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春秋写华章
2015-03-20王莉萍马凯利
王莉萍+马凯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
虽说已是七旬老人,可是当我们见到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退休干部苑羽鸣时,却丝毫感觉不到岁月在老人身上留下的浓重的痕迹: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话语爽朗,老人舒缓有力的话语、乐观坚定的眼神把我们带到了那充满理想和奋斗的激情岁月。
一、情系陕北,热血青春献给基层央行
1954年,16岁的苑羽鸣从西安市银行学校毕业,先是被分配到西安印钞厂工作,当时的西钞厂主要印制分币。在印钞厂工作三年后,又被分到人民银行延川县支行从事会计工作,从此与陕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30多年。
五六十年代的延川县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也没有自来水,用水都是自己去河里挑,洗衣服、洗澡都到河里去洗。吃的是杂粮,交通也不便利,条件十分艰苦。但在人民银行延川县支行这个大家庭里,干部职工的心情都很舒畅,精神面貌非常好,工作积极性很高,大家团结一心主动搞好各项工作。
据苑老讲,那时人民银行的业务比较单纯,工商信贷只有十几户,工业主要是延长油矿,商业有县百货公司、供销社、粮食局、药材公司、新华书店等,商品以计划调拨为主,按人供应。农业信贷主要是支持春种秋收,即春种时,支持农民购买种子、化肥和小农具;秋收后,卖了粮食和农副产品,就把贷款还了,基本上没有不良贷款。为了更好地支持延长油矿的发展,人民银行50年代就在矿部设了永坪油矿分理处。为油矿提供金融服务几十年来,延长油矿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与金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延川县支行有10个基层网点(1个办事处,1个分理处,8个营业所),当时还没有双人临柜、双人押运等制度规定,支行只配备1名警卫员,到了旺季,收购任务很大,又比较集中,经常有几个营业所同时要款,为了不影响收购,保证资金到位,就需要派其他同志去送款。当时,苑老是最年轻的干部,经常被派去送款。
给基层送款是个苦差事,有了任务,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载着几十斤重的现金,一天往返180多里路。有的地方不能骑自行车,就背着现金,推着自行车翻过山再骑。那时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密切,加之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路上有人问,“干什么去?”我就说,“给银行送款去”,一点也不考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苑老说,“现在想起来,那时还是年轻、不懂事啊。”
延川县虽然只有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但没有乱收费,更没有吃拿卡要,全行干部职工保持了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的好作风。支行每年召开两次干部大会(即春训会和旺季工作会),基层的同志也都回来,但不住招待所,在行内住宿,每个窑洞住4、5个人,吃饭在支行灶上,节约了很多费用开支。七十年代初,连续多年,县支行公用经费,每人每年仅130多元,大大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因此,省分行专门派人来帮助总结经验。1975年,省分行在扶风召开的财务工作会议(全省会计股专会)上,苑老代表延川县支行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苑老负责搞社队财务辅导工作时,不仅集中培训生产大队的会计,详细讲解会计核算办法,教大家掌握了记账方法,同时,还深入基层,跑遍了全县所有的公社和生产大队,检查社队财务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遇到新任会计和基础较差的会计,就手把手地教会他们记账、核算。同时,还帮助生产大队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账务,深受群众欢迎。
由于工作非常努力,成绩突出,1981年,苑老被调到延安中支办公室当主任,后又被提拔成副行长、行长。在任期间历经金融机构分设,先后分设农行、工行、中行、建行、保险公司。
回忆在陕北的这30年的岁月,苑老感慨良多。但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苑老话语中饱含的对工作的热爱,对陕北的眷恋。苑老把最美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陕北银行事业,老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诠释了诗人艾青的感人肺腑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二、出谋划策,大力支持西延铁路建设
1986年人总行陈慕华行长访问延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西延铁路的修建。当时地委书记提出建设西延铁路,但很多人认为西延铁路是“政治铁路”——没有东西拉。虽然前期的路基、桥梁等早修好了,但后续建设工作一直停滞。而实际上,仅仅借助延安到西安的公路远远解决不了陕北资源开发的需要,而修建西延铁路,就不仅能把延安的资源拉出来,还能和榆林相连,把榆林的煤碳资源也运出去,西延铁路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同样重大。很快,苑老就和政府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建设西延铁路的请示》,报请陈慕华行长批示。陈慕华行长回去后,和铁道部协商,无偿调运了价值一亿元的旧钢轨送给西延线建设(其他线路拆下来),同时人总行又给予延安地区7000万元的专项贷款用于铁路建设。1991年,西延铁路建成,正式通车。西延铁路的建设一直得到人民银行的关注和支持。许多老红军、老同志都说“陈慕华没有忘记延安,没有忘记老区人民;给延安实实在在办了件大好事”。目前,西延铁路年收入达10亿元,已成为中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包(头)柳(州)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京包、包兰、西康、陇海等重要干线,建成后将以煤炭运输为主、客货兼顾,是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北、黄陇煤田煤运的重要通道。
由于工作出色,1988年,苑老被调到陕西省人民银行工作,先后由办公室主任升任副行长、行长。期间,给苑老最印象深的是1994年,受朱镕基总理指派去美联储学习。
当时,根据朱镕基副总理的指示,总行安排上海、辽宁、陕西、湖南、内蒙古、成都分行行长,总行驻美洲代表处首席代表等人员组成中国人民银行分行长赴美考察团于1994年4月15日至4月30日,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运作情况及联邦储备银行的职能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对美国的金融制度、美国中央银行的组织体系、货币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职能与运作情况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启示,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1994年8月中旬,人民银行总行在北戴河召开了全国分行长座谈会,在会议期间,朱镕基副总理专门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听取赴美联储考察的汇报。毛应梁同志代表考察团作了汇报,汇报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什么样的中央银行组织体系,一定要从各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克服人民银行基层分支行地方化倾向,提高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独立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在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上,打破行政区划,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全国设立若干大区分行,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在现阶段,仍应以稳定机构、稳定队伍为主,要在切实做好分、支行转换职能上下功夫,依法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监管,不断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朱镕基副总理采纳了我们考察团的建议。在分行长座谈会结束时,朱副总理讲到,“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跨区设行既要考虑避免地方不正确的干预,也要依靠地方党政的领导。这个决策是个相当长的过程,起码今年不会干,明年也不敢说,你们行长们要做长远打算,要下定决心,两三年之内把金融秩序整顿好,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回去要向大家宣布:中央银行不动,安心做好监管。”
四年后,1998年,人民银行体制进行了改革,设立大区行,撤销省分行。
三、以人为本,重视省行老龄工作
离退休职工,在职时是行里的骨干,离退休后是行里的财富。苑老任职期间,对老龄工作十分重视。在他的支持下,省行的老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苑老在百忙之中,主持召开民主生活会,征询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对行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老同志的建议,行里开辟了老干部阅览室,保证老干部都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给各位老同志家中装上了程控电话,方便了老同志的信息交流;为了使老同志能增强体质、健康长寿,行里给活动室购置安装了多功能的老年人活动器材。老干部把老年活动室亲切地称为自己“健康之家,幸福之家”。
苑老还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特长,使老同志“老有所为”。他强调,负责老干部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树立一个观点,即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观点;发扬两种精神,一是积极主动精神,二是无私奉献精神。省行老干处工作人员都能努力按苑老的要求去做,使得老干部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把工作落到实处,使长期从事经济和熟悉银行业务的老同志通过各种渠道发挥余热,为行里的工作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你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你们要好好工作,报效国家。”苑老语重心长地勉励我们。此时,在我们面前的苑老,虽然离开了繁忙的工作岗位很多年了,但苑老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建设,关心人行事业发展。这样的老人,怎能不让我们钦佩,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
责任编辑、校对:杨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