出山南西道鲸吞了山南。

唐末季世藩镇鏖战三川沸腾之际,地方上的土豪势力趁势崛起,巴蜀地区地方上的土豪势力占山为王拥兵自重。王建割据西川耀武东川时,对这些地方上的土豪势力注重不失时机地加以利诱和招抚。如王建初为山南西道的利州刺史,在周庠的劝说下放弃利州攻占阆州。史书记载王建在进攻“地奥民豪”的阆州时,“召募溪洞酋豪,有众八千,沿嘉陵江而下,袭阆州,逐其刺史杨茂实而据之”[1]443。王建招纳亡命利诱溪洞酋豪的政治举措,对其袭占阆州建立初步根据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又,王建兵出山南进攻成都田、陈集团时,非常注重招抚西川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如王建进攻成都不克剽掠西川,“时绵竹土豪何义阳、安仁费师{勤心}等所在拥兵自保,众或万人,少者千人。建遣王宗瑶说之,皆帅众附于建,给其资粮,建军复振。”[1]459此外,王建在吞并东川的军事行动中注重招抚当地占山为王的土豪势力。王建与顾彦晖在东川的梓州鏖战三年久攻不克,周德权向王建进言:“公与彦晖争东川三年,士卒疲于矢石,百姓困于输輓。东川群盗多据州县,彦晖懦而无谋,欲为偷安之计,皆啗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坚守不下。”[1]504于是,王建派人“谕贼帅以祸福,来者赏之以官,不服者威之以兵”,很快将其招抚,从而促使东川顾彦晖困守梓州坐以待毙。

三、王建割据三川时巴蜀文人的聚合生态

唐末之际,三川大地正值乱世之秋,各大势力集团混战不已。此时的文人士子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的聚合离散和行藏出处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

唐末季世,巴蜀三川名义上归属中央统治,朝廷依然不断派出文人士子出敕巴蜀、奉使宣谕或者贬谪朝官流放三川。但随着皇权旁落和朝纲的不振,中央势力对巴蜀三川的驾驭能力逐渐衰歇。与之相应,巴蜀大地上的文人朝官势单力薄也逐渐倒向了藩镇霸主。如颍川人周庠“唐光启中为龙州司仓参军。考满将归阙,以川路梗涩,乃寓止绵谷”[3]139;在王建驰骋山南剽掠利阆时,“袖策谒建于军门,建素闻其名,一见欣然接待甚厚,置之宾席”[3]139。又,婺州东阳人冯涓进士“昭宗时官祠部郎中,擢眉州刺史。时田、陈拒朝命,不令之任”[4]589,只好流落成都灌园自给聊以糊口,于王建割据西川时投身幕府。又,池州人张蠙于唐昭宗乾宁年间中进士,后来“历任校书郎、栎阳县尉、迁犀浦令。高祖开国,拜膳部员外郎”[4]645。朝中官员贬谪巴蜀者,如崔凝乾宁二年知贡举时“无问文章厚薄,邻之金瓦,其间屈人不少”[5]1636,唐昭宗将其贬为合州刺史。又,李茂贞、韩建、王行瑜三藩跋扈杀死致仕宰相韦昭度后,又迫使朝廷贬谪杨堪,所谓“贬户部尚书杨堪为雅州刺史。堪,虞卿之子,昭度之舅也”[1]491。朝官出使三川奉命宣谕时,往往因中原多故借故留蜀。如朝廷文人王锴“天复时奉使西川,因留蜀”[4]905。又,文人韦庄乾宁四年与李洵一起入蜀宣谕朝命靖难两川。韦、李二人“见(王)建于张杷砦,建指执旗者曰:‘战士之情,不可夺也’。”[1]503此时东、西两川激战正酣,王建集团倾巢而出志在必得没有理会朝廷的一纸空文。韦庄此次入蜀给王建留下深刻印象,为天复元年(901)再次入蜀担任西川掌书记奠定了基础。

唐末之际,巴蜀三川的藩镇集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6]870,他们割据一方对抗朝廷形同独立王国。山南西道、剑南西川、剑南东川三大藩镇集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一方面努力招兵买马扩军备战,另一方面又格外注重吸纳贤俊招抚文人为其参谋帷幄指点江山。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唐末之际的文人士子分散在巴蜀三川的藩镇幕府之中。

唐末,山南西道的幕府僚佐可考者有唐彦谦、李巨川、温宪等人。如光启末年,唐彦谦、李巨川因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遇害一事受牵连贬谪汉中,史书记载:“时杨守亮镇兴元,素闻其名,彦谦以本府参承,守亮见之,喜握手曰:‘闻尚书名久矣邂逅于兹。’翌日,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阆、壁二郡刺史。卒于汉中。”[7]3445文人李巨川投靠山南节度使杨守亮后任先任掌书记后迁判官,此事据《旧唐书·李巨川传》记载:“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7]3457该书记载昭宗景福元年(892)凤翔李茂贞发兵攻打山南杨守亮时,“判官李巨川突围而遁”[7]506。又,《唐摭言》记载有李巨川向幕主杨守亮推荐好友温宪入幕一事,所谓“温宪,先辈庭筠之子,光启中及第,寻为山南从事。词人李巨川草荐表”[5]1661。唐末,剑南东川的节度藩镇在招纳文人士子方面亦不遗余力。如文人李途,中和年间任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幕府掌书记。李途在任职期间撰有《记室新书》30卷。该书记载:“右唐李途撰……中和中为东川掌书记,因以名其书云。”[8]654又,文人张韶为东川高仁厚的孔目官,《资治通鉴》有高仁厚“乃密召孔目官张韶谕之”的记载。又,文人蔡叔向追随东川两任节度使顾彦朗、顾彦晖兄弟二人担任节度副使一职。此事,据《太平广记》引《北梦琐言》记载:“东川顾彦朗以蔡叔向为副使,感微时之恩,惟为戎倅……大顾薨,其弟彦晖嗣之,亦使相。”[9]1135唐末僖、昭二帝时期,田令孜、陈敬瑄兄弟长期盘踞剑南西川之地。节帅陈敬瑄的幕府之中人才济济。陈敬瑄镇压阡能起义后,邛州刺史申逋霸占阡能叔叔父阡行全的宅院田产将其逮捕入狱,“敬瑄以问孔目官唐溪”[1]255,唐溪劝陈敬瑄秉公执法彻查到底。又,田令孜折简相招,王建跃马西川领兵至鹿头关,西川幕府参谋李乂“谓敬瑄曰‘王建,虎也,奈何延之入室!彼安肯为公下乎!’敬瑄悔,亟遣人止之,且增修守备。建怒,破关而进,败汉州刺史张顼于绵竹”[1]454。

此外,龙纪元年(889),韦昭度率兵10万入蜀讨伐陈敬瑄,用兵三年无功而返。朝廷讨伐田令孜、陈敬瑄时,以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为副使,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为行军司马,“三府各署幕僚,皆是朝达子弟,视王先主蔑如也。先主侍从,髡发行睰,黥面札腕,如一部鬼”。[10]154王建为韦昭度衙前指挥使,因其目不知书相貌丑陋受到“朝达”子弟们的蔑视。韦昭度西川幕府中的僚佐文人很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士子吴融。吴融才华横溢,《唐摭言》称其“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著称,游刃颇攻骚雅”[5]1663。吴融于唐昭宗龙纪初进士及第后,旋即入蜀为韦昭度幕府掌书记。据《新唐书·吴融本传》记载:“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6]4432又,《全唐诗·吴融小传》称其“龙纪初,及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11]2707。此外,吴融有诗歌作品《灵池县见早梅》可以证明诗人这段幕府经历。该诗诗题下有注云:“时太尉中书令京兆公奉诏讨蜀,余在幕中。”[11]2710诗歌《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曰:“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乡思旋生芳草见,客愁何限夕阳知。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11]2722诗人龙纪元年登第不久后,旋即入蜀。又,吴融《坤维军前寄江南兄弟》诗云:“二年征战剑山秋,家在松江白浪头。关月几时干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州。”[11]2722可知吴融在韦昭度幕府已有两年多,诗人厌倦无休无止的戎马征战生涯,抑制不住对家人和故乡的无比思念。又,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有关于吴融任职西川幕府时的事迹记载,卷四“吴侍郎文笔”条称:“唐吴融侍郎策名后,曾依相国太尉韦公昭度,以文笔求知。每起草先呈,皆不称旨。”[10]24说明吴融在韦昭度的戎幕中起初并不得意,所起草的羽书文翰并不符合韦昭度的心意。后来吴融向韦昭度的心腹亲信吐露心绪,所谓“吴乃祈掌武亲密俾达其诚,且曰:‘某幸得齿在宾次,唯以文字受眷。虽愧荒拙,敢不著力。未闻惬当,反甚忧惧。’掌武笑曰:‘吴校书诚是艺士,每有见请,自是吴家文字,非干老夫。’由是改之,果惬上公之意也。”[10]24

王建集团在群雄逐鹿的西南地区,通过夺取西川、吞并东川、蚕食山南等一列军事行动,霸占了整个巴蜀三川,为开国立统建立前蜀王朝奠定了基础。王建集团之所以取得最终的胜利,一方面缘自王建注重扩军备战豢养了一支虎狼之师,另一方面与王建礼贤下士积极启用文人参谋帷幄献言献策密切相关。王建本人虽然狡诈无赖目不知书,却对文人士子礼敬有加,史书称其“蜀主虽目不知书,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1]567。这些衣冠士子在西川幕府中决断机务参谋韬略,为王建的偏霸割据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光启元年(885),僖宗皇帝逃奔兴元时,王建因护驾有功被授予利州刺史。利州属于山南西道的属地,山南节度使杨守亮对王建百般猜忌。此时的王建迫切需要一个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摆脱困境。龙州司仓参军周庠任期已满,由于僖宗再幸梁洋川路不通寓居,绵谷待机而动。周庠主动投身王建为其出谋划策。史书称周庠“袖策谒(王)建于军门,建素闻其名,一见忻然,接待甚厚,置之宾席”[3]60。周庠劝说王建主动放弃兵家必争之地利州,南下夺取地奥民豪的阆州扩充实力。《九国志·周博雅传》记载周庠劝说王建:“明公御众有术,临事能断……今端守一隅,坐以待毙,非君子豹变之象也。且葭萌四会五达之郊,非久安之地,若不薄人,人将薄之,不如果、阆,地奥民豪……得其地以广形胜,得其士以增卒伍,此策之上,不可失也。”[3]61王建临事能断采纳周庠的意见,迅速沿着嘉陵江挥师南下一鼓作气攻下阆州,然后回师北上重夺利州。王建剽掠利、阆的军事行动,不仅扩大了王建集团的声威,摆脱了山南西道杨守亮的猜忌迫害,更为择机而动豪夺西川奠定了人力、财力和智力的基础。又,朝廷派韦昭度入蜀讨伐抗拒朝命的西川田令孜、陈敬瑄时,王建配合韦昭度鏖战西川两年多胜利在望。此时,朝廷下诏停战,令顾彦朗、王建各回镇所。王建看到罢兵的诏书后,感到可惜。谋士周庠向王建献策,利用智诈威逼利诱韦昭度还朝,从而单力攻克成都独占胜利果实。此事,《资治通鉴》记载甚详。该书云:“王建见罢兵制书,曰:‘大功垂成,奈何弃之!’谋于周庠,庠劝建请韦公还朝,独攻成都,克而有之。建表称:‘陈敬瑄、田令孜罪不可赦,愿毕命以图成功。’昭度无如之何,由是未能东还。建说昭度曰:‘今关东藩镇迭相吞噬,此腹心之疾也,相公宜早归庙堂,与天子谋之。敬瑄,疥癣耳,当以日月制之,责建,可办也!’昭度犹豫未决。庚子,建阴令东川将唐友通等擒昭度亲吏骆保于行府门,脔食之,云其盗军粮。昭度大惧,遽称疾,以印节授建。”[1]469王建亲自将韦昭度送至新都后,还攻成都,所谓“(王)建急攻成都,环城烽堑亘五十里”云云。王建独享霸占剑南西川的胜利果实,其戎幕谋士周庠功不可没。王建攻下成都后先将田令孜、陈敬瑄二人流放,后于景福年间将二人杀害。西川幕府掌书记冯涓工于章奏文书,上报朝廷杀害田、陈二人的奏章出自冯涓的大手笔。该奏章写得义正词严气势恢宏,所谓“开匣出虎,孔宣父不责他人;当路斩蛇,孙叔敖盖非利己。专杀不行于阃外,先机恐失于彀中”[12]9287。又,天复年间,王建趁凤翔李茂贞与宣武朱全忠交恶混战时,鲸吞了李茂贞山南诸州的疆土。众将士劝说王建一鼓作气吞并李茂贞的凤翔巢穴,文人冯涓高瞻远瞩力排众议,劝说王建:“兵者凶器,残民耗财,不可穷也。今梁、晋虎争,势不两立,若并而为一,举兵向蜀,虽诸葛亮复生,不能敌矣。凤翔,蜀之籓蔽,不若与之和亲,结为婚姻,无事则务农训兵,保固疆场,有事则觇其机事,观衅而动,可以万全。”[1]548唇亡齿寒互为犄角,王建采纳冯涓的正确意见,避免了过度的实力消耗。又,文人韦庄天复元年入蜀,先为王建幕府掌书记后为西川判官、节度副使。韦庄任职西川幕府时期,积极为王建出谋划策。如天复二年,王建派遣韦庄入贡朝廷且修好于朱全忠。朱全忠篡弑唐昭宗后,派告哀使司马卿宣谕王建。韦庄积极为王建献策阻止司马卿入蜀,《资治通鉴》云:“昭宗之丧,朝廷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王建,至是始入蜀境。西川掌书记韦庄为建谋,使武定节度使王宗绾谕卿曰:‘蜀之将士,世受唐恩,去岁闻乘舆东迁,凡上二十表,皆不报。寻有亡卒自汴来,闻先帝已罹硃全忠弑逆。蜀之将士方日夕枕戈,思为先帝报仇。不知今兹使来以何事宣谕?舍人宜自图进退。’卿乃还。”[1]555公元907年,朱全忠称帝汴梁建国立统,文人韦庄积极劝说王建建国称帝。据史书记载,王建“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之谋,帅吏民哭三日;己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1]567。至此,王建在众将士疆场拼杀及幕府僚佐的谋略驱动下,最终实现了由唐末割据三川的藩镇节帅到五代时开国称帝偏霸之主的实质性飞跃。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长沙:岳麓书社,1990.

[2]王文才,王炎.蜀梼杌校笺[M].成都:巴蜀书社,1999.

[3]路振.九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丁如明,李宗为.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刘昫.旧唐书[M].北京[M]:中华书局,2000.

[8]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0]孙光宪,林艾园.北梦琐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林德保,李俊.详注全唐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

[12]李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三川王建东川
基于DBSE-Net的大田稻穗图像分割
我与风的故事
Market Values
KALEIDOSCOPE
谢谢你,走进我的生命
谢谢你,走进我的生命
屈子阳秋再版书成,适逢62岁生日,乃赋一律
活干好了不吃亏
活干好了不吃亏
云南东川雪岭磷矿矿体厚度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