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2015-03-20李金华
李金华
【摘 要】探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即整合课程教学设计、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仓储与配送管理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43-02
20世纪90年代,我国物流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如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推动物流事业的发展。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探索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予以解决。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一般来说,现代的物流管理课程主要是面向企业物流或是物流企业,培养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与技能、能够运用该专业的知识与技术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教学内容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以培养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为核心,既要讲授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讲解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比如,在物流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物流训练,参观校外的物流基地,参加相关的物流知识竞赛,等等。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
在现代很多课程中已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教案等形式。但是这些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很多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应用到物流教学课程中,过于简单的教学手段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讲述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分析判断、获取信息、组织策划以及理解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在这种模式下,由于缺乏相关的物流训练,学生仅仅能够获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践性较强,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缺乏合适的教材
国内有关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材内容比较偏重理论研究,无法与实践有机结合,课程的实践部分内容比较陈旧、相对简单,无法与理论知识紧密衔接,很多教材缺乏特色。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在考核方面主要采取传统的方式,最终的成绩由平时作业、考勤与期末成绩决定,平时考勤与作业占20%~30%,期末成绩占70%~80%。考试内容主要侧重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试。这种闭卷考试很难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考核,一些学生只是考前突击就很容易过关。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策分析
(一)整合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在校内建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研究小组,选出小组长,主要由组长负责。研究小组的任务是整合设计课程教学,把教、学、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本学校或是本院系的实际情况探讨具有创新性与特色的教学模式。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必须面向生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实用性特点,从而进一步设计合理的课程教学。除此之外,还要以学生为课程设计的主体,毕竟课程是需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学习知识被动,更没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缺陷也很难得到完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慢慢地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技能。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结合学生面临的就业实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二)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师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进一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要直接告知其存在的问题,而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即启发式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讲述仓储与配送管理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各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进行总结,制作PPT教案介绍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于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参与制作PPT。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一起学习。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领悟知识、扩大视野、分享经验、提升素质”的教学理念与“理论学习、分析案例、仿真实训与实地训练”的一体化模式,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1.案例教学法。在平时的作业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清晰地理解有关的操作注意事项。在讲述该课程时,教师可以收集、整理一些自身经历的案例或者是他人的案例,科学地设计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货位管理的方法与目的时,教师可以引入“沃尔玛超市将啤酒与尿布一起销售”的例子,先让学生思考为何这两种物品一起销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很容易理解货位管理的方法与目的。
2.任务驱动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真实的任务与工作过程作为载体,运用任务驱动法构建教学内容,把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与现代的“先实践、后理论”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以仓储与配送管理特定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中心在设计模块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尽可能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零距离”。
3.体验教学法。体验教学就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逐渐掌握相关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讲解包装仓储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包装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包装箱,注意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解包装的重要性。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定时抽查,适当减少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
由上述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的仓储和配送过程。为了使学生学好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江成城.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11)
[2]丁爱美.关于《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
[3]杨燕玲.案例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0)
[4]李莉.配送与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7)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