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2015-03-20陈灼钦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熊大熊二练习题

陈灼钦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练习要求亦如此。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课堂练习;有效性;发展;数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融入趣味性,激发练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可以把课堂练习编成故事、童话、谜语、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堂练习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课尾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熊大、熊二接到举报,有人发现光头强在森林里砍伐树林,熊大、熊二立即前往制止,先用数对表示出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现在的位置,“光头强,俺们来抓你来了”,伴随着急促的跑步声,光头强发现了追来的熊大、熊二,他拿起锯子撒腿就跑,熊大、熊二连忙追上,学生也在不停地喊:光头强跑到(3,2)的位置了,熊大、熊二快往东边追,快快,光头强又跑到(5,3)的位置去了,学生们就像置身于森林中在运用数学知识和熊大、熊二一起追赶砍伐树林的光头强,个个情绪高涨。这样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兴趣。

二、突出层次性,提高练习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也体现了这一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真正使课堂练习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后进生能够“吃得饱”,优秀生能够“吃得好”。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

①基础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块,长6分米,宽3分米,高1.5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②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③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长方体木块平均切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以上三道练习题,梯度明显。第一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应用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二题与第一题比较,虽然继续巩固应用,但比第一题有所提高,侧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只需要计算5个面的表面积;第三题是综合性题,首先要思考可以沿着长方体的哪里平均切成三块,其次思考长方体木块平均切成三块后,增加了几个面的面积。最后比较得出怎样平均分表面积增加最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也增强他们练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三、注重生活性,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同样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折扣”一课设计的课堂练习题:永辉超市迎“五一”进行促销,百事可乐打八折销售,50听开始可以享受七折优惠,六(二)班要买46听百事可乐,每听可乐3元,你认为怎样买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46人不够50人,不能享受七折优惠,所以买46听共花46×3×80%=110.4(元)。第二种方案:因为50听可以享受七折优惠,所以就买50听,需要花50×3×70%=105(元),比第一种少花5.4元。第三种方案是买50听花去105元,然后把剩下的4听卖给其他顾客,可以得到8.4元,相当于买46听只花了96.6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折扣”等知识,且充满了生活趣味。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注意开放性,发展思维能力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寻求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张大伯想用24米长的篱笆在院子里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是在院子的中间围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积是36平方米。

生2:我们组借用院子的一面墙,靠墙围成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积是64平方米。

生3:我们组也是一面靠墙,但篱笆靠墙的两边各长7米,与墙平行的那条边长10米,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70平方米,比64平方米大。

生4:70平方米还不是最大的。如果靠墙的两边各长6米,与墙平行的那条边长12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72平方米。

生5:我们组根据张大伯家的实际情况,在院墙的一角,借用两面墙,围一个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积是144平方米。

……

通过此类题的练习,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关注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尽量避免学生被动完成练习的现象,而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练习设计。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练习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一课时,我先出示一道练习题:六一班有学生5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2,女生有多少人?

在学生解答之后,我引导学生在不改变“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2”这个条件大意的情况下,改变其叙述情节,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把它改编成倍数应用题,有的改编成分数应用题,有的则改编成百分数应用题。

①六一班有学生50人,女生是男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②六一班有学生50人,男生比女生多1/2,女生有多少人?

③六一班有学生50人,女生比男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④六一班有学生50人,男生比女生多50%,女生有多少人?

通过改编,学生认识到:这几道题看似相同,但数量关系有质的区别。我引导学生抓住不同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学生明确不同点,避免了错误。可见,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已知条件叙述的方式不同,算式也不同,但计算结果是相同的。这样巧妙的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造思维,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强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数学课堂练习之中,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赋予课堂练习以生命活力,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熊大熊二练习题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学写留言条
糊涂的熊二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为什么称巴西为“足球王国”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破解方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