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青少年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调查

2015-03-20王秀玉段晓波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乌鲁木齐市保健

王秀玉 段晓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生活质量的评价元素不断扩充,其中属口腔健康最为突出。青少年作为建造祖国明天的主力军[1],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必须要通过健康教育来保证,现阶段,乌鲁木齐市对青少年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无论是口腔保健知识,还是口腔保健行为,都基于充分关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调查资料,深度解析乌鲁木齐市青少年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乌鲁木齐市某中学562例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同学264例,女同学289例,年龄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36±1.12)岁。经调查,中学生家庭、学习、生活背景各有差异,其中,城市学生56例,城镇学生132例,农村学生374例,且性别、年龄、口腔健康状态各有差异,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等相关情况,并利用抽样调查,针对青少年口腔保健行为特征,展开专题论述。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所有问卷均需准确记录学生姓名、班级、年龄等基本信息,以要求研究对象的针对性、独立性。同时,截取研究学生的健康教育成绩,根据成绩、调查问卷结果,综合考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分析相关问题和原因。

1.2.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有:①平时刷牙习惯如何(每天刷牙次数);②是否经常做牙齿护理(使用哪种牌子牙膏,口腔疾病就诊情况);③从哪儿获取口腔保健知识以及相关信息(健康教育、报纸杂志、他人影响);④自身对口腔疾病、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行为的看法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口腔保健知识情况 562例学生中,能掌握日常口腔保健知识的学生不足50%,仅有45.34%。健康教育中有关口腔保健知识的考察、检测成绩并不理想,合格率不足39.23%。其中,263例学生只通过课堂学习了解口腔保健知识,有183例学生受他人影响获取口腔保健知识,仅有14例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口腔保健知识,见表1。

2.2口腔保健行为情况 困扰青少年主要的口腔疾病有蛀牙、牙疼、口臭、牙黄、牙龈出血等症状,资料显示,学生刷牙次数、换牙刷时间间隔、牙膏类型选择、饭后漱口等口腔行为的落实情况各异。其中,刷牙次数引发的口腔问题最多,刷牙2次/d以上的学生仅有156例,占27.76%,牙膏类型选择影响作用最小,没有选择牙膏类型意识的学生多大329例,占58.44%,见表2。

3 讨论

3.1影响青少年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因素

3.1.1环境因素 青少年生活习惯处于建设过程中,习惯的"养成"受多种环境、条件因素影响,资料表明,城市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能将日常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口腔保健中,56例城市学生有49例学生能基本了解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内容,且认识深刻。但对于城镇、农村学生而言,口腔保健知识的积累就非常不易,一方面,先天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使然,使其不重视、不关注口腔保健[2],另一方面,而后建立的生活习惯致使已"养成"的口腔保健习惯无法按照正确方式修改。由此可见,无论是家庭环境、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环境对于青少年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是知识、行为发展的根本,也是下一阶段健康教育的重点。

3.1.2学习因素 青少年叛逆性格明显,以"教育"为主要影响方式的口腔保健课题并不受青少年欢迎,一味被动"填鸭"只会让学生愈加反感口腔保健[3]。因此,学习心理、状态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积累、口腔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绝对影响。据调查,429例学生认为,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很乏味,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应用到口腔保健当中去。之所以有这种"自相矛盾"的论点,多半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正确,对待口腔保健知识的态度问题。

3.1.3习惯因素 习惯对于青少年来讲既熟悉又陌生,本次调查显示,563例调查对象,刷牙习惯在6岁之前养成的仅有56例,刷牙习惯在10岁之前养成的仅有102例,至今尚未有规范、合理化刷牙习惯的学生有394例,与上述二者相比,差距巨大。由此可见,习惯因素会改变青少年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视程度,使其忽视口腔保健,习惯因素也会影响青少年口腔保健行为,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背离正确习惯规律的方式进行口腔保健。

3.2提高乌鲁木齐市青少年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若干建议

3.2.1提高口腔保健在教育建设中的地位 应重新定义健康教育理念,以人性化、个性化教育模式为发展目标,创建共享平台,同时,加强乌鲁木齐市口腔保健教育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从自身做起,创办口腔保健教育讲座、开展宣传活动,以灵活、拥有广泛受众集群的活动方式,改变口腔保健教育本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勇于改变思想、勤于培养习惯。

3.2.2树立行为标杆、创造行为模板 每一个青少年都拥有"攀比"心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可以针对口腔保健教育存在的漏洞问题,树立具有说明功能的行为标杆。如每周评比一名口腔保健小能手,让他做演讲,向同学们讲述平时是怎样刷牙、保持良好口腔保健习惯的。如此一来,学生们会竞相效仿,借鉴该同学好的口腔保健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以一人之力带动大家一起保护牙齿,这种"教育"方式所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周卫萍,吴蓓蓓,王书梅,等.健康促进学校家长教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9):569-571.

[2]李文军,陈显久,焦韦蓉,等.山西省阳泉市青少年口腔保健KAP调查与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2):296-297.

[3]凌平,刘忠民,石华,等.600名初中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08,22(6):24-25.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乌鲁木齐市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对300名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