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分析

2015-03-20刘永娟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术后常规护理

刘永娟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所取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0~2013年本院收治的58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8例患者按照每组29例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不接受疼痛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术后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状况和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拔管时间外,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加速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疼痛护理;常规护理;乳腺癌;术后

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很容易会出现伤口疼痛现象,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同时,乳腺癌患者由于治疗方式的特殊性,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失落等不良情绪。乳腺癌术后疼痛状况与手术方式、手术切口以及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存在密切关系[1]。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以及疼痛护理,发现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状况,加速患者康复,现将详细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2013年入住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均在28~72岁,平均47.2岁。将5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通过标准的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手术方式及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结束手术治疗后24h内均给予常规PCA镇痛。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首先,患者手术结束后24h内,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血压、脉搏等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注意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其次,引导患者取平卧位6h,待患者血压稳定之后改为半卧位,将患者患侧上肢抬起。观察患者手术伤口变化,确保伤口上的敷料处于干燥状态,注意观察患者绷带包扎状况,保证松紧适宜,避免影响患者血液的正常循环。护理人员应针对负压引流管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妥善的固定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活动时应尽量减少牵拉引流管的现象,避免引流管发生扭折或者出现滑脱,手术结束后3~4d后引流量通常不到5ml升,此时应将引流管拔除。最后,患者结束手术后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将患肢功能锻炼时间提前。

1.2.2疼痛护理干预 给予治疗组患者疼痛护理干预。①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开展疼痛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解释清楚手术结束后的负压引流操作,将手术切口、伤口包扎范围以及术后常见不良反应等阐述给患者听,让他们明白乳腺癌术后疼痛具备一过性特点,重点讲述一些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重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配合度。②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患者结束手术治疗回到病房后,给予患者24hPCA镇痛处理。手术结束24h后,按照4次/d使用100mg止痛药曲马多对患者进行口服治疗,坚持服用到术后48h。③通过物理手段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患者手术结束72h内,通过冰敷伤口周边位置,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冰敷操作应该隔4~6h进行一次,单次冰敷时间应控制在20min左右。通过冰敷手段能够促进患者切口周围的微循环发生收缩,缓解由组织水肿造成的疼痛。在对患者开展冰敷操作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轻柔的按摩护理,轻揉手术切口周边皮肤,促进肌肉松弛。最后,实施行为镇痛,患者手术结束后72h内,鼓励患者按照3次/d进行腹式深呼吸锻炼,单次运动时间应该控制在20min左右,最后配合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达到分散患者注意力,放松其身心的目的,缓解由切口包扎造成的呼吸不畅,减少疼痛感[2]。

1.3术后疼痛观察 通过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以及失眠量(ALS)评估表对患者手术结束后5d内的疼痛状况以及疼痛引发的失眠状况进行评估。NRS通常需要将一条直线划分为均等的10份,在每个点通过数字0~10代表疼痛递增的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患者本人负责对自己的疼痛进行打分。失眠量(ALS)评估表属于国际上应用较普遍的睡眠质量评分方式,通常包含8个条目,8个项目主要包括入眠时间推迟、夜间睡眠中断、综合睡眠时间、综合睡眠质量以及白天情绪、白天心神功能状况、白天思睡状况。将任一条目划分为4个等级,评分可分为0、1、2、3分,所有条目分数相加的结果表示总睡眠得分。

1.4术后康复情况评价 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长、术后患肢肩关节活动时间以及术后水肿程度、术后功能恢复状况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疼痛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通过测量患者上臂周径以及前臂周径来评估水肿状况;通过观察患者上肢外展角度变化以及手指爬墙高度评估上肢功能康复状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使用SPSS15.0数据软件包开展组间数据分析处理工作,通过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通过方差检验组间数据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疼痛护理对术后疼痛状况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在手术结束后5d内均出现递减趋势,治疗组患者的术后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下降速率明显比对照组快。同时,治疗组AIS评分的变化情况与NRS评分状况基本一致,表明有效的疼痛护理能够大大减少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并提高其睡眠质量。

2.2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除拔管时间外,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根治性乳腺癌切除术是现阶段治疗乳腺癌的最有效手段,该手术的范围广泛,该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获得较长的无癌生存期,然而,因为手术会造成患者患侧肢体淋巴回流受损,引发皮肤疤痕挛缩等,很容易会影响到患者的上肢功能状况。再加上手术带来的切口疼痛,很容易会给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术后自控镇痛(PCA)在乳腺癌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乳癌切口相对较大,女性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能力较差,有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单纯应用PCA镇痛方法很难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发挥良好作用[3]。本次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术前疼痛教育、术后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和行为镇痛,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大大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康复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王敏,黄春红,雷艳.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11):78-79.

[2]张菊平,肖红.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综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8(08):58-59.

[3]朱群华.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14(15):105-106.

编辑/王敏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术后常规护理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