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5-03-2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日语跨文化国际化

郭 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1 日语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内涵是指从知识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设计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化应用能力的人才。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日语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建设的今天,日语课程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立足于本国的教育理念,将国际化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日语专业要以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及其应用能力,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化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设置课程、优化课程内容。

2 日语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日语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是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其改革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日语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 从国际环境分析

日本的经济规模是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第三大世界经济大国。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日本为了降低企业成本,急需大量日语人才;中国基于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的优势,成为日本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劳动力匮乏,中国的日语人才也可以到日本就业。

2.2 从国内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本企业和公司开始抢占中国市场,特别是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如:上海、大连、青岛等)更是受到了日本企业的青睐。同时,我国的公司和企业也抓住了一切机会进入日本国内。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截至2009年,在华日本投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0万余家。频繁的经济合作给中国带来了商机,也为日语专业人才提供了诸多的机会与挑战。

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环境分析,都可以看出日语人才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教育部2009年公布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出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尽理想,维持在80%~85%之间。经过调查分析得知:学生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课程体系建设便是导致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今天,优化日语课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单纯教授学习者日语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而要让其了解语言蕴藏的历史、文化方面的背景,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正如萨姆瓦所说,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越大,被修改的程度越大。提前了解双方文化差异的程度和差异点,对减少误解、改善交际将是有益的。萨姆瓦的这一理论对我们国际化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拓宽学习者对世界认识的同时,更要促进其不偏不倚的对国际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因此,立足于中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将国际化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融入日语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这在中国的日语教育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日语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要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化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需要优化、整合日语课程体系。日语课程体系建设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日语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训练,注重日语与专业模块知识的有机融合,凸显地方特色。

3.1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

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能力当然是基础,也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就要有基础课程作支撑。大学前两年可集中力量使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达到较高水平,在听力、词汇、语法应用和读解方面达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的水平。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主,日语语音、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语语法、日语阅读为辅,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基础课程中要适度融入考级内容。同时,要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日语口语课调整为口语系列课程,包括基础口语、日语演讲与辩论。调整后的教学目标要比以前更加明确,并且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阶段,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拓展教学空间、延长教学时间,把一部分三年级教学的内容调至基础阶段,学生在2年内,夯实基础知识,以便在高年级阶段向能力拓展方向发展。

此外,将大学四年级开设的高级日语课改为专题讨论课,可根据本校的师资结构开设语言文化、文学、语法等方面的专题,这门课程可以由数名教师共同承担,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时数为12学时左右。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论文方向,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通过解读教育部高教司的《意见》可知,市场对单纯的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在逐年缩小,单纯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转变。因此,我们要构建出日语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融合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

笔者认为,专业技能课程可以在大学三年级开设,采用分模块教学模式,并以选修课的形式供学生选择,模块内容可根据区域特色设置,如大连地区根据其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设置旅游日语、IT日语、物流日语、会计日语等课程模块。这些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保证开课质量,应坚持开课两个学期,每周2学时。

学生经过前两年的日语基础知识学习后,学校可以开设讲座,将日语专业当前的就业情况做出详细分析,并对未来走向做出客观推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来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系统学习。通过一年的选修课学习后,学生可以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的设置

首先,开设诸如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基础课,让学生了解外国的历史、地理、风俗,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心。同时,要强化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与认识。其次,丰富日本风俗习惯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日本,更要知道现在的日本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英语考生,因此,要坚持英语课程的不间断开设,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连贯性。这样下来,学生在毕业前能够拿到英语等级证书,并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3.4 辅助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全国上下压缩课时的今天,可以适当减少部分课程的学分和课时,将多余的学分分配给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日语第二课堂活动、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低年级可举办日语歌唱比赛、日语寸剧大赛、日语书法比赛等;中高年级可以举办日语演讲比赛、日语辩论赛、日语翻译比赛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日语知识面、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辅助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实践,这也延长了学生的继续学习时间,进而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校内建立日语自主学习中心、日本文化体验式、同声传译室、多媒体日语网络语言室、日文图书阅览室等,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建立日语专业资源库。通过上述校内实验资源的建设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固与发展更是提高师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不要仅局限于国内企业,要积极尝试开拓日本市场,为学生提供到日本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切身体会了解日本的语言环境、工作环境,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及日本人。

综上所述,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日语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要体现出主次分明、复合有度、全面培养的特征;课程教学要贯彻夯实基础、重在应用的指导思想。通过分模块课程体系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彰显地方特色的国际化高级日语复合型人才。

[1]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3] 陈俊森.大学日语教育的发展.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 萨姆瓦L.A.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 王秀文.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7-61.

[7] 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1-5.

[8] 冯峰.日语专业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清华大学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6):89-94.

[9] 关铠含.地方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60-62.

猜你喜欢

日语跨文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