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的职业损伤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2015-03-20杨琼
杨琼
摘要:目的 分析助产士职业损伤的类型,制定助产士安全防护的管理对策。方法 以助产士为中心,分析助产士在工作中存在的损伤因素。结果 助产士的职业损伤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及心理的职业损伤。结论 助产士的职业损伤是难免的,但是是可预防的。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损伤;防护措施
医院是具有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医院内最具有职业危险的相关科室中,分娩排在第2位[1]。产房是一个非常容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率,是助产士关注的重要问题。
1 职业损伤的类型
1.1机械性损伤 助产士在产妇待产过程中抽血、备皮、人工破膜、阴道阻滞麻醉、缝合伤口、术后清洗手术器械操作中,难免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刀片、缝合针及其他器械损伤。其中以针刺伤为主,已证实血液中可携带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HBV、HCV、HIV、梅毒等。"现代传染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无论大小医院所面临的主要感染性疾病,HBV感染已成为医务工作者最常见的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职业性危害之一。据报道,被HIV阳性患者使用过的针刺伤后感染HIV的概率为0.3% ,HBV的概率为3.0%~6.0%,HCV的概率为1.8%[2]。
1.2物理性职业损伤 由于助产士在工作中需长时间弯腰,缝合会阴切口,可造成腰部病理性改变而造成职业损伤。另外,通风设备产生的噪音及电子产品、紫外线消毒产生的辐射都对人体可造成损害。
1.3化学性职业损伤 各种化学性消毒剂的使用,如醛类、醇类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1.4生物性职业损伤 工作中经常遇到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栓塞、DAC等紧急情况需立即抢救。在救治过程中,很容易被溅出的血液、羊水污染而发生生物性损伤。
1.5心理的职业损伤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有关。助产士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另外,长期轮值夜班,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进食、休息没有规律,在精神紧张患者中有1/3的人有胃肠疾患[3]。
2 防护措施
2.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 职业损伤的发生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有效的教育是防护的重点[4]。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及操作规程,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对新职工及进修、实习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2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时戴手套,若手部皮肤破损者戴双层手套,进行可能发生血液、羊水喷溅的操作。手术时,应穿防渗透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配备紧急洗眼设备[5]。若不慎被血液、阴道分泌物或羊水溅到眼睛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局部。
2.3手卫生控制对策 助产是一项有创操作,接生前按操作要求认真刷手,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按照六部洗手法进行正确、有效的洗手。
2.4规范操作环节,避免锐器损伤 针刺伤为各职业损伤之首,因此必须重点防范,着重加强"三个重点"管理。①重点人群: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习生;②重点环节;③重点科室:产房、输液室,并在暴露锐器机会最多的场所贴上防锐器损伤的安全警示标识[6,7]。在缝合伤口时,注意减少缝合针对自己和助手的伤害,严禁使用过的利器直接递给别人;严禁将损伤性废物与其它废物混在一起;严禁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锐器;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在拔针、抽血、注射等操作时要严谨,精神集中,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回套,则使用单手回套,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如操作不慎被针刺或割伤应及时有效处理,立即从伤口近心端至远心端轻轻挤压,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水清洗伤口,再用0.5%聚维酮碘消毒包扎伤口,追查暴露源,评估暴露程度,必要时预防性用药,进行追踪调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认真填写登记表。
2.5加强孕产妇管理 产科门诊要把好关,重视HIV初筛、登记工作。入院时每个孕产妇常规检测HIV/AIDS、HCV、HBV、梅毒抗体等。
2.6切实解决助产士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管理上尽可能避免助产士超负荷工作,注意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采用弹性上班,保证助产士的休息和体力,加大安全环境建设的投入,改进医疗设备,完善防护措施,减少物理损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助产士由于工作特点,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职业损伤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许多职业损伤是可以预防的,为了避免助产士职业损伤的发生,管理者应增强助产士的全面防护意识,提高助产士职业依从性,为她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助产士身心健康,进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Tarantol A,AbiteboulD,Rachline A Infection Risksfollow-ing accident-tal exposure to blood orbody fluids in health care workers:a revicw of Pathogens teansmittde in published cases [J].Am J Infect vontrol,2006,34(6):367-375.
[2]孔云,赵秀梅.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9,9(7):31.
[3]杜淑美,花雷,张育,等.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健康维护[J].k wxf atd bpf tp gj vs fn,2003,19(10):624.
[4]徐凤琴,陈丽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沓志,2007,17(8):985-987.
[5]刘晓容.28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59-160.
[6]张咏梅,江智霞,酒井顺子,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00-1402.
[7]陈宝勤,傅建国,孙燕.临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282-2284.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