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

2015-03-20金自超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金自超

摘要:目的 探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复发率都较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对小儿哮喘患儿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咳嗽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痰鸣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比如梗阻性呼吸道疾病等[1]。由于该病尚不能完全治愈,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人类具有致病作用的病原体,其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等方面特点[2]。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每组各30例。在对照组的30例小儿哮喘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8±1.1)岁,而在观察组的30例小儿哮喘患儿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2±1.2)岁,所有患儿入院后,经全面检查确诊为小儿哮喘,排除其它因素导致的慢性咳嗽等。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30例哮喘患儿,临床上主要给予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其中阿奇霉素的服用剂量为5mg/次,2次/d,1个疗程为5d,而红霉素的服用剂量为10~15mg/次,2次/d,1个疗程为2~3w;对于观察组的30例哮喘患儿,临床上在给予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喘乐宁雾化剂联合治疗,在确定喘乐宁剂量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于<4岁的患儿,可以将0.5ml喘乐宁加入2ml生理盐水中,而对于>4岁的患儿,可以将1ml喘乐宁加入3ml生理盐水中,对患儿给予雾化剂吸入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

1.3观察指标 临床上在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临床改善情况,其中包括最大峰流速和咳嗽消失时间,进行统计记录,同时,还需要对两组患儿病情的复发情况(包括复发时间、抗体阳性率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的平均时间为(5.1±1.3)d,而对照组患儿咳嗽消失的平均时间为(9.4±2.1)d,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儿的最大峰流速较高,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病情复发情况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对两组患儿进行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儿的复发时间长、复发率和抗体阳性率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是儿科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诱发哮喘发作的诸多因素中,呼吸道感染以及过敏是小儿哮喘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初发哮喘的患儿中,有50%以上的患儿是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大约有20%的患儿在经过临床治疗后,会再次出现复发情况[3]。青少年和儿童是肺炎支原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主要发患者群,秋冬季节为该病的高发季节,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为2~3w,一般起病比较缓慢。肺炎支原体诱发的小儿哮喘在临床上的表现具有多样化特点,患儿刚发病时,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食欲减退、发冷、咽痛以及发热等症状,哮喘发作时,可以清晰听见喘鸣音。经X线片检查,患儿上肺部病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发病早期呈间质肺炎样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肺部会逐渐病变为均匀或者斑点状的模糊阴影,靠近肺门处阴影较深,下叶较多,并且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4]。该病治愈难度大、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对照组的哮喘患儿,临床上主要给予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联合治疗,而观察组的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喘乐宁联合治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属于抗生素类药物,临床上运用这两种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哮喘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这两种药物副作用大,影响患儿身体发育,比较容易导致抗药性反应,而喘乐宁作为一种雾化吸入剂,治疗哮喘的效果较好,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以及喘乐宁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咳嗽时间短、复发率低、复发时间长、抗体阳性率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以及喘乐宁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小、复发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蒋建飞,黄红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386-1387.

[2]马少杰,辛德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307-309.

[3]陈燕.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235-236.

[4]陈楚雷,王美英,李飞鹏.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60例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8):938-939.

[5]陈斌,李晓春.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871.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肺炎支原体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经支气管镜注射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299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