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24例临床观察
2015-03-20杨春
杨春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的患儿24例,根据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5例(62.5%),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20例(83.3%)。其中,X线检查确诊16例,胃超声造影检查确诊24例,以病理检查结果做对照,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73.3%,而胃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为1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1)。患儿溃疡愈合良好者22例,愈合率为91.7%;Hp根除21例,根除率为87.5%。治疗后所有患儿均随访至6个月,2例溃疡复发,复发率为8.3%。结论 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的临床特点明显,在诊治中医务人员需详细掌握患儿的临床体征并通过适宜的诊断技术,及时诊断,并在无严重并发症和器质性病变时,首先采用药物治疗。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小儿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率与成人相比略低,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往往因并发症就诊而被发现[1]。PU好发于各年龄组儿童,特别多见于新生儿和年长儿,尤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PU发现时往往已合并各种并发症。其中,幽门梗阻较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24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的临床特征、诊治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3.68±1.69)岁,病程1~4年。主要表现:腹痛,为反复发作的上腹或脐周饱胀、疼痛16例(66.67%);恶心、呕吐9例(37.50%);黑便或呕血10例(41.67%);不明原因的贫血7例(29.17%);纳差15例(62.5%);嗳气、反酸13例(54.17%)(以上数据可交叉重叠)。其中,胃溃疡(GU)者5例,十二指肠溃疡(DU)者19例。所有患儿均经胃镜检查示消化性溃疡并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Olympus-GIF-160电子胃镜检查。通过胃镜常规观察食管至十二指肠降部情况,并于距幽门3cm胃窦处取胃黏膜活体组织2块,给予病理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检测,Giemsa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通过大便潜血试验,判断消化道出血情况。根据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2],确诊PU。
1.3治疗方法 PU的治疗原则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增强黏膜防御功能和抗Hp感染为主。所有患儿均为消化性溃疡并不完全性幽门梗阻,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初期治疗方法:奥美拉唑0.6~0.8mg/kg/d,晨服,1次/d,疗程2~4w;硫糖铝10~25mg/kg/d,4次/d,疗程4~8w;若为Hp阳性患儿需给予抗Hp感染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为主要药物的"三联"方案治疗:奥美拉唑(方法同上)+阿莫西林50mg/kg/d+克拉霉素10~15mg/kg/d,疗程2~4w。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检查结果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5例(62.5%),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20例(83.3%)。X线检查确诊16例,胃超声造影检查确诊24例,以病理检查结果做对照,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73.3%,而胃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为1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1)。见表1。
2.2疗效 24例患儿经药物治疗后,患儿溃疡愈合良好者22例,愈合率为91.7%;Hp根除21例,根除率为87.5%。治疗周期结束后,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仅1例Hp未根除患儿溃疡复发,溃疡复发率为4.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生的的一种局部性粘膜缺损[3]。研究表明,患儿年龄越小PU的检出率越低,<6岁的患儿的PU临床多以无明显规律的程度较轻的脐周腹痛为主要表现,与饮食情况关系不大,部分患儿可能以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或不明原因的贫血为主诉就诊;而>6岁的患儿腹痛则多以上腹或脐周隐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出现夜间痛,嗳气反酸及腹胀等症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若溃疡未被及时检查,反复发作和愈合,可导致瘢痕逐渐形成,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持续性幽门梗阻,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胃镜技术在儿科运用的日趋成熟,其作为消化性溃疡检出的金标准已逐步取代X线钡餐检查,小儿PU的检出率因其广泛应用而呈现上升趋势[3-4]。本组临床资料共24例患儿均行胃镜检查示消化性溃疡并不完全性幽门梗阻,检查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治疗赢得了时间,避免了病情进一步进展。
研究发现,小儿PU主要以GU和DU为主,且以DU为主,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本研究结果显示,24例患儿中DU的发病率是GU的3.8倍,男女比例为1.4:1,GU好发于小婴儿,主要表现为应激性溃疡,而DU多发生于年长儿。年长儿的总体发患者数高于婴儿。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目前认为,小儿PU的发病机制与胃黏膜的攻击因素增强、防御因素削弱、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形成有关。本组病例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共占62.5%。在确诊为PU后,24例患儿均给予了药物治疗,溃疡愈合良好22例,愈合率为91.7%;Hp根除20例,Hp根除率为87.5%。治疗周期结束后,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仅1例溃疡复发,且复发病例为Hp未根除患儿。
由于小儿耐受性较差,小儿PU的诊断应选择操作简便、安全无害、痛苦小的检查方法。我院所运用的胃超声造影检查,其超声造影剂运用谷类食物为材料制成,口感较好,患儿易于接受,且无副作用,易消化,并通过在胃腔中形成良好的声学界面来提高超声成像环境,从而增加溃疡病灶的显示的清晰度,因此,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对患儿创伤小、痛苦少、可重复性强、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诊断率高的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24例患儿胃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为100%,明显优于X线钡餐检查,因此,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小儿PU 临床症状不典型,对于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慢性贫血等为主诉就诊的患儿,都应考虑PU的可能,而胃超声造影检查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PU确诊后应尽快给予药物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吕茵,李治昌.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6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9):1125-1127.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S].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89-189.
[3]申雁冬.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论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4):1131-1132.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