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疗效分析

2015-03-20罗冬梅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罗冬梅

摘要:目的 研究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科入院治疗的18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治,对照组仅行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宫腔镜、腹腔镜的检查结果,对比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妊娠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输卵管术后总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内妊娠率为87.1%,对照组为65.6%,差异明显(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女性不孕症效果显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手术时间短、康复快、术后妊娠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腹腔镜;卵管性不孕症;妊娠率

不孕症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男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并且不孕症的病因复杂,其中输卵管性不孕位居病因的首位,随着微创医学技术进步及开展,宫腔镜和腹腔镜被广泛应用于输卵管疾病导致的不孕症的临床治疗中[1]。笔者通过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科入院治疗的18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诊治效果分析,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科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86例,纳入病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3例,均为女性,年龄22~40岁,平均(31.1±3.2)岁,原发性不孕15例,继发性不孕78例,不孕年限:1.6~12年,平均(6.2±0.2)年,对照组93例,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31.4±3.3)岁,原发性不孕17例,继发性不孕76例,不孕年限:1.6~12年,平均(6.3±0.3)年,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联合宫腹腔镜治疗,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治疗。治疗前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3]。

1.3纳入标准 ①年龄22~42岁;②不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持续性行为1~2年末发生妊娠;③配偶常规精液检查正常;④患者经衣原体、支原体、妇科B超、基础内分泌等常规检查无异常;⑤常规促排卵治疗等治疗后仍未妊娠;⑥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2]。

1.4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患,依从性差的患者。

1.5观测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输卵管复通率、1年内妊娠率指标[3]。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结果的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可见:宫腔及盆腔疾患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复通率,治疗组的输卵管近端复通率(92.7%),优于对照组(70.0%),治疗组输卵管远端复通率(93.3%),优于对照组(63.3%),输卵管近、远端阻塞复通率(81.8%),优于对照组(53.8%)。见表3。

2.4术后妊娠率比较 治疗组1年内妊娠率为87.1%,对照组为65.6%,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宫腔镜及腹腔镜联合应用,具有微创的特点,对盆腹腔器官的损害较小,可以将开口处的粘连带分离后通过导管对输卵管近中段的阻塞可直接疏通,治疗腹腔镜不能发现和治疗宫腔和近端输卵管病变,可解决输卵管近、远端的阻塞、及因盆腔炎症等病变。对输卵管复通率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术后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方便,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输卵管不畅患者行分解粘连,疏通输卵管,输卵管黏膜损伤比较轻,所以患者创伤小,常规配合术后予抗炎、防粘连等治疗,患者功能恢复好,故有较高的妊娠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1年术后妊娠率,在女性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周洪友,郑红枫,吕伟超.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3(26):228-229.

[2]李素香.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不孕症80例分析[J].慢性病学志,2010,12(11):1475-1476.

[3]蔡智慧,冯丽,刘梅云,等.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659-660.

[4]任玉玲.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26.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