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疾控系统检验检测能力和检测范围的分析

2015-03-20班玉梅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班玉梅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当今疾控系统检验的能力和检测范围,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新颁布的卫生标准,设计疾控系统检验能力记录表,内容包括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科室的基本情况、人员学历水平、实验室资质、平均物质检测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此次疾控系统检验的地方调查覆盖全国的73.2%,①检测实验室资质认证率为71.2%,其中国家级100%,省级100%,地市级87.3%,县级68.1%;②疾控检验系统的人员学历水平以大学大专为主,占总人员的57.1%,其次为中专、高中;③机构平均的总固定资产为589.2万元,其中常用仪器的普及率较高,但是高端仪器匮乏,对部分项目的检验水平也较低;④在检验范围方面,科室检验人员主要以理化检验为主,其次为微生物、质量管理和毒物,但是缺乏专一性。结论 疾控系统的检验检测能力目前尚有很多不足,有代完善,尤其是在实验仪器、设备以及人员专业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关键词:疾控系统;检验能力;检测范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不知名疾病逐渐出现,虽然各医药相关领域都在为此作出努力,但却无法与其完全抗衡,因此,探讨分析现疾控系统的检测能力与检测范围对今后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根据文献调查[1-2],很多国家均把检测机构的设置、先进方法的建立、检测人员的平均能力以及实验室相关设置放在优先培养的位置。而在我国,虽然疾控系统已经在各省、市以及县均有设立,但是在普查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部门在工作能力方却差强人意,故本文对全国的疾控检验系统做了调查研究,收回调查表的份数覆盖全国范围的73.2%,现将结论总结如下,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向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具有疾控系统检验结构的科发放设计疾控系统检验能力记录表,收回并可供总结的份数覆盖全国范围的73.2%。

1.2方法 对于各省级疾控系统检验机构指派专人进行负责本辖区调查表的填报以及资料的回收工作,对于直辖市则由调查人员亲自前往,对资料进行审核后进行回收。其中,监督人员须对调查表中的数据进行仔细核实,若有疑问则当场进行讨论,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资质情况 实验室资质主要是指在有效期内的实验室认可度和相关部门的计量认证。其具有有法律性、强制性。在此次的调研中可见,全国疾控系统实验室资质认定率为71.2%,其中国家级100%,省级100%,地市级87.3%,县级68.1%。此外,在地市级和县级中,共有41%的食品检验机构没有执业资格证以及许可证,在实验室认可度方面,全国只有5.1%的科室进入或是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范围。见表1。

2.2检验人员 疾控检验系统的人员学历水平以大学大专为主,占总人员的57.1%,其次为中专、高中。在科室职称方面,检测员工高、中、初级的比例为1:3:5. 国家级的高中初级的职称比为1:2:2,省级为1:1:2,地市级为1:2:3,县级的为1:3:4。见表2、表3。

2.3仪器设备状况 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食品检测机构平均每个检测机构实验室所具有的仪器设备数量为1194、989、401、37台,分配极不平等,虽然对培养箱、酶标仪、超净工作台等常用仪器设备已基本普及,但是全国总体仪器则以东北部和直辖市拥有的仪器居多,达54%,尤其是对于高端仪器,含有量达62%,至于地市级或县级的中西部检测机构,其设备含有量只达0.9%,且无高精尖仪器,极大的影响了检测水平与检测范围。特别是对于比较严密或重要的理化实验和微生物的鉴别,其根本达不到国家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对于快速检测设备,全国疾控系统共有流动检测车409辆,农药残留车有100辆,而对于食品检验的甲醛含量测试仪、亚硝酸、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的测定仪才有20台左右,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较偏远贫穷的西北高原地区,严重的影响了社会食品的安全监测。

3 结论

疾控系统的检测能力是疾控系统体系技术水平的直接反应,也是社会医学研究方向的指导方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的灾害事件发生率也在日趋增加,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以及药物造假的事件也层出不群,而疾控系统检测机构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人员问题、检测设备的匮乏、检验范围的狭窄均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也不能满足人类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的发展中须特别注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民生问题,落实疾控系统检测机构科学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类凤娟, 赵维芹.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34(18): 3528-3529.

[2]时洪洋,刘仁民.中外食品安全监管比较及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建构思考 [J]. 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2006,22(3):186-188.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