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8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2015-03-20卢贱华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改善产后出血护理

卢贱华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后发生产后出血的68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94.1%,产后24h内出血量(525.7±50.9)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与(677.4±61.3)ml,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具有积极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状况。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改善

产妇阴道于胎儿娩出24h后发生出血,且出血量大于500ml,临床将其归类为产后出血。目前,产后出血的诱因以宫缩乏力、产道受损、凝血障碍、胎盘因素(早剥、黏连及滞留)为主,病情具有起病迅速、发展快、破坏力大等临床特点,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我院为探讨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以组间对比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8例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后发生出血的患者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患者年龄19~38岁,平均35.5岁。在对照组中,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为22例、12例;出血归类:20例宫缩乏力、4例产道受损、1例凝血障碍、9例胎盘因素。在观察组中,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为20例、14例;出血归类:19例宫缩乏力、5例产道受损、1例凝血障碍、9例胎盘因素。两组患者在年龄、生产方式、出血原因等方面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护理,一经发现产妇产后出血,立即行止血处理,加之补充血容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休克等,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体征。

观察组:本组产妇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操作如下:①产前护理:首先,行健康宣教,向产妇详细介绍孕期基本保健知识及常识,告知应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为即将来临的分娩准备营养支持。其次,指导产妇掌握自测胎动,且嘱咐必须记住产检日期与预产期。再者,给与产妇心理辅导,告知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缓解或消除因分娩而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此外,加强定时产检,提高评估产妇腹中胎儿的正确率,一旦发现存在危险因素需立即予以处理。②产时护理:首先,告知产妇需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最佳状态面对分娩。实时监护产妇的临床体征,且借助阴道与肛门检查获悉产妇宫口开大与胎头下降的情况。再者,于胎儿娩出后,需即刻肌注缩宫素,提高产妇子宫的收缩能力,以防宫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且观察胎盘剥离的完整度,有无黏连、滞留,如若剥离不完整,需立即清理宫腔。此外,检查会阴、阴道、宫颈等部位有无撕裂。③产后护理:若发生产后出血,观察出血形式、血液性状、颜色及血量,分析出血原因,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针对断续出血者,血液颜色呈暗红且性状表现为血块,属宫缩乏力导致,立即除淤血。针对出血持续且血量处于中等,颜色偏红且产道已出现血肿,属产道受损导致,应及时清理血肿,且缝合产道受损处[1]。针对持续大量出血者,可考虑是否属于凝血障碍,加强止血,甚者需接受输血治疗。④高危因素护理。加强监护,为预防产后感染行会阴抹洗,2次/d;告知患者于禁食6h后可适当进食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于肛门排气后可调整饮食结构。⑤康复指导: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妇保健之间的关系级密切,孕产妇接受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大出血后不良结局的危险就越高。

1.3效果评判与临床观察

获取两组患者满意率,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患者产后24h内的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诱因大致划分为宫缩乏力、产道受损、胎盘因素及凝血障碍等,其中,宫缩乏力较为常见,属于产妇腹中胎儿过大或畸形胎儿、多胎、胎位不正等因素所致[2]。我院为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患者满意率高达94.1%,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下的7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内观察组出血量(525.7±50.9)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7.4±61.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具有临床意义,有效缓解出血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加强心理辅导,有利于为即将分娩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产妇即将进行分娩的依从性。于产中护理可协助产妇顺利度过分娩阶段,确保母婴生命安全。于产后积极观察产妇有无出血,且视出血原因为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显著缓解或消除出血 [3]。总而言之,通过为产妇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提高分娩的依从性。我院观察组患者获取满意的护理结果,产后24h内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我院为行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或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护理结果显示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且产妇产后24h内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官晓斐,郭江波,吴振兰.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中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53-54.

[2]高月林.100例孕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5(8):1367-1368.

[3]任风兰,安红梅.孕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探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5(12):79.

编辑/王敏

猜你喜欢

改善产后出血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