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5-03-20唐琦
唐琦
【摘 要】阐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关系,提出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构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课堂教学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00-02
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导致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短缺,迫使高校不得不急速扩充教学人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难免参差不齐,势必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就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及其发展。《教育大词典》对于教学能力的定义如下: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组成。一般教学能力指教学活动所表现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也在急剧扩充师资力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而大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为本专业毕业,来自非师范院校,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训练,很多教师刚工作就走上讲台,教学经验积累少,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制约了他们教学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这些青年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就成为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促进教师从评价体系中了解教与学的关系,将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也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
进行教学评价就必须建立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可观测的评价点,通过专家、管理人员甚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各评价点的理解,根据指标所规定的观测标准对授课教师进行总结评分,将主观评测进行量化分级最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评价,使授课教师从评价结果中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劣之处,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扬优势、改进不足,最终达到促进其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
三、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课堂教学是面向学生的主要活动舞台,通过这一个舞台教师向学生言传身教展示自己的学识和风采,带领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和科学的殿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必需的知识和学习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教堂质量评价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认为,高校可以考虑从如下方面来构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采用目标分解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参考《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与分级分类课程评价工作指导手册》中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论述,采用目标分解法将课堂教学质量按照要求逐级分解,变不可测为可测,遵循方向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即指标体系的设计既注意体现教学性质、教学目标的大方向,又保证指标体系与教学目标一致,而不游离在教学目标之外。其次,组织在教学各个环节管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专家会议,对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讨论,保证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即保证指标体系内的各项分指标之间互不相容,每个指标均能独立提供信息,避免冗余指标影响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保证每项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其规定的内容是可通过实际观测直接测量以获得明确结论。此外,还要求指标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易于观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均易于接受。经过周密考虑设计出一份通俗易懂、量化评分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设计上,采用较为先进的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的分解。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系数是一种稳定、合理的权重系数,能够把定性和定量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指标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比单纯凭经验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专家咨询法更为科学;能充分利用专家咨询的结果,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评分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模糊数学建立数学模型,用科学的定量手段刻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定性问题,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到很好的融合,克服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权重的设定,确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重要程度,为教师在教学组织上设定方向。
第三,从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有针对性地对各指标考查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指挥棒”,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指明了方向。同时,由于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专家是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授,在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评教的过程中,通过听课,为教师在教学能力改进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制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发挥了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注意评价指标的内容选择以及权重分配,即学校在教学改革上想如何做,那么在评价指标中对相关考核内容的评价权重应该有相应的侧重,通过评价引导教师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促进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技能,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另外,还必须注意到,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对象及内容很广泛,既存在着教师个性及多元智力的个体差别,也存在着不同学科的教学要求的差别,在课堂教学学质量评价中使用了绝对权数,这意味着评价指标及各标准等会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相对固定的比重。不同学科专家会按照自己的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比重,这事实上也忽视了教师个体差别及不同学科的差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同行专家评价及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相结合,全面反映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与“评学”,两者均不能忽视。只有从多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才能较好地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优缺点,从不同层面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
由上述可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高校走向成功的关键,高校不得不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全新的思考。教学质量监控的起点和最终目标是建立学校自我监控的良性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它既是高校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检验和促进的过程,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可以引导教师不断改进和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韦雪艳,纪志成,周萍,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2]周萍,纪志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2)
[3]刘自远,刘成福.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4)
[4]方鹏骞,李翠.层次分析法在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4)
[5]纪华霞,朱莲琴,陈健.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3)
[6]贾冰,蒋凤艳,曹云飞.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
【作者简介】唐 琦,男,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