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14碳呼气试验对澜沧县拉祜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调查分析

2015-03-20査林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拉祜族佤族螺旋杆菌

査林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较少见的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1]。

我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地处边陲,国境线长80.563 km,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民族是拉祜族、汉族、僾尼族、傣族、佤族,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发展相对滞后,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发达地区低,健康状况也较差,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现象时常发生。于2007年向县扶贫办申请立项,购入尿素14碳呼气试验试剂及幽门螺杆菌检测仪,当年10月~12月,对纯拉祜族居住的边境乡,澜沧县糯福乡南段村340例拉祜族人群及澜沧县散居471例汉族人群进行HP检测,结果显示拉祜族人群样本的HP感染率远高于汉族人群样本的HP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结果引起我院消化内科及胃镜室高度关注,在上级部门领导及帮助下,对居住在我县各主要民族人群的HP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此次被调查对象覆盖全县,范围广泛,具有可靠性。

1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1.1主要内容 调查对比澜沧县拉祜族人群与汉族人群、僾尼族人群、傣族人群、佤族人群间HP的感染率的差异性,分析其与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关系。

1.2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对比分析拉祜族人群与汉族人群、僾尼族人群、傣族人群、佤族人群HP感染率的显著性差异,发现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是导致此结果的主要原因。对拉祜族人群及其他各民族人群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改善饮食质量,使他们养成科学的日常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被HP感染的机会,减少因HP感染导致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率,是消除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现象的一个理想途径。

2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

2.1调查对象 拉祜族人群样本972例;汉族人群样本1706例;僾尼族人群1195例、傣族人群920例、佤族人群1160例。

2.2采样方法 被检对象系来我院消化内镜室就诊患者(除HP阳性复诊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外),符合以上条件者采用随机采样方式,被采样者应在早上空腹时或进餐两小时以后,受试前漱口,用约20ml凉饮用水送服尿素[14C]胶囊一粒,静坐25min后开启二氧化碳集气剂一瓶,通过导管向集气瓶吹气,力度适中以免液体流出,当集气剂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吹气(约1~3min),若超过3min褪色不全,亦停止吹气,向样品内加入稀释闪烁液4.5ml(此试剂由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111411),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此检测仪由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HUBT-01)检测,阳性者确诊HP感染。

2.3 结果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sas 9.0分析,U检验,以P<0.01具有性差异性,见表1。

从结果上看, 拉祜族人群样本的HP感染率与其他四个民族人群样本的HP感染率构成均具有差异性。

3项目成果分析

检测结果显示:拉祜族人群样本:1375例拉祜族人群中,检测出HP阳性者932例,HP感染率为67.78%。汉族人群样本:1706例汉族人群中,检测出HP阳性者474例,HP感染率为27.78%。僾尼族人群样本:1195例僾尼族人群中,检测出HP阳性者406例,HP感染率为33.97%;傣族人群样本:920例傣族人群中,检测出HP阳性者423例,HP感染率为45.98%;佤族人群样本:1160例佤族人群中,检测出HP阳性者532例,HP感染率为45.00%。通过拉祜族人群样本的HP感染率分别与汉族人群样本、僾尼族人群样本、傣族人群样本、佤族人群样本的HP感染率对比,P<0.01,具有差异性。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3.1拉祜族人群的高HP感染率与其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关系密切,拉祜族历史上是一个游猎迁徙民族[2],狩猎是拉祜族至今都还保留的一种特有生活方式,由于狩猎期间野外生存条件有限,饮食中常有烧烤食物和生食野菜,同时拉祜族人群饮食单一,每逢节日或庆典期间常有暴饮暴食现象[3]。由于饮食不规律或饮食不卫生,易致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部分人群出现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受HP感染或再感染可能性增加。 HP可经口(呕吐物、唾液)--口和/或粪(粪便、水)--口途径在人-人之间传播[1]。HP DNA指纹图等分析表明,家庭成员中感染的HP多为同一种菌株,提示HP可在家庭内传播,HP感染有"家庭聚集"倾向。本调查中也发现HP的感染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即使拉祜族人群熟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喜欢用自己加工的土锅做饭菜,长时间后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受HP感染或再感染可能性也增加。虽然HP的感染力比较弱,致病力不强,但是经过长时间或大量的HP侵袭后易导致严重的消化性溃疡,甚至演变成胃癌。

3.2汉族人群的低HP感染率与其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关系密切,虽然人类都是从捕猎采摘为食的茹毛饮血的原始阶段发展而来,今天的汉族人群中也有人很喜欢狩猎,但是他们民族的健康意识较拉祜族人群高,很少生食食物,狩到的猎物、采到的野菜都是经过精细加工,这就切断了HP的粪---口传播途径。他们的生活条件较拉祜族人群好,机体对HP的抵抗力较拉祜族人群强。虽然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HP的感染率与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笔者认为,正因为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的不同,是汉族人群HP感染率远远低于拉祜族人群的原因。

3.3僾尼族人群的低HP感染率与其日常生活及饮食关系密切,僾尼族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是由游耕民族而来。喜喝白开水,嚼槟榔。在解放以前,不仅生活方式简单;生产方式简单;生产工具简单;就连生活工具也很简单。就以家居的日常生活为例:除了煮饭用的是锣锅以外,一般的家庭大部分是用葫芦和竹筒背水吃,用竹筒烧水或煮菜、煮肉、煮鱼虾;用冬叶或者是芭蕉叶包烧野菜、小鱼小虾、野味肉、家畜禽肉等;再就是用竹棍夹上鱼和肉等食物,放在火上烧烤;再烧烤一点辣椒、葱、姜、蒜、野果等,用竹臼捣碎,作为佐料;他们还会直接饮食生菜;很少用碗筷,用冬叶或芭蕉叶盛饭装菜,直接用手抓而食之。近10年以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煮饭不再用锣锅而是改用铁锅、甑子和电饭煲了;煮菜、炒菜、烧水、煎鱼虾、煎畜禽肉等也开始向汉族学习,用上了大铁锅和电磁炉。吃饭也全部用上了碗筷,专用饭桌;喝酒也把小竹杯改成了玻璃杯了。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他们身体素质得以增强,也减少了被HP感染的机会。这就是此次调查中僾尼族HP感染率低于拉祜族的主要原因。

3.4傣族人群的低HP感染率与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傣族主要居住在地势平坦、水利优越的地方,耕地以水田为主,主食大米,陶器和竹器是他们的传统烹调工具,煮、烧、烤、凉拌是主要烹调方法,喜饮茶、食酸辣、嚼槟榔,再加上他们现在生活居住地交通便利,经济较拉祜族居住地发达,他们现已经较多的使用金属器皿、塑料制品来做为烹调工具。这比起拉祜族的烧烤和生食食物感染HP机会要小,故HP感染率明显比拉祜族低。

3.5佤族人群的低HP感染率与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居住于半山腰,膳食结构中米饭是主食,过去一般家庭中1~2个蔬菜,配上辣椒蘸水,饮食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近10年以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他们的烹调工具、生活水平与汉族相差不大,这就是他们HP感染率低于拉祜族的原因。

4社会效益评价

我县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拉祜族人群HP感染率与汉族人群、僾尼族人群、傣族人群、佤族人群HP感染率的显著性差异是由于不同民族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对来我院就诊的各民族人群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使他们养成科学的日常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被HP感染的机会,减少因HP感染导致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率。此种降低患消化道疾病的方法,是消除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现象的一个理想途径。笔者认为,用此种方法调查,与既往的取胃粘膜检测HP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属无创性检查,技术成熟,方法有效,患者愿意接受,在我市同级内技术领先,为我市消化系统疾病调查填补一项技术空白。

5经验和体会

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主要致病因子,胃癌第一类致癌原。加之此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使受检者无需使用胃镜,不需要胃活检组织,无交叉感染、无痛苦,简单、快捷、敏感性达95%,除婴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外均可行该项检查,是目前消化界公认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我院于2007年10月始开展此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7000多例,为临床诊治消化系统疾病起到很好指导作用,是日常消化疾病患者HP检测及健康人群HP感染筛查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文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J].内科学教程,2003,12:486.

[2]梁克生.拉祜族游猎迁徙[J].拉祜族史,澜沧研讨会,1991,11:55-75.

[3]徐光明.拉祜族的游猎特性[J].拉祜族史,澜沧研讨会,1991,11:76-81.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拉祜族佤族螺旋杆菌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56 个民族56 枝花拉祜族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
边疆行(之二):拉祜族葫芦笙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