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大学卫勤专业课程的多维特点分析与优化设计
2015-03-20陈海萍张瑞午张鹭鹭
刘 旭,陈海萍,张瑞午,王 成,张鹭鹭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
卫生勤务学是我军军事医学训练的龙头课程,本校所有卫勤专业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均开设此课程。近年来本校年均培训各级各类学员逾3 000人。本文对目前学校开展的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卫勤专业课程的多维特征进行归纳与对比分析,并提出课程的优化设计建议。
1 卫勤专业课程设置的多维特征
1.1 教学对象 现行卫勤课程教学任务包括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两大类。其中,任职教育教学对象覆盖各级卫勤指挥员、卫勤机关人员、机动卫勤分队、基层军医、入伍大学生、卫生士官等不同层次;学历教育教学对象包括本科学员及研究生学员,又可细分为卫勤、临床、护理、药学、心理、生物技术等不同专业。
1.2 教学内容 根据卫勤理论知识的特点和联系点,可将教学内容区分为不同的模块,包括:卫生勤务学基础知识模块(军队卫生勤务学、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学、军队医院管理学等);卫勤前沿理论模块(卫勤循证决策、宏观卫生政策与管理、卫勤前沿技术与方法等);卫勤实践技能模块(战场救治、军兵种卫勤保障、卫勤演习、图上作业、想定作业等);卫勤相关课程模块(军事基本技能、卫勤仿真系统、军队卫生统计学等)。
根据卫勤保障的任务区分,又可以区分为平时卫勤保障课程、战时卫勤保障课程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课程。
1.3 教学方法 卫勤专业课程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名师讲座为主,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计算机模拟作业、参观观摩、实践操作、图上作业、卫勤演练为辅。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形成卫勤课堂作业+卫勤图上作业+卫勤演练+战救技术等为主线的卫勤实践教学模式[1],达到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同时,有机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参观观摩、计算机模拟作业、反转课堂等,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营造出自主学习环境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2 课程特点对比与课程改革趋势
2.1 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对比 一是培养目标不同。任职教育注重教学成果的实用性,目标在于通过培训强化卫勤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卫勤保障特点规律,并了解卫生勤务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学历教育目标在于培养符合国家和军队要求的卫勤技术人才,即军队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各级卫生机构及科研机构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学员需求不同。任职教育面向已具备一定卫勤技术理论的人员,课程设计精简,课程主要聚焦卫勤技能培训、卫勤前沿理论等,注重短时间深度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学历教育针对没有卫勤理论基础的本科学员,教学涵盖系统完整的卫勤基本理论知识,注重长时间广度教学,实行集中式基础教学模式。
三是教学设计不同。学历教育课程的总学时多于任职教育,且课程涉及面较广,包括基础理论、前沿理论、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4个方面;任职教育课程涉及面较窄,主要是对相关技能的培训或前沿知识的推广。在学历教育中多使用大班授课,配合学员小组作业和案例教学,更注重调动学员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员参与度;任职教育则对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模块占比高于学历教育。
2.2 不同层次任职教育对比 就任职教育而言,在实际卫勤教学工作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的工作类型、工作年限等,授课内容的重点和比例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区分[2]。例如,针对基层部队卫生士官这一教学对象,应注重研究分析提高基层部队常用、实用性强的护理操作技能项目的教学效果,突出技能训练的特点,提高技能训练的学时比例,同时加强模拟练习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确保学兵“学得会、用得上”[3]。在院长班、卫勤指挥作业高级班中,则更注重卫勤前沿理论、创新管理模式的学习,增加现场观摩和案例讨论学时,注重将前沿理论结合工作实践,教员与学员之间通过研讨共同提高。
2.3 不同层次学历教育对比 学历教育中,本科生教学主要是实现医学知识和卫勤专业知识的普及融合,主要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通识学科四大类,侧重于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学员快速吸收、自主融合,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生则更多涉及卫勤前沿领域知识,如全面建设现代卫勤、卫勤转型、卫勤决策支持、卫勤信息化等。在必须的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针对自身研究方向实行“1+N+x”的卫勤研究生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课、各类专业课和各类选修课紧密结合[4],注重教学的个性化。
2.4 不同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对比 以卫管四年制与军医五年制为例,比较卫勤专业与非卫勤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区别。
2.4.1 教学目标 卫管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基本卫勤理论知识及组织实施基本卫勤保障能力的卫勤人才。军医临床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全面医学知识技能的临床人才,重点是突出多学科交叉学习,对卫勤专业教学的目标在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工作流程的普及。
2.4.2 学员需求 卫管专业学员既需要卫管理论知识的教授,也需要卫勤相关技能的实践。而军医专业学员的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临床知识技能,对卫勤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低。
2.4.3 教学设计 从课程安排看,卫管专业的总学时、实践学时所占比例均高于临床医学专业(表1)。从教学内容来看,卫管专业对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比重更高。临床医学专业重点关注卫勤基础与前沿理论内容(表2)。
表1 不同专业本科军队卫生勤务学的学时比较(2013—2014)
表2 不同专业本科军队卫生勤务学的教学内容比较(2013—2014)
3 构建优化多维卫勤课程体系的建议
3.1 课程安排与教学设计应更贴近部队需求 更趋于实战化 卫生勤务教学体系仍在不断改进中,围绕“能打仗、大胜仗”的根本要求,更好地保障和提高军队战斗力。卫生勤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须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实施“模拟训练+卫勤演习+部队见习”三环相融的卫勤实践教学模式[5],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突出实战特色及卫勤保障的复杂性、时效性[6],使理论教学、训练、演习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学对象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坚实的卫勤理论素养。
3.2 根据不同班次特点和需求 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培训 通过开展教学需求调查,了解分析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任职教育学员,主要加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训,并补充更新前沿卫勤理论,以便于指导实际工作开展。对于学历教育学员,需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科品牌和特色,增强学员专业归属感[7]。针对卫勤专业学员,主要采用系统性卫勤知识方法的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性教学(如案例分析、综合演练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针对军医、护理、药学等非卫勤专业学员,主要侧重普及与医学相关的卫勤知识和方法(如伤员分类、救治流程等),促进学员将医学知识与卫勤理论有机结合。同时,针对我军与国际军事医学专业前沿的客观差距,还应进一步加大国内先进培训和出国培训等交流力度,以求拓宽教学对象思维视角,帮助其了解掌握最新卫勤前沿知识和部队动态[8]。
3.3 与基层部队建立合作机制 完善任职教育的针对性 任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第一任职的需要,教学内容多围绕卫勤战备、平时卫勤保障等[9]。可以借鉴参考军事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即院校和部队双导师制。聘用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军队卫勤管理干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卫勤指挥员作为任职教育的部队讲师,为任职教育学员和部队优秀的前辈卫勤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学习搭建平台,促进院校理论和实践经历相结合。同时,针对任职教育学员不同军兵种、不同部队、不同岗位等的实际情况,利用学员讲堂、小组作业等教学方式,组织学员间交流对话和分析研讨,促进共同提高。另外,院校在组织卫勤教学演练时,应更贴近部队贴近实战。可探索与各军兵种基层部队建立合作机制,将卫勤教学演习融入部队实兵演习之中,确保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1] 吴耀民,秦 超,王九生,等.军队卫生勤务学教学模式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177-1178.
[2] 解宏伟,王雅婷,王俊虹.某军校卫生队长对卫生勤务学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50-52.
[3] 王学民,张 玥,周丽萍,等.战创伤伤口换药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吉林医学,2014(14):3199-3200.
[4] 赵建军,秦 超,陈 千,等.卫生勤务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4):330-331.
[5] 张守华,周世伟.卫勤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J].国防卫生论坛,2004(1):37-39.
[6] 张 磊,王 心,王中军.武警卫生勤务学教学中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80-1182.
[7] 周 进,江 扬,许 苹.军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8):769-771.
[8] 顾 洪,彭海文.卫生勤务学科对外交流的问题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92-93.
[9] 张树华,谭成祥,倪家驹.拓宽办学途径创建教学基地[J].国防卫生论坛,2004(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