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2008~2013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2015-03-20林赟周洋刘宏代敏罗楠陆渊杨春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昆明市学校

林赟 周洋 刘宏 代敏 罗楠 陆渊 杨春丽

摘要:目的 对昆明市2008~2013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探索昆明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特征,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原始记录,筛选出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事件,用软件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昆明市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122起,其中呼吸道传染病98起,肠道传染病2起,手足口病22起。2009~2011年3年报告数处于高峰期, 122起暴发疫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形成了2个高峰期,一个高峰在4月~5月,另一个高峰在11月。肠道传染病1起发生在6月,1起发生在9月。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4~6月,12月份又有一个小高峰。全市各地区均有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农村学校暴发疫情以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及水痘为主,城镇学校暴发疫情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结论 2008~2013年昆明市各县(市)区都有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报告,报告数呈下降趋势,各病种暴发疫情的发生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今后的防控工作应充分考虑我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点。

关键词:昆明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

学校是特殊场所,具备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条件,为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1]。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主要以传染病事件为主。2004年1月我国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当年全国各类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0 起,占全年总事件数的40%,其中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事件占全国传染病事件的64%[2]。2007~2011年云南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起数的65.02%,其中传染病事件占89.09%[3],2004~2006年昆明市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以传染病事件为主[4]。本文将对2008~2013年昆明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了解本市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该系统规范了报告的内容和流程,软件进行了相关的逻辑校验和必填项等设置,确保了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按照发病时间从系统中导出2008~2013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始记录。

1.2方法 对原始记录进行筛选,筛选出所有2008~2013年间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使用EXCEL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疾病种类 2008~2013年昆明市共报告122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其中呼吸道传染病98起,肠道传染病2起,手足口病22起。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中以水痘疫情为主,报告43起,发患者数1165例,流行性感冒罹患率最高为6.47%。肠道传染病中甲肝、副伤寒各1起。手足口病罹患率5.11%,见表1。

2.2时间分布 2008年昆明市共报告17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2009~2011年3年昆明市学校暴发疫情处于高峰期,分别报告30起、22起和25起,2012~2013年2年报告起数骤降至每年14起。2011年报告疫情发患者数最多为1110例,罹患率5.76%,见表2。

2008~2013年昆明市报告的122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形成了2个高峰期,一个高峰在4~5月,另一个高峰在11月。肠道传染病1起发生在6月,1起发生在9月。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4~6月,另外在年终12月份又有一个小高峰,见图1。

2.3 学校分布 从学校分布来看,发生在小学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最多共72起,幼儿园29起,初中及以上21起。幼儿园发生最多的为手足口病疫情;小学发生最多的为水痘疫情,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初中及以上学校发生最多的为甲型H1N1流感,见表3。

2.4地区分布 昆明市共14个县(市)区,2008-2013年14个地区均有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其中农村学校共报告74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城镇学校共报告48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农村学校暴发疫情中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及水痘较城镇学校多,城镇学校暴发疫情中甲型H1N1流感较农村学校多。甲肝、副伤寒、流行性感冒、风疹农村和城镇无明显差异,见表4。

3讨论

我国自2004年l月1日开始全国统一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此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疾病控制机构均可于同一时间及时获得情报[5]。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4],国家2006年实行了《突发公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有效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敏感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6]。2009~2011年间昆明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报告数一直居高不下,直到2012~2013年才下降到了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2008~2013年昆明市报告的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较少。因学校人员密集,集体活动较多,密切接触机会多,具备了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传播、流行的重要条件,而学校学生就餐都是分餐制,水源也受严格管制,不容易构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暴发疫情相对较少。幼儿园和小学为传染病聚集发病的重要场所,该年龄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免疫力不够成熟,又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段,而中学及以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抵抗能力,健康意识相对较强,因此中学及以上学生聚集发病相对较少。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阶段,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最多,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发疫情最多,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最多主要是因为2009年全国甲型H1N1流感大暴发,加之部分中学及以上学校为寄宿制学校,增加了学生密切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导致在这些学校出现了较多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此外,农村学校较城镇学校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更多,一方面是农村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城镇差,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农村学生较城镇同龄学生发育更迟缓[7]。昆明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与其他地区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一致主要分布在春、冬季节[8],分别在4月、11月达到高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与全市手足口病流行时间一致,分别在5月及12月形成两个暴发高峰。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9],我市6年间共暴发2次肠道传染病疫情,分别在6月和9月,这与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相符。

结合昆明市6年来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市学校暴发疫情有一些明显的特征,今后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开展本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除加强常规的监测工作以外,应该利用这些规律在关键时期和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实施重点的预防措施,春秋季节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幼儿园尤其要注意落实好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夏秋季节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在各类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病例的日常搜索工作,发现聚集病例及时处置,避免发生暴发疫情。

参考文献:

[1]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63-465.

[2]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3]罗春蕊,伏晓庆.云南省2007-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68-1470.

[4]王艳霞,张辉.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1):43-45.

[5]郭岩,王丽萍. 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10):665-667.

[6]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

[7]周志忠,陈焱.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理.2012,28(2):193-195.

[8]秦雪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7:11-12.

[9]王炜昌,于奎荣.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07,23(12):1024-1025.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昆明市学校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学校推介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