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2015-03-20温春苗陈琳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护理

温春苗 陈琳

摘要:动态血糖监测是近年来应用于糖尿病领域的一项新的检测方法。通过提供全天血糖的动态变化,它能准确定位血糖波动点,使治疗更加个体化,更好地评价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及临床治疗情况,尤其是可监测到不易察觉的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而合理的安装、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教育是动态血糖监测成功的关键。加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的宣教和护理观察,有助于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变化信息,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护理

1 CGMS简介及技术原理

CGMS用于收集糖尿病患者1~3d的血糖动态变化资料,是糖尿病诊断治疗领域中一项全新的技术突破。理论上CGMS测量血糖的方法有无创法与微创法两种。无创法通过电磁辐射到皮肤,采集组织间液、血管内和细胞内混合的血糖信号。由于其准确性差、血糖信号缺乏特异性等未用于临床。而长期使用刺入血管内的导管测量血管内的血糖可能损坏血管或引起感染,仍在研制中。微创法将探头(血糖传感器)的探针埋在皮下,连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每个设备的传感器将每1~10min从探头获取1次电信号,将这1~10min的值平均化后转化成血糖值存储起来,通过电脑下载图形报告,因此具有安全、微创、提供信息全面等优势。CGMS安全可靠,其探头细,不与血管直接接触,皮下不适感很小,耐受性好,患者可以进行日常绝大部分的正常活动。研究表明,CGMS具有较好的精确性指标[1]。

2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2.1心理指导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糖尿病教育的可视化手段,血糖图的变化非常直观,使患者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尤其是饮食、运动、情绪变化等对血糖的影响作用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及理解。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动态血糖监测对行为改变的影响较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效果。

2.2饮食指导 动态血糖监测后发现,在保持运动相对一致的情况下,评价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可以把传统的三餐分配1/3,1/3,1/3改为1/4,2/4,1/4,或更灵活,因为存在个体差异,食物的多样性和烧菜方式的不同,加餐时间可以提前,动态血糖监测后可以帮助患者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研究表明,低升糖指数饮食对健康人血糖影响,分别于应用该饮食前后1w佩戴CGMS监测血糖,结果FBS、平均血糖、血糖24h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降低[2]。可见,简单的饮食改变就能够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指导患者和高危人群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方式。

2.3运动指导 在保持饮食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帮助患者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研究发现中等量运动改善了糖尿病组一天的平均血糖值和血糖曲线下面积,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证明在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一段时间的适量运动可以改善一天的整体血糖控制。另外,CGMS可以帮助患者发现运动训练后无症状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2.4血糖监测 患者可以根据全天血糖变化特点选择自己的最佳自我血糖检测时间。

2.4.1不同糖耐量异常人群血糖分析 一项对比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低减(IGT)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的研究发现,三组人群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幅度分别为1.7,2.2,5.0 mmol/L。可见糖耐量不同人群血糖谱存在一定差别,而IGT者3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时间段血糖超过11.1 mmo1/L,累积时间约3h。常规血糖测定往往不能真实反映血糖的峰值和持续时间,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患者,造成治疗延误。CGMS提供的不同糖耐量人群的血糖谱特点和变化规律可以使我们制定防治措施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

2.4.2评估1型糖尿病(T1DM)的糖代谢状况 T1DM因胰岛B细胞受损严重,血糖漂移幅度大,临床上即使较为频繁的常规血糖检测也难以反映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应用CGMS进行的研究发现,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1DM患者中,当HbA1。达标((7.7±1.4%)并且FPG控制良好的时候,90%的患者每次餐后的血糖仍然超l0 mmol/L,其中50%的患者每次餐后血糖超过了16.7 mmol/L;70%的患者存在夜间无症状低血糖。CGMS检查能够有效的提供T1DM患者全面的血糖谱信息,并根据精确的血糖波动信息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在T1DM患者中可以明显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并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对青少年1型DM患者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尤为重要。

2.5用药指导

2.5.1评估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血糖图结合患者的生活记录全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用药的不合理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患者的血糖趋向理想稳定。有研究显示,新诊断的T2DM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明显,选用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治疗后,餐后血糖高峰下降明显,血糖波动趋于平缓。

2.5.2指导胰岛素剂型的选择与用量 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低血糖,采用CGMS监测28例常规胰岛素治疗的T1DM青少年,发现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较白天高,分别为18.81%和4.4%(P<0.001),且多表现为时间延长和无症状性;每天用3次胰岛素者较2次者夜间低血糖发生减少,因此CGMS可探知无症状性低血糖(尤其是夜间)及低血糖持续时间,使胰岛素的应用和调整更加有针对性。但也有一些研究提示CGMS有可能高估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的频度。

3 护理措施

3.1安装与观察 取患者脐旁10 cm作穿刺点,碘酊消毒,利用注针器将葡萄糖感应探头置入皮下,透明贴膜固定,连接血糖记录器并正确调试和初始化。3d后取下血糖记录器采集数据并输入计算机分析。除4次/d输入指端血糖值时查看记录器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外,经常对这些患者进行巡视,每日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炎症和皮下出血情况,以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和不适程度等。查看腹部的探头有无松动,覆盖在探头上的薄膜的黏性是否良好,记录器的电流信号(ISIG)是否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一般ISIG波动在10~200 nA,防止由于上述原因而引起的报警[3]。

3.2心理护理 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顺利完成DGMS监测的重要保证。DGMS是目前糖尿病血糖监测较为先进的技术,患者不了解监测的作用和过程,易产生恐惧感或认为"没必要"。因此,护士应耐心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DGMS系统的使用目的、基本知识、安全性和方便性,说明它的经济价格和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监测。

3.3穿刺部位的护理 经常检查穿刺部位,确保软针插入皮下部位,由于软针很细,即使脱出,患者也没有疼痛感及其它不适。作者用2块3M胶布固定好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导管,将仪器固定在患者外衣口袋内或腰内,同时加强观察及护理,未发生软针脱出现象。

参考文献:

[1]李荣正,胡采云.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

[2]袁小润,李乃娟,郭金凤.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0,27.

[3]胡晓芬.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