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的甘肃开放开发路径
2015-03-21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郑景元
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郑景元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的甘肃开放开发路径
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郑景元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率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西部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日渐拉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适时提出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对于甘肃省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甘肃要发展首先应该使自身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次是要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需要产业的支撑,主导产业又能够引导和带动其他产业,从而推动经济整体增长。本文旨在阐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甘肃省面临的发展机遇并分析甘肃省经济开发开放路径,尤其是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和发展等关键问题,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主导产业 对外开放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发展迅猛,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而在我国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西部发展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的结果显示,甘肃省2014年居民人均收入总额为20804元(以人民币为单位),在我国31个省市排最后一位,而上海市为47710元(以人民币为单位)排第一位。究其原因,甘肃省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缺乏地缘优势和有利的政策倾斜。2010年中央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应建立有效机制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对我国而言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更加关乎我国政治、军事甚至是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从我国国家安全和长久发展的战略意义来看,首先是经济安全。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期,对于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大部分油气资源都需要从中东地区进口,受国际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实行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势在必行。其次是文化安全。传播我国固有文化,同时吸收接纳外国优秀文化,是确保我国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为文化互通创造了良好契机。第三是军事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威胁论”的论调甚嚣尘上。“丝绸之路经济的带”战略构想的适时提出对于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边军事安全领域合作,确保我国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最后是政治安全。“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我国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提供了保障。而这三点正是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基础。从甘肃省发展的战略意义来看,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缓慢。“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对于推动甘肃省自身经济,为甘肃省发挥中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融合方面提供了重要条件,意义重大。
而甘肃经济向中亚国家开放首先需要产业支撑,但目前甘肃省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因此整合甘肃省产业基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提出适合甘肃省率先开放开发的产业及发展模式刻不容缓。
2 对比中亚国家三大产业结构
2015年,甘肃省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为1129.68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5.8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7.2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6.59亿元,增长7.7%。十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三大产业的比重约为7.6:45.7:46.7,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增速仍然低于第二产业。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哈萨克斯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比重最高,说明哈萨克斯坦经济最发达,最具有竞争力;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比较均衡,它们的制造业都需要大力发展,相较之下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工业比重较大,可以看出两国工业发展较为突出,尤其是土库曼斯坦,工业占比排在中亚五国首位。
农业是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普遍投入较多劳动力,除哈萨克斯坦外其余四个国家农业总产值占比约20%~30%,这也说明了中亚国家仍然是农业生产型国家,但农业生产力却普遍低下,农业投入量低。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马铃薯、瓜果蔬菜、中药材等优势农业,因此农业是其发展的基础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哈萨克斯坦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运输、金属开采和冶炼为支柱产业,吉尔吉斯斯坦以电力工业、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开采、加工业为支柱产业,乌兹别克斯坦以黄金等有色金属开采、冶炼,石油、天然气、铀矿开采为支柱产业,塔吉克斯坦以铝锭生产加工、食品工业等为支柱产业。甘肃省拥有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能源等诸多优势特色产业。二者拥有极为相似的支柱性产业和优势产业。中亚国家服务业占比普遍较高,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的服务业占比均超过了第二产业,中亚国家传统服务业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很容易看出中亚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2013年前,甘肃省第三产业占比一直低于第二产业,从2014年起,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甘肃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说明甘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甘肃向西开放路径探索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可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改变东西部地区发展长期不平衡的局面,使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该构想的提出不仅关乎我国经济安全,更关乎我国政治、军事、文化安全。从大范围看对中国整体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小范围看对西部发展,对其主要沿线城市的发展意义非凡。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与向西开放的关系,对于甘肃这样的不发达地区来说,开放要以发展为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走出去,换句话说,其自身经济的不断提升是对外贸易交流的基础。因此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首要任务便是发展甘肃自身优势特色产业并为日后向中亚国家开放打好基础。
图1 甘肃各产业耗能比重
前文已对比过甘肃和中亚国家主要产业,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亚开放具有极其有利的地缘优势,两国有着极其相似的消费偏好,因此产品不仅可以流向中亚市场,也可以面向本国市场,这样不仅加强了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减小了我国领土与主权安全可能面临的威胁,同时也加强了西部地区对外经济交流能力,并且提升了其整体竞争力。因此选择具有优势、适合对外开放的产业对中亚国家开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因此在向中亚开放开发时首先应该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图1)。生态环境与资源禀赋息息相关,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其次根据前文对甘肃产业结构的分析可看出,甘肃目前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科技发展水平低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此外,甘肃经济水平落后,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很低,因此市场需求也很难被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很难靠自身市场需求得到优化,因此需要利用优越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开发开放,升级产业结构。
4 政策建议
根据分析得出,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中亚国家开放应先从最具优势的石油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农业以及能源开采以及旅游业几大产业开始,诸如化学等类似的高污染行业,因受甘肃生态环境的制约所以不适合开发开放。但由于生态环境制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规划发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但经济又急需发展,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下对自身经济进行开发,向中亚国家积极开放,万不可采用掠夺式手段以发展经济为目的进行开放开发。另外,甘肃省现有产业结构已持续多年,要转换现有结构不仅需要从方法、手段上加以改变,更重要的是从产业结构基础和生产传统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方面进行改变和推动。最后地域分工非常重要,甘肃省每个经济区域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要根据具体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扬长避短。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中亚国家石油工业进入大发展阶段,原油产量很高,加之石油工业发展早,开采技术已经很成熟,具有很高的石油的开采率。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具有向中亚国家开放的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强资源禀赋优势,向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促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另外甘肃省可以邀请中亚国家有实力的经济实体以旅游考察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促进甘肃省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升级,互利共赢。
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人才、以及外资,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拓宽投资渠道,支持重点产业、优势领域的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以甘肃比较优势为基础,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主导产业的优先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将甘肃长久以来的能源导向型产业结构优化为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协同,积极发挥兰—白经济圈、酒嘉经济圈等重点经济区域的协同合作,合理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利用经济圈周边兼具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地区积极吸引中亚国家投资项目。
三是优化投资环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不仅需要优势龙头企业的力量,更需要加强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亚国家的产业交流。中亚国家实施多元化出口策略,以扩大中国市场,甘肃也应该不断优化自身投资环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四是注重绿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甘肃旅游资源丰富,如世界闻名的敦煌莫高窟,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古迹,风景更是美不胜收。甘肃可以结合丝绸之路发展,投入开发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带动效应,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同时也宣传了甘肃,将会吸引更多投资目光。
参考文献
[1] 周俊生.“一带一路”,新思路,新机遇[J].中国对外贸易, 2004(05).
[2] 鲜肖威.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J].兰州大学学报,1980 (02).
[3] 周淑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J].经济与管理,2015(02).
[4] 冯冕.中外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作者简介:郑景元(1992-),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b)-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