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业角度看海南“候鸟式”养老的发展
2015-03-20黎莉,王珏,陈棠
黎 莉 ,王 珏 ,陈 棠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旅游教研室,海口570208)
0 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候鸟式”养老的日渐兴起,“到海南过冬”正成为中国老年人的一种时尚,海南也成了“候鸟老人”的养老热地。据调查统计,每年来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约有45万人[1]。规模庞大的“候鸟老人”已成为海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影响到海南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人担心“候鸟式”养老会冲击海南旅游业发展,妨碍国际旅游岛建设,最终沦落为国内养老岛。人们对海南“候鸟式”养老一直争议不休。
目前,国内关于“候鸟式”旅游养老的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分别以“候鸟式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候鸟式旅游”为主题词检索,仅有文献资料6篇,其中针对海南“候鸟式”养老进行研究的只有1篇。李馨侧重从老龄产业的角度论述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具有的优势和意义,指出现实中该产业存在观念落后、缺乏政府引导、养老机构少且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建议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产业政策,以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质量[2]。至于“候鸟式”养老是否会冲击海南旅游业发展,妨碍国际旅游岛建设等问题,未见涉及。因此,本研究着重从旅游业的角度,分析“候鸟式”养老与旅游的关系,探讨“候鸟式”养老对海南旅游业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利弊影响及对策。
1 “候鸟式”养老与旅游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老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老年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再满足于“守住老居,安享晚年”的传统养老方式,旅游日渐成为老年人放松身心、延年益寿的一种生活方式,异地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全新理念和养老方式也应运而生,养老方式日益多元化[3-4]。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到外地居住养老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包括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类型[5-6]。
旅游养老是老年人为了寻求更舒适的养老环境,离开他们的常住地,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休闲、度假、养生等旅游活动的总称。旅游养老本质上属于一种新开发的专项旅游项目,又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6-7]。
所谓“候鸟式”养老,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如候鸟一样到不同的地方去消夏避寒,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在游玩中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享受老年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国外学者研究的老年季节性移民有很多共同点,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养老方式,国内通常称为“候鸟式”养老[8-9]。
旅游与“候鸟式”养老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如图1所示[5]。旅游与异地养老的交叉重合部分一般被称为旅游养老或养老旅游,旅游养老是旅游与养老的有机结合;“候鸟式”养老与旅游养老的概念相近,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养老类型,亦称“候鸟式”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的主要特征是像候鸟儿一样跟随季节变换进行南北迁徙来消夏避寒,所以气候是影响“候鸟式”养老的关键因素。“候鸟式”养老是因旅游因素的吸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旅游与养老的有机结合,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还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反过来,“候鸟式”养老的发展必然也会作用于旅游,促进旅游的发展。
图1 旅游与“候鸟式”养老等相关概念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related concepts such as seasonal migrant of retirees
2 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的优势
通过对海口、三亚、琼海等地“候鸟老人”的走访调查,“候鸟老人”被吸引来海南的原因主要有温暖气候、清新空气、明媚阳光、碧海蓝天、绿色森林、亲友介绍、国际旅游岛建设等。
2.1 资源优势
“候鸟式”养老最看重的因素是目的地的气候环境资源。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6℃,最冷的1,2月份温度仍达16~21℃,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空气清新,生态良好,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和“天然的大氧吧”。医学资料表明,温暖湿润的气候、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对老年人常见的许多慢性疾病能够起到缓解和康复作用。通过对海南“候鸟老人”的走访调查,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不少“候鸟老人”反映,他们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风湿病、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在来海南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和康复。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资源便是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的最大优势。
2.2 品牌优势
海南素有“健康岛”、“长寿岛”的形象和美誉。因为气候环境宜人,利于健康养生,海南长寿老人众多,被称为“健康岛”“长寿岛”,并在游客中口口相传。据统计,2011年全省户籍人口907.82万,60岁以上户籍老人115.96万,占总人口比例12.8%,100岁及以上的老人1 610人,每10万人中有17.73位百岁老人,百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居全国首位,高于国际通行的每10万人中有7.5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乡标准[10]。可见,海南“长寿岛”之称绝非浪得虚名。在海南旅游形象建设与营销过程中,“健康岛”“长寿岛”曾是海南大力打造的特色品牌,被作为海南旅游营销的主题口号向外推介,声名远播,深入人心。在媒体宣传和亲友介绍下,各地老人纷纷慕名而来,体验健康生活,探寻长寿秘诀。“健康岛”“长寿岛”俨然成了海南“候鸟式”养老的金字招牌。
2.3 政策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这些重大政策的推动下,海南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加速发展,旅游环境进一步完善,旅游形象得到提升,旅游特色更加鲜明,旅游吸引力不断加强,也迎来了空前的海南旅游热潮。随着旅游热潮涌入海南的还有每年数10万的“候鸟老人”,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需求,海南政府也相继制定了有关政策和办法。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把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列入重要内容。2011年底发布的《海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老龄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当中,提出开发老年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文化、教育、消费养老、特殊用品等市场;开发和建设功能配套的养老示范社区,面向国内外市场建立高端的综合性“国际休闲养老专属区”;探索建立异地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方便老年人异地就医。截止2013年3月1日,海南省已与14个省市21个统筹地区、三家省外定点医院建立起异地就医结算合作,是与其他省市实现异地就医结算最多的省份。这些政策与方法给了海南“候鸟老人”极大的关注和便利,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候鸟式”养老氛围。各级政府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老龄事业的重视和系列政策支持,既是海南旅游、养老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发展“候鸟式”养老的独有优势。
3 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的必要性
涌入海南的“候鸟老人”挤占了海南的空间和资源,给海南带来了很大压力,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海南不能拒绝这些“候鸟老人”。“候鸟老人”的涌入为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提供了重要的客源条件,发展“候鸟式”养老大有必要。
3.1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必要条件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抛弃封闭狭隘的思想和闭门拒客的方式。每年冬季数十万“候鸟老人”不请自来,这是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暂且不论发展“候鸟式”养老对海南的影响,来者是客,海南没有拒绝的理由,闭门拒客也有损国际旅游岛的形象。唯有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养老,医疗等相关服务,积极发展养老产业,善待“候鸟老人”,这才是国际旅游岛应有的态度与做法。开放的思想、接纳的态度及良好的服务都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必要条件。
3.2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到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占到总人口的14.9%。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 300多万,达到2.21亿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中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形势严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观念改变,老年人越来越注重精神追求和生活质量,旅游已成为现代老年人丰富生活和健康养老的一种理想方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了旅游大军,旅游养老的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成为旅游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老龄旅游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旅游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候鸟式”养老是一种深受欢迎的老龄旅游类型,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3 顺应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
“候鸟式”养老是旅游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范例。产业融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经济现象与产业变革,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现象日益普遍,并形成了发展大势[11]。旅游产业本身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具有无边界产业的特征,而且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发生改变,产业融合能够创新旅游业态,激发活力,做大市场,符合经济发展客观需要,是旅游产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理想模式,旅游业正进入产业融合发展时代[12-14]。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旅游业逐渐由传统单一的小产业向多元化的大产业发展方向转变,“大旅游”理念开始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主导思想。“大旅游”是当前旅游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是旅游与关联产业共同构成的一簇产业群体,一个综合性产业体系,也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互动、融合的一种发展模式,以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和整体系统的协调发展[15-17]。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实现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目标,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树立“大旅游”的理念,积极探索旅游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所以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既顺应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势,亦符合海南“大旅游”概念的需要,值得倡导。
可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积极发展海南“候鸟式”养老产业,不仅适应形势需要,而且意义重大深远。
4 “候鸟式”养老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
4.1 积极意义
4.1.1 增加旅游人数,提高旅游收入,扩大旅游规模。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总体规模的重要指标,旅游人数是影响旅游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在“大旅游”概念下,“候鸟老人”是海南旅游者的组成部分,“候鸟老人”的数量、停留时间及日常消费都是旅游规模的影响因素。海南每年“候鸟老人”数量45万,停留时间为1个月至半年不等,平均为3.5个月[1],每年45万“候鸟老人”总停留4 725万天,规模可观。通过对海口、三亚等市县社会养老机构及“候鸟老人”的走访调查,以及了解各旅行社对“候鸟老人”旅游团的报价,估算每位“候鸟老人”在海南每月花费大约为2 000~4 000元(住宿+伙食),可计算出海南候鸟老人的消费额:月人均消费额为3 000元;年人均消费额=3 000×3.5=10 500(元);年总消费额 =10 500×450 000=4.725 ×109(元)。
2012年全省接待过夜游客人数3 320.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9.12亿元,45万候鸟老人约占过夜旅游者总人数的1.36%,47.25亿元则相当于全年旅游收入的12.26%,“候鸟老人”的消费能力可谓强大。
以上数据还只是个保守的估算,许多高端“候鸟老人”的花销甚至每月逾万元,譬如乐成养老旗下的海口“恭和苑”,主要特色是“医养结合”,报价7 980~15 200元/月,依然能够吸引众多高端“候鸟老人”入住。所以说,如果进一步开发海南的老年旅游休闲、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消费养老、特殊用品等市场,刺激“候鸟老人”消费,来自“候鸟老人”的旅游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前景看好。更不能忽略的是,“候鸟老人”背后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亲友消费市场,他们的数量甚至是“候鸟老人”的数倍,是个更具价值的潜在市场。
4.1.2 丰富旅游产品,树立特色品牌,增强旅游竞争力。“候鸟式”养老是旅游与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旅游和养老形式的创新,是符合现代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的一种旅游新产品,备受老年人青睐。“候鸟式”养老在中国已渐成气候,每年冬季涌入海南的“候鸟老人”规模庞大、声势浩荡,形成了到海南过冬的潮流时尚,推动了海南“候鸟式”养老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海南旅游产品,树立了海南“候鸟式”养老的特色品牌,进一步增强了海南旅游的竞争力。
4.1.3 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繁荣,利于社会发展。据调查统计,大多数“候鸟人群”为离退休人员,其中从事业单位退休的约占40%,从党政机关、部队离退休的约占34%,从企业退休的约占26%[1]。首先,这些离退休老人收入稳定,经济实力较强,消费需求突出,可谓“有钱又有闲”,具备足够的旅游条件和消费能力,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发展并扩大这个老龄消费市场可以带动各项产业的发展,有效拉动海南经济的增长;其次,离退休“候鸟老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热爱生活,喜欢探访海南本地民俗风情,积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与当地居民来往互动,促进了客主文化的交流;再者,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教育、医疗、科技方面的专家、权威,是海南稀缺的资源和重要财富,专家学者们大都希望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若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追求,开发利用好他们的智力资源,对海南科技文化的发展将大有裨益。可见,发展“候鸟式”养老有利于海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4.1.4 促进产业融合,推动转型升级,形成“大旅游”格局。老龄产业、旅游产业都是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老龄产业能带动相关联各项产业的协同与融合发展。“候鸟式”养老本身就是旅游与养老产业的有机结合,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范例,兼具旅游与养老产业的特征,可以带动海南旅游休闲、房地产、医疗保健、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海南“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4.2 负面作用
4.2.1 挤占公共设施与资源,激化客主矛盾。海南省常住人口不足900万,45万左右的“候鸟老人”与本地居民的比例高达5%,且“候鸟老人”主要居住在公共设施与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海口、三亚、琼海、文昌、五指山、保亭等市县。以三亚为例,三亚是“候鸟老人”最多的城市,“候鸟老人”约为25万,与城市原住市民的比例为1∶1.5左右[1]。由于“候鸟老人”急剧增多,海南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短缺,出现了物价提高、看病困难、交通紧张、供水供电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本地居民怨声载道,“候鸟老人”也叫苦连天,从而导致网络谩骂、宰客、斗殴等不和谐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海南旅游形象。
4.2.2 提高房屋空置率,浪费社会资源。据调查显示,近年海口60%以上商品房是岛外人购买,三亚的比例是80%以上,琼海、陵水、文昌等二三线城市的很多楼盘100%被岛外人购置。由于大多数业主购房的目的是投资和度假,所购住房普遍存在空置率高的问题。海口、三亚、文昌、琼海等市县有些小区平时入住率不到2%,多数小区平时入住率不到20%,高峰时仅为40% ~60%。每年夏季,90%以上的候鸟人群返回北方内地,部分住宅小区空置率高达90%,有的房屋空置期超过8个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1]。
4.2.3 陡增公共服务压力,加剧社会管理难度。海南本身土地面积不大,人口规模较小,各项公共设施与服务的建设还在加强中,管理体制仍不够健全,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大量“候鸟老人”的自发涌入,规模庞大,时间集中,给海南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对“候鸟老人”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目前对“候鸟老人”的管理陷入“无底、无序、无奈”的状态,管理难度非常大。
5 相关建议
5.1 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
对于海南“候鸟式”养老的发展,目前有着各种争议和担忧,不少反对者认为,“候鸟老人”占居了海南的资源,增加海南的压力,妨碍旅游业的发展,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负担和累赘。为了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候鸟老人”问题,必须结合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出“大旅游”的发展理念,避免单纯就旅游来谈旅游,应把海南“候鸟式”养老看成“大旅游”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辩证看待“候鸟式”养老的利弊影响,把握机遇,发挥“候鸟式”养老的积极作用,带动海南旅游、房地产、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提高海南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也为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2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候鸟式”养老发展在海南引发的人满为患、物资短缺、物价高涨、矛盾激化等问题,主要跟“候鸟老人”规模增长太快,海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有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根据“候鸟式”养老的发展规模,对交通、医疗、住房等重要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布局,追加政府财政投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缓解供应保障压力,减少供求失衡,满足民生需要,化解旅游主客体矛盾,确保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和正常发展。
5.3 发展经营性旅游房地产
“候鸟老人”是近年海南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支撑力量,但“候鸟式”养老的季节性特征造成了海南新建商品房空置率普遍超高的现状,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也给物业管理带来很多麻烦。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科学引导房地产开发结构调整,控制商品住房类的投资建设,鼓励开发与旅游、养老等产业相关联的经营性房地产,促进“旅居型房地产”向“就业型房地产”转变,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同时,以物业管理企业为主体,充分与空置房屋业主协商,以商住小区为单位,采取“家庭旅馆”“产权式物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空置房屋的充分利用。
5.4 加快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海南“候鸟式”养老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产业融合是必由之路。在“候鸟式”养老发展中,应强调与旅游、房地产、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开放、互动、渗透与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海南旅游形式,譬如形成医疗旅游,养生旅游、旅游房地产等新产品新业态,扩大消费市场需求,激发海南旅游发展新活力,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带动海南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加快海南“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5.5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候鸟式”养老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养老模式,海南遭遇大规模的“候鸟老人”热潮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候鸟式”养老发展还在争议、担忧和摸索之中。但“候鸟式”旅游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多年,而且旅游养老产业的发展也有很多成功经验和范例。为了少走弯路,在发展“候鸟式”养老起步阶段,不妨借鉴一些西方经验。早在20世纪中后期,具有长远眼光的美国佛罗里达州,选址靠近墨西哥湾建造了专供老人居住的太阳城中心,引发起一股全美老年人向南部佛罗里达州迁徙的热潮,后来发展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老人社区,带动经济稳定增长。据悉,佛罗里达州85%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养老产业,佛罗里达州因养老产业发展由穷变富,成了世界公认的开发养老产业最成功的典型[18]。海南自然条件与佛罗里达相似,佛罗里达的成功或许可以给海南一些启示,把“候鸟老人”当成海南的宝贵财富,积极探索适宜国情与海南特色的新路子,着力打造海南“候鸟式”养老品牌,海南旅游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获得成功,也能成为东方的佛罗里达。
6 结语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背景下,海南“候鸟式”养老的发展势不可挡。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利弊兼具,挑战与机遇并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趋利避害、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海南需要正确看待“候鸟式”养老,重视并引导“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发展,开发利用好“候鸟式”老人群体资源,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融合发展旅游、养老及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海南“候鸟式”养老产业,构建海南“大旅游”“大产业”格局,实现资源融合、效益提升、产业创新、互利共赢的目标,从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发展。
[1] 陈标志,党朝峰.三亚8成商品房卖给岛外人 候鸟人群约45万人[EB/OL].(2012-02-06)[2013-01-11].http://news.hainan.net/newshtml08/2012w2r6/841571f0.htm.
[2] 李馨.关于海南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94-97.
[3] 刘新静,黄筱焯.世界老年旅游的新形势与新理念[J].中国商贸,2009(21):136-137.
[4] 李士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J].人口学刊,2007(5):40-43.
[5] 雍翔.旅游产业视角下的异地养老开发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
[6] 关帆.旅游养老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南齐云山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7] 周刚.养老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112-116.
[8] 金波.什么是“候鸟式养老”?[N].新民晚报,2010-12-28(B15).
[9] 冯清.浅谈老年旅游的新模式——“候鸟式”旅游[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21-123.
[10] 梁振球.海南年鉴2012[Z].海口:海南年鉴社,2012.
[11] 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22(4):6-10.
[12] 吴晓梅.旅游业进入产业融合时代[N].中国旅游报,2011-12-18(13).
[13] 李树民.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协整发展[J].旅游学刊,2011,26(6):5-6.
[14] 张功让.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15] 侯晓丽,董锁成,贾若祥.旅游规划整合——对“大旅游”内涵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5,20(4):43-50.
[16] 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17] 严伟.“大旅游”产业理论及其实践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25(2):139-142.
[18] 李沛霖.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经济,2008(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