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屠呦呦遇见黄晓明
2015-03-20寇宝刚
_寇宝刚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消息让很多人为之兴奋,也有人为屠呦呦多次落选院士而质疑和愤愤不平。屠呦呦,因《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而得名,最终也因青蒿素举世闻名,这好像是冥冥中的天定。我还在想象“呦呦鹿鸣”的诗意时,还在反复玩味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几句话怎么就启发了屠呦呦灵感时,屠呦呦的名字突然在各类媒体中被一个叫黄晓明的名字所覆盖。这时,我还不知道黄晓明是谁,约略感到是一个演员要结婚了。
没有想到的是,围绕屠呦呦获奖和黄晓明婚礼,又展开了一场口诛笔伐、唇枪舌剑的论战。《中国梦靠黄晓明而非屠呦呦? 》《黄晓明的婚姻秀会敌过一次诺奖?》《屠呦呦的半个客厅与黄晓明的2亿婚礼》,看看这题目或义正词严或反戈一击。在这场舆论战中,挺屠贬黄者显然占据了优势。
这是最有代表性的声音:“屠呦呦和黄晓明此时舆论的PK,就是奢靡享乐之风对国家德性的腐蚀与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趣味的一场现实较量,一场喧嚣浮躁的气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我们输了精神,赢得了一场2亿元的排场,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买不起半个客厅,戏子却能赢得满堂喝彩,当社会虚荣成为风尚,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我们的民族竞争力靠什么去屹立世界之林,是黄晓明、还是屠呦呦?”
下面出自《中国青年报》的这段话也算旗帜鲜明:“这样的对比显然是错误的,‘戏子’的贬低更暴露着价值观的扭曲。以尊重科学的名义贬低财富和其他职业,这是反科学的论调。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背后,是心理的丑陋和思维的阴暗。科学家本就是寂寞的,媒体整天盯着屠奶奶,她还能有那么高的成就吗?相比之下,媒体盯着娱乐明星倒是常态。别再进行道德绑架和脑残的对比了。”不知你读了这段话会是什么感受?很可能是纤弱的神经遭受了一次抽打,这是典型的语言暴力。
说黄晓明是“戏子”也有污损的成分,经"百度"补课,人家在好莱坞留下过手印,今年还获得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黄晓明显然不是旧社会的戏子,而是一个文艺工作者,那对他的作品及行为就有必要按照职业标准来进行评判。近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其中谈到当前文艺作品中存在着“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问题。黄晓明作为“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在举办自己婚礼的时候,用“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一点也不为过,对他的质疑怎么就是道德绑架和脑残了?
屠呦呦和黄晓明本来毫不搭界,各有自己的领域,各自成就也没有比拟性。但同时发生的获奖和婚礼在媒体上的关注度,竟然引发出了价值观的冲突,并且表达这些观念时因感情的冲动故意给对方造成伤害。我们都怀有美好的理想,这理想在现实的矛盾中不知所措。我们一方面处在一个消费主义和娱乐盛行的时代,现实处处激发着对金钱的膜拜,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的观念时时校准生命的轨迹。当人们用普遍的价值观去衡量和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而又产生了思想的交锋,这是一个多么矛盾而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