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20田兆富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要问题教育管理对策

赵 鹏,田兆富

(山东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高校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赵鹏,田兆富

(山东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255049)

摘要:高校学业困难学生是当前高校校园内数量越来越多、自身问题越来越复杂、教育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特殊群体,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除了要深刻认识当前高校学业困难学生自身特点外,还应找出高校对这一群体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症结,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问题;对策

一、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学业问题,这在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第一,不及格科目较多、连续多个学期出现挂科现象、累计不及格学分较高,学分绩点偏低,面临延长学制、休学、退学、没有学位等后果;第二,多次违反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难于管理。如经常出现宿舍卫生成绩不达标、迟到、旷课、早退、不参加班集体活动等违规违纪行为,被班级边缘化,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第三,学习动力缺失,自控能力差。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往往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自制力差,需要外界的督促和监管;第四,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据不完全统计,学业困难学生中80%的学生有网络游戏的经历;第五,个别学生因学业负担重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而且随着毕业临近,学业负担加重有向心理危机转化的风险。

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第一,目标缺失,动力不足,给予学业重视程度不够。进入大学校园后多数学生都抱着“松口气”、“做点自己想做的”等想法,再加上对专业发展前景了解不清,使得刚进入校园的多数学生处于目标真空期,普遍存在学习乏力、学业目标迷茫等问题,没有将学业放到重要位置;第二,适应环境能力差,大学适应期长。刚刚步入校园的大学生必须经历学习环境从指令性到指导性、学习方式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换过程,不同学生适应这个过程的速度并不一致,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来讲,适应期越长出现学业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高中阶段及家长的教育模式存在误导。大学阶段之前的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以高考成功作为最终目标,功利的教育模式往往把大学描绘成享乐的象牙塔从而导致学生在考取大学后产生目标动力缺失和严重的学习倦怠;第四,校内外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面对开放、自由、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新异事物的刺激,有些大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中难以自拔,还有恋爱、情感等问题,处理不当必然耗费精力。校内外不良风气使部分大学生感到社会不公、前途渺茫,以致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学习,最终荒废学业。

二、高校对于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校现有的学业预警机制不完善,警示教育的效果和功能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高校全面实行了学分制教育模式,每个学期高校都会把绩点和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评判标准。大多数高校也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业预警机制,每学期对获得学分数或绩点不足的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学业预警、学业警告、休学或退学,这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当前高校的学业预警机制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高校在定义学分数或绩点不足的量化标准上并不统一,多数高校往往从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毕业离校的角度出发,划定的量化指标相对较低,对学生学业上的要求相对较松,如个别高校还将公共选修课取得的学分(相对容易获得)和必修课补考后成绩也作为学生一学期取得学分和绩点的依据,使相当一部分明显存在学业问题的学生仅仅利用考前临时突击即可较为轻松“跨过”预警线,逃避应给予的学业警示。如我校每学期仅有1%左右的学生受到学校的学业预警,从数量上来看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二是高校对学业困难学生群体重视程度和关注度不够,学业预警机制的方法和手段单一,部分高校的做法仅仅是把受学业警示的学生名单公布并附上简单的指导性处理意见,二级学院或系仅仅将学校处理意见告知学生本人和其家长,对于学业困难群体的警示教育开展情况和效果没有更多的监督和评定,使本来就不完善的学业预警机制在警示的功能和效果上大打折扣。

三是学业预警机制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执行效果不尽人意。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学期计算每个学生的学分绩点和取得学分数将是高校教务部门一项任务量巨大且复杂的工作,再加上大多数高校制定学生学业警告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时还要对比补考后甚至连续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使得这项工作更加繁琐。因而,不少高校在执行学业预警机制时没有严格按照既定政策执行或简化程序执行,导致一些学业问题明显的学生反而接不到学校的学业预警。

2. 高校教务部门、辅导员和学业困难家庭之间没有建立起密切联系的联动机制

高校教务部门是学业预警工作的起点,它负责学业困难学生的界定和学校层面的相关处置措施的制定与发布。高校辅导员是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也是对其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他们往往得不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和支持,在面对庞大的学业困难学生时感到力不从心。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为孩子的将来埋单,理应最熟悉和掌握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学习成绩,但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使大多数的考生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疏于了解,有些家长甚至在接到学校寄出的学业预警信件或辅导员的电话后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在上大学后出现学业问题。家长监管的缺失,无疑使很多学业困难学生无视学校的警示教育,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当前高校对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的几个环节大多数是各自独立运行,学校相关部门、家长和辅导员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没有建立起围绕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对他们教育管理的效果。

3. 当前高校内部也没有形成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合力

“学生管理是辅导员的事情”这种观点是目前高校中相当一部分领导或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认识的误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速膨胀,目前高校辅导员数量普遍偏少。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与所带学生的比例在1: 30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 500。面对日益增大且原因复杂的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辅导员很难有空余时间把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得深入、细致和全面,辅导员也为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此外,大多数高校没有配置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统一的领导和工作机制,与之相关的相关部门如:教务部门、学生处和院(系)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和推进力度也不一致,师生也没有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致使各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合力。

三、应对高校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1.高度重视学业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合力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面对人数日益增长且自身特点突出的学业困难群体,高校只有高度重视对其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为此,高校应积极动员全校各部门以及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学业困难学生的育人工作中,逐步形成“学校统一部署、部门指导协调、院(系)承办、辅导员具体负责、专业教师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高校还应依托现有的班主任制、本科生导师制、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制等工作机制,动员一切力量加大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力度,确保做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2.规范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预警制度,加大警示2015年第1期 赵鹏:高校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力度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科学、客观地划定给予学生学业警示的量化标准,标准不应过低。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现有的学业预警制度并严格执行,只有严谨的管理才能把好对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关”,界定出的学业困难学生给予其应有的警示教育越早对他们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越有帮助。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业困难学生集中观看警示教育记录片、听警示教育报告、参观警示教育展等活动,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警示教育的力度。

3.利用新媒体建立起学校与学业困难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和共同监管的长效机制

高校与学业困难学生家长之间除应进一步完善信件、电话等传统联系方式外,还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如QQ、微信、视频等网络新媒体技术,加大沟通和交流的力度,指导学生家长通过网站及时查询孩子入学以来每个学期的成绩及绩点,通过QQ空间和微信、微博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及时有效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学业问题的严重性,有助于在家、校之间建立起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形成家校共同监管的长效机制。

4. 高校辅导员应深入调查,准确把握学业困难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点面相结合的办法细致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随着毕业的临近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当中的高危人群,对他们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越早越有效。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更应高度关注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只有准确把握每位学业困难学生的特点及出现学业困难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后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通过单独谈话谈心、宿舍走访、随堂听课、周围人员了解等多种方式,深入调查、准确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及时汇总和归纳他们出现学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并区分不同类型,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诫勉谈话、班会、个案警示教育等形式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于个例则采取“一对一”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导和学业帮扶。

5. 利用高校学习发展指导中心、专业教师、优秀学生等资源做好学业困难学生学业发展咨询工作

除辅导员外,高校还应深入挖掘校内的其他有效资源作为加强学业困难学生教育管理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目前,部分高校先后成立了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高校可以依托类似机构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教学名师和优秀学生为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开展学业规划咨询、学术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科辅导、学习技能帮助、学习状态评估等服务咨询工作,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咨询和指导力度,为他们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6. 依托班集体、宿舍和朋辈帮扶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环境对人的改造是潜移默化的,优良的班风、舍风和学风的育人效果显而易见。对学业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帮扶更多地需要依靠班集体和宿舍成员等朋辈力量开展。如辅导员可在班级中建立学习成绩高低和男女相互搭配且人数均等的学习小组,引入激励机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小组内由组长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业帮扶机制,每学期对比学习成绩并给予优秀小组一定的奖励和表彰。在宿舍内开展优良学风宿舍创建活动,可由宿舍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头,带动和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学习,及时监督和反馈他们的学习状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校院还可以在奖学金中设立学习进步奖,每学期对于学习进步大、成绩上升明显的学业困难同学进行表彰。同时,还可以由这部分同学组建宣讲团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经验传授交流等。

7. 立足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课程和个案教育,帮助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尽快树立人生发展目标

开设《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学科发展导论》等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学习发展指导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还应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中加大人生和职业发展、专业前景展望、学业目标与定位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知识传授的力度。同时,还应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个案教育,通过相关专业正反面实际案例教育,帮助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熟知学业出现问题的严重后果,尽快调整学业发展目标。

(

8. 完善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当中潜在着相当一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而且这部分个体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业负担的逐渐加重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表征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中大多数都与学生学业困难相关,因此高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学业困难学生,学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组织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外,还应重视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卫生委员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及时掌握学业困难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武传钟,张萍.高校学业困难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防范举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78-19.

[2] 陈一虹.大学生学业预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9):176-177.

(责任编辑:潘敏)

作者简介:赵鹏(1979-),男,山西大同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12-1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1-0049-0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1.011

猜你喜欢

主要问题教育管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