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

2015-03-20赵洁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脑梗死效果

赵洁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脑梗死患者共计4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针灸等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际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经过上述的护理康复方法,对照组基本痊愈患者共计10例,效果显著患者共计5例,进步患者共计4例,无效患者共计2例,总有效率为15例(71.4%),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7.7±2.3);观察组基本痊愈患者共计12例,效果显著患者共计7例,进步患者共计2例,无效患者共计0例,总有效率为例(90.4%),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5.9±1.6),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过实践证明,中医康复护理在护理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上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常规内科护理;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给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伴随这一现象的还有脑血管疾患者群数量的急速增长。脑梗死是局部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软化坏死,因其发病突然,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当高 [1]。而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等,本文对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进行实践探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脑梗死患者共计4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为(54.1±7.1)岁。两组患者按照相关脑梗死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详细头颅CT或MRI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小于48h;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出现语言不清、偏瘫、口歪眼斜等,排除其他器官组织的病变、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可能。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内科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帮助患者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给予患者一个舒适、卫生的就医和康复环境;帮助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给予患者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餐食,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证日常的营养供给;定时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清理,做好口腔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适当的护理调整等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针灸等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穴位按摩和相关肢体功能的锻炼。选取患者瘫痪侧上肢少海、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护理人员用食指按压内关穴、拇指按压合谷穴,另一手拇指对患者曲池穴、食指少海穴,同时对患者进行轻压按摩;与此同时,对患者的肩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进行适当的伸展、内收、内外旋动作,对腿部进行适当的屈伸锻炼,每项动作做50次左右[2];可根据患者的程度进行锻炼的强度,切忌急功近利,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患者肌肉拉伤等发生。

1.3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评分情况进行比较。

1.4评价标准 根据NIHSS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评分。评分在91%~100%为基本痊愈;评分在46%~90%为效果显著;评分在18%~45%为进步;评分在18%以下为无效[3],计算总有效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P<0.05)。

1.5统计学意义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注:P<0.05。

注: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然而对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却只增不减[4]。在中医范畴内,脑梗死归属于中风病,多事由于精血亏耗、忧思恼怒等原因而导致患者阳亢于上、气血紊乱造成患者瘫痪或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5]。在中医康复护理学中认为,患者如意识较为清醒,同时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即可开始进行相关康复护理训练。康复护理训练主要包括:采用适当的姿势摆位对患者进行按摩,对其相关关节进行辅助锻炼,增加患者神经功能的感知能力,减少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风险,预防其他治疗后期并发症出现或其他器官功能的衰竭。本文简单谈久了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神经功能恢复护理,为患者按中医疗法进行按摩,可以减缓患者肌肉萎缩,重新建立患者的神经功能系统正常运作。

本文中所提到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0.4%,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7.7±2.3)、(5.9±1.6)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帮助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神经功能康复时,在采用常规内科护理的方法上加入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能共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聂绍平,马长生.心血管介入医师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处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6):88-91.

[2]甘素琴.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2(02):145-156.

[3]俞勤儿.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4,46(2):216-217.

[4]刘晓花.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10):117-118.

[5]樊科.中医药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0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使用临床急救,2009,23(9):136-137.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脑梗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