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僵人综合征合变异的护理

2015-03-20雷雨黄志玉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双下肢痉挛下肢

雷雨 黄志玉

僵人综合征(stiff-person syndrome,SPS;stiff-man syn-Drome,SMS)是一种以肌肉波动性强直痉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956年由Moersch和Woltman MAYO医院门诊部的资深医生首先提出,又称Moersch-Woltman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以躯体中轴部位肌肉进行性、波动性僵硬性疼痛或无痛性痉挛,受外界灯光、声响或情绪刺激,易诱发肌痉挛,多伴有失眠、抑郁、躁动、幻觉、妄想等。其临床特征为波动性、阵发性肌肉痉挛,板样僵直、肌肉酸痛、肌硬如石,拮抗肌同时收缩,主动运动受限,活动减少,翻身困难,起床困难,步态不稳,排尿困难,多汗,等等,智能均正常。突发的刺激可引起痛性痉挛发作,睡眠时消失[1]。国外认为本病女性多见、多数隐袭起病、慢性波动性进展的特点。我国SMS以男性青壮年多见,急性、亚急性型较多,病程进展较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肌电图检查静息时肌肉出现异常放电,血液和脑脊液中可测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2]。目前,国内一直认为此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误诊率高。又因病例少见,尸检样本数少,导致确切的病变部位和病因病理变化尚未明了[3]。因此,SMS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除按常规护理外,还得针对本病特点、并发症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的SMS变异型伴有丹毒的患者,因采取积极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患者的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双下肢无力,疼痛5 d门诊以双下疼痛待诊收入院。轮椅推入病房,查体:神志清楚,双下肢屈伸肌均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左下肢肌力近端4级, 远端1级,左下肢胫骨部皮肤皮温较高,肌肉压痛明显,双下肢机械刺激可明显诱发疼痛及痉挛发生,并有阳性激惹现象,考虑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询问病史可得:5 d前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程度较轻,不伴有麻木不适等,但无力迅速、进展,在外院治疗后未见好转,并出现双下肢疼痛不适,以左下肢较重,并伴有功能障碍,感觉肢端有烧灼、疼痛不适感。患者既往有糖尿病,考发病前有前驱感染症状,诊断考虑为僵人综合征变异性,病变主要在下肢,也可诊断为僵腿综合征。自身抗体所致,抽血查自身抗体可见GAD抗体。患者左下肢红、肿,可诊断为丹毒。治疗上予补液、抗感染、保护胃黏膜、激素冲击治疗、巴氯芬缓解肌肉痉挛等。患者予1个月后治愈出院。6个月后患者随访,见患者能自行行走,生活自理。

2护理

2.1症状护理 SMS患者由于情绪变化和外界刺激,可明显诱发蜡样屈曲发作惊恐状态[4] ,出现面瘫、咀嚼肌痉挛,吞咽、呼吸、伸舌困难,牙关紧闭或磨牙,咬破舌头[5]等神经精神症状。本例患者虽然病变在左下肢,考虑为变异型,但为了安全起见,床旁备有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面罩氧气、吸痰器、开口器等,随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由于患者与刺激后,双下肢会出现抽搐,我们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病房,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强声、光刺激。合理安排治疗时间,操作轻柔娴熟,患者后期因丹毒发展较快,全身红肿明显,手臂血管不易显现,为了减轻患者每天穿刺的痛苦,故我们采取PICC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也能更有效的帮助治疗的进行。由于患者双下肢乏力,我们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患者肌强直发作时不强行搬动、不弯曲其关节以免发生骨折。

2.2用药护理 大剂量地西泮类药物可控制该病症状,巴氯芬疗效亦十分显著。遵医嘱给予地西泮静脉推入、巴氯芬联合口服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血压及呼吸的监测,警惕药物引起的循环衰竭和呼吸抑制。遵医嘱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常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同时补钾补钙。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及时发现有无消化道出血等激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每日持续使用微泵泵入安定注射液,泵速为2 ml/h,使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共4 d。患者诉双下肢抽搐较前减轻,肌紧张明显好转。

2.3皮肤护理 患者喜出汗、强迫体位、营养差,Braden 评分14分,属于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保证机体代谢,翻身1次/2 h,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干燥整洁。由于突然运动肢体会使症状加剧或痛性痉挛 ,因此须待肌强直缓解后轴线翻身。注意动作轻柔并避免拖拉,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避免突然刺激后激惹诱发患者肌肉僵直和肌痉挛。该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

2.4心理护理 SMS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狂躁、幻觉、幻想等症状。患者由于情绪波动和外界刺激,多处于惊恐,焦虑和抑郁状态,大多数很敏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低落、心里忐忑不安。

此患者在整个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神志清楚的,对于发病情况显的极度恐惧。因此,我们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患者能及时的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告知我们,从而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我们也应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使其精神放松,减少抽搐频繁发作,减轻患者痛苦。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便于积极配合治疗,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调动患者家属的支持,使患者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促进整体调适功能的充分发挥。

2.5功能锻炼 SMS患者肌肉僵直的程度是波动的,可由轻度肌张力增高到板样僵直,影响主动动作和走路。肌痉挛可自动出现,也可由内外刺激因素,如突发声响,触摸,动作,生气害怕等引起。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心理素质锻炼,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量。为克服患者心理障碍,锻炼时尽量选安静人少的环境中进行,逐步适应,使其向人多嘈杂的环境过渡,克服恐惧和害怕的心理。因为此病的特殊性,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向患者讲解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主动锻炼。指导其进行主动运动,开始在床上进行肢体的伸屈活动,特别是肩、肘、踝等关节,10~15 min/次,每日数次,因患者而异。症状好转后,练习坐起,下肢肌痉挛、肌强直症状基本改善后,可扶患者下地活动,练习步行。

SMS是神经内科的一种罕见疾病,临床少见。加强临床护理和观察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能更好的做好护理,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恐惧。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得到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高平,刘银红,姚平萍.僵人综合征[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4(2):102-103.

[2]石佩琳,陈保健,邓荣昆,等.僵人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6):363-365.

[3]林晨.僵人综合征[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69-71.

[4]黄炳忠,陈图农.僵人综合征--附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罕少疾病杂志,2002,9(2):10-11.

[5]范永香.1例僵人综合征的整体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6,2(8):54.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双下肢痉挛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