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0例剖宫产术后寒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研究

2015-03-20吴建华江育英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寒战剖宫产护理

吴建华 江育英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寒战的主要诱发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以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以我院往期未改进临床护理策略前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30min寒战发生率以及寒战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均为诱发剖宫产术后寒战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寒战;诱发因素;护理

剖宫产术后寒战是产妇剖宫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规则收缩,体温尤其是四肢体温下降明显,产妇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和循环系统负担明显增加,极易引发伤口出血,影响产妇术后伤口愈合。我院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率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产妇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6.84±3.61)岁,孕周为37~43w,平均孕周为(39.1±1.21)w,其中初产妇101例,经产妇19例;以我院往期未改进临床护理策略前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7.15±2.92)岁,孕周为38~43w,平均孕周为(38.8±1.62)w,其中初产妇100例,经产妇20例。排除合并全身慢性疾病、重要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者。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产妇术前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培训和心理辅导,增加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的了解,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产妇由病房移至手术室过程中需注意保温。对照组产妇术前仅采取常规护理。两组产妇麻醉后需注意保温,尤其注意产妇四肢温度变化;产妇术后回病房途中注意双肩、手脚的保温,产休病房室温控制在22℃~24℃。同时与家属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寒战现象。术后如出现轻微寒战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对产妇术后除基础护理外,进行保暖,控制输液速度、心理护理、腹部加压沙袋4 h等护理措施。尽量通过护理干预防止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入手术室前、手术开始时、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30min)寒战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产妇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30min寒战发生率以及寒战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发生寒战的产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完全恢复后出院。

3 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麻醉因素 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滞区温度下降,同时鼓膜温度降低,当鼓膜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时,则开始发生寒战。另外,某些麻醉药物可使骨骼肌产热大大减少,血管扩张,散热增加。麻醉后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为保持恒定的温度,主要通过骨骼肌收缩以增加热能的产生来加以调节。但阻滞区的骨骼肌已丧失收缩产热能力,只有非阻滞区骨骼肌产生收缩,因此也会出现寒战的现象。

3.1.2环境因素 手术室及病室温度偏低。尤其在冬季夜间急诊手术,有文献报道,冬春季节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发生率达72.5%,而夏秋季节为27.5%,说明季节变化与寒战发生率有密切关系。手术室温度一般为20℃~22℃,与体温之间温差大,加之麻醉床,被服寒冷,消毒面积过大,促使寒战发生。

3.1.3治疗因素 随着胎儿、胎盘、羊水娩出后,腹腔压力骤然下降,内脏血管扩张而散热增多,促使寒战更容易发生,程度加重。另外,手术过程中长时间暴露体腔,大量的冷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及术中快速输注冷液体,应用低温湿敷料垫,都可促使肌体散热增加,诱发寒战。总之,产妇剖宫产术后寒战的根源是产妇体温散失,与机体体温中枢调节、对温度变化刺激的反应以及心理状态具有紧密的相关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产妇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3.1.4心理和社会因素 产妇因害怕手术、疼痛、出血对环境陌生及担心新生儿健康等心理因素,使血液重新分配,周围血管收缩,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从而导致寒战的发生。

3.2护理对策

3.2.1减少热量散失 在手术中注意保暖,如术前加盖棉被,术中用温盐水(37℃)敷料,用温盐水冲洗腹腔,创面,减少冷刺激,冬春季采用输入预热37℃液体。有报道示,使用加温至37℃的静脉液体,血制品,灌注液可有助于保持正常体温。

3.2.2胎儿、胎盘、羊水娩出后的护理 胎儿娩出后是术后寒战高发阶段,因此采用基础护理加心理护理双重护理模式,首先对产妇非手术部位加盖被保温,同时术前了解产妇的心理期盼,新生儿包裹好后让产妇看,亲亲自己的宝宝,让产妇在最短时间内感受母亲角色。

3.2.3保持环境温度 适宜手术室温度适当提高至24℃~26℃(不超过28℃),湿度60%~70%,室内配置一些保温加温装置,尽量缩短产妇返病房途中时间,注意途中保暖,病房温度22℃~24℃与手术室温差控制在3℃以内最佳,搬动时注意保暖。

3.2.4心理护理 做好产前宣教工作,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因社会因素的择期剖宫产。做好术前宣教及指导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害怕疼痛予麻醉镇痛的方法选择,同类手术产妇的自身宣传,消除产妇紧张、焦虑心理,使产妇能积极配合手术,使产妇产生安全信任感。

3.2.5对症处理 术后寒战严重者可酌情用药,如曲马朵、阿托品、地塞米松等,疗效较满意。寒战能使血糖升高,心率、心律也出现相应变化,耗氧量增加,如果氧供不足,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给予低流量(2 L/min)持续吸氧,能够改善寒战程度。

总之,产妇剖宫产术后寒战的根源是产妇体温散失,与机体体温中枢调节、对温度变化刺激的反应以及心理状态具有紧密的相关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产妇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2]。

参考文献:

[1]刘秀娥,陈惠珍,李静.手术后发生寒战反应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2(06).

[2]张菊.剖宫产术后寒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03).

编辑/王敏

猜你喜欢

寒战剖宫产护理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