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羡人间琢玉郎——苏州园林
2015-03-21韩姝雯苏州大学215000
韩姝雯 (苏州大学 215000)
苏州园林之灵秀,在我看来其中两样绝然离不了。饶是再精巧的园林设计少了这两样便立马失了灵气,没了秀色。这二者一是园林中的山水,一是园林中的诗词对联。我一直在想要用怎样的事物去类比去形容这些诗联与山水,机缘重读苏子的定风波,惊喜这“琢玉郎”和“点酥娘”正似苏州园林中的山水与诗联。一个如琢如磨,钟灵毓秀;另一个沉静点画,门楣添色。
下面就以极富诗情画意的沧浪亭为例,去古人的庭院里散步,赏其山水、诵其楹联,以窥苏州园林的另一种灵秀。
沧浪亭由北宋诗人苏舜钦初建,既是诗人所建,不免让人想要感受其诗意。诗人之意不在诗,在乎山水之间也。一来到沧浪亭就会体味到沧浪二字的偏旁,是的,一池绿水将沧浪亭与俗世远远划开。没有世间的浊浪排空,沧浪亭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清秀俊逸的书生。沧浪亭以水环园在围墙深深的苏州园林里可谓独一无二,而将亭内的山与亭内的水联系起来的是条长廊。顺着长廊,太湖石林立,芭蕉叶摇曳。这时走在长廊上临水赏石,怎么能不龃龉沧浪翁的那句“近水远山皆有情”。走到面水轩,“短艇得鱼撑月开,小轩临水为花开。”两句犹如马良之笔,在池面画出一位蓑笠渔翁,刚捕得大鱼,一杆撑下去,水面的月亮即刻被抓花了脸。面水吟诗,想象诗中的情境,这水面也跟着活了起来,一会儿月亮在水面上被搅开了,一会儿梅花竞开,池边暗香浮动。沿着复廊穿行,不禁要透过漏窗眺望园内的假山真石,花草翠竹。两侧风光宜动宜静,一开阔一幽姌,真可谓目不暇接,恨不得自己一侧长一双眼睛。面对这样独到的景致,心中喜乐惊叹不知该如何抒发之时,观鱼处似乎在邀请你坐下细细看、慢慢赏。观鱼处内苏舜钦所作的《沧浪亭记》,自然不可不读。它会告诉你沧浪之水的美,沧浪亭的匠心独运:“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说的是清水绿竹,光影在门窗之间交错,再配上风和月那是最好不过。立于观鱼处读这样的亭记,水面的风吹来,立刻觉得即便山高水远天地开阔,却也只在这一亭之间,一池之中。
在观鱼处南面廊下有一半亭,叫“闲吟亭”。它位于中央山的东侧,亭中有乾隆御笔刻石,说的是当年江南惨遭暴雨飓风的凄凉情景。似乎和“闲吟”无关,不过倒也不必面对美景慨叹自然的变化万千,因为退他几步瞥见两柱上的楹联方可专心享用眼前美景。“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看到这些妙绝佳句都与月与水有关,真叫人渴望夜游一次沧浪亭。这两句里“风花水月”四者可谓是对眼前山水的最佳搭配。水中的莲花,天上的月亮不足为奇,这半亭的风倒是引人遐思,是怎样的风呢。也因了这“半亭风”,这副楹联禅意顿生。不要太满,似乎是古人的哲学,咀嚼到这也好像感受到了那“半亭风”的律动。
假山上的沧浪亭外观古雅,翼然欲飞。沧浪亭石柱上有俞樾先生所书的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取自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来自苏舜钦的《过苏州》。凑在一起,相得益彰,使得这整个沧浪亭的山水立刻都有了人的情感。自沧浪亭内平视可见绿树浓荫,芭蕉翠竹;向下看,乱石层叠,杂草丛生;远目碧水幽隐,光影交错。配上楹联上的句子,山水有情,风月无价,此时此地,惟有纵情融于这样的山水之中才能在太阳下看见无价的风月之美。
经过了沧浪亭,再看清香馆,好似刚听完交响曲,来一段乡间小调。清香馆光听其名就好像有一股幽香飘来,但这是什么香呢?“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这来形容桂花,想必没有花敢不服。清香馆还真不能缺了此联,因为桂花农历八月最盛,其他时候似乎清香馆的主角就缺阵了(四季桂除外),但有了这两句诗,即便是桂花未开的时节,也能赏玩出桂花盛放时的香气浓郁,无花可争。
明道堂是园中的重要建筑,面阔三间,在古时便是文人讲授学问的地方。堂外参天古木,堂内窗明几净。走进明道堂,各派诗词楹联映入眼帘,来此堂的文人都无法绕开的两句确是薛时雨所题的:“百花潭烟水同清,年来画本重摹,香水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万里流风波太险,此处淄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山。” 据传这是薛时雨在同治十二年(1873)沧浪亭重新修葺提写于此。上联融入杜甫诗中的意象,看得出薛时雨此处将苏舜钦的沧浪亭与杜甫草堂联系到一起,以显示苏舜钦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下联则写回到沧浪之水上来,万里大江说的风波太过艰难危险,还是此处的泉水清澈松林怡人自在啊。不难看出其对清秀俊逸的田园生活是赞赏并向往的。薛诗雨在这里所谓“招隐胜游山”,现在的我看来这两者各有各的精彩之处。游览名山大川自是豪情壮阔的,而隐于世外亦是另一种自在闲逸之感。
有水有山大概是游历过沧浪亭的人最大的感受,而山水这大自然雕琢出的“琢玉郎”,亦只有文人骚客点墨挥就的“点酥娘”最为合衬。在古人的庭院里散步仿佛是听了一首又一首风格不同的音乐,它们有一个关乎山水的大主题,又运用不同的乐器和编曲,吹弹敲拨,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