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定位趋同问题的研究

2015-03-20张海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办学定位规划

张海英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定位存在的趋同问题

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采取扩招政策,到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延长我国公民受教育年限和提供更多更高层次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的产生,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定位趋同就是其中最尖锐突出的一个问题.[1]

1.1 在目标上普遍推崇“高”

近些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发展目标中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出现频率居高不下:“知名”、“一流”、“综合型”、“多学科”、“教学研究型”、“排名”,这些词汇被许多院校重新组合为其发展目标.普通高等院校在定位发展目标的时候都崇尚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由单科型转化为多科型、由专门型扩充为综合型、由教学型升级为教学研究型、由一般院跻身一流知名大学.许多院校之间盲目跟风互相攀比的问题十分严重,甚至造成有些学校除了校名不一样其他发展规划基本相似的现象出现.

1.2 在规模上普遍追求“大”和“全”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发展规模的定位上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学校的硬件环境,各院校普遍投入大量资金追求更广阔的校园占地面积、更丰富的图书馆藏、更全面的专业实验室,许多院校都热衷于扩建新校区.其次是学校的软件环境,在此过程中出现院校学科专业增设过多却鲜有特色亮点、学位点数量增多却没有突出优势、师资规模扩大却不能保证质量、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却不顾自身实际等问题.最后是学校的学生规模,院校将招生规模的大简单等同于学校发展的好,在招生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使在校学生数量激增,给自身和社会带来很大压力.

1.3 在速度上普遍要求“快”

首先体现在学科建设的速度上,普通高等院校为了保证自身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追求一种高速度,绝大多数的院校都要求五年之内完成这一块的建设.其次体现在教师队伍增长的速度上,普通高等院校采用超常规办法大量引进名师人才、追求更高的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再次体现在追求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上,各院校都尽可能申报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短时间内产出研究成果并转化为科技成果.最后体现在办学层次提升的速度上,许多院校都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将自己学校升格,比如刚升格为单科型本科学院就谋求升级为多科型大学,刚升格为省属院校就希冀跻身于“211”院校.

2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定位趋同造成的危害

2.1 目标上推崇“高”的危害

普通高等院校在目标定位上都推崇“高”,很容易导致其中部分目标实现不了,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紧盯着“一流”“知名”“综合”等目标,不能很好地考虑到自身实际,规划缺乏操作性和现实性,很容易造成基础不牢多走弯路的问题.而且当下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定位不但不能引导院校健康有序发展,甚至使院校失去很多宝贵的机遇和浪费许多有用的时间.普通高等院校在目标定位上同质化趋向也很严重,作为一个大学存在的依据和标志以及水平的体现,大学自身的特色十分重要,也是如何在当下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然需要,没有特色的学校也是缺乏竞争力和说服力的.[2]不少院校办学模式雷同、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不能很好地利用发挥自身原有优势、陷入看似新布局却是走老路的怪圈不能自拔,造成千校一面的怪现象,无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大的竞争力.

2.2 规模上追求“大”和“全”的危害

普通高等院校在发展规模定位上贪“大”贪“全”,将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资金的严重耗费,引发一系列债务问题.在许多院校的规划中,占地面积动辄几千亩,喊出建设省内甚至全国最大的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的口号,却没有经过严格认真的规划,将资金大量用于硬件建设也相应地减弱了对于软件建设的支持,并且基础设施投入过大也会带来很严重的债务问题,造成高校发展后继乏力的后果.其次在师资力量的打造上,大幅度扩充教师队伍,数量增加的同时无法保证质量,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都造成不好的影响.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也逐渐加大,由于原来各院校的教师队伍相对固定,大量招聘教师必将引入很多年轻教师,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都得不到保证,造成学校办学效益的降低和阻碍学校特色的形成发展.还有一些院校为了增加硕士点和博士点,扩大学校影响力,让许多缺乏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教师成为导师,给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最后在招生规模上,速度过于迅猛,造成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数量激增,出现办学层次不清的问题,学生在校不能保证培养质量,学生毕业无法保证就业,形成一个读大学还不如早早参加工作的怪象.

2.3 速度上要求“快”的危害

普通高等院校在发展速度定位上要求“快”,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地方政府和学校领导将院校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不顾客观办学规律急功近利贪功冒进,超出了高校自身的承载能力,不利于长远发展.许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科门类上追求短时间内“一步到位”,从而引发学科虽多但质量滥、种类虽全但结构不合理、资源重复配置浪费严重等问题,也不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在师资引进上短时间大幅度增加教师数量、提升教师职称也容易产生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影响教师之间的关系,给正常教学科研工作和院校有序和谐发展造成不稳定因素.为了尽快提升名次、扩大影响,许多院校在工作重心的倾向上重科研轻教学,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并进而影响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过度追求科研成果也给教师和学生造成很大压力,引发学术造假等问题.

3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定位趋同形成的原因

3.1 高校内部自身的原因

首先我国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比较僵化,管理层存在很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官本位”的观念往往主导了他们在学校规划中做出的决定.将学校的发展作为自己以后升迁的政治资本,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攀高、贪大、求全,不能立足学校的自身实际和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发展定位趋向同质化.[3]许多管理者在治理学校时也缺乏科学办学理念,达不到教育家的水准,很少创造性,只能借鉴和照抄层次较高院校的发展思路,甚至出现不少学校校训相似的现象.最后高等院校发展规划文本在制定过程中欠缺科学统筹和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监督和反馈,使得规划的作用无法真正实现,不能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导致出现管理者的思路变化比规划更重要的弊端.

3.2 外部因素影响的原因

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管理相对集中,院校自主权不够,同时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投资机制也不合理.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一般都处在一定的政府行政管理之下,办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很难坚持自己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政府的投资长期以来多倾向于规模大、人数多、门类全、综合研究型的高等院校,无形中也给其他院校的发展规划造成误导,导致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正确的利用,结构性重复浪费十分严重.其次社会舆论对高等院校发展定位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当下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大学排行榜”,一定程度上逼得排名靠后的院校向排名考前的院校看齐,而这种排名次的标准和依据又很不合理,突出学校规模、硬件设施、教授数量、硕博点,忽视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等不容易看出来却真正反应高校实力的方面.最后高等院校评估体系的单一也导致了其发展定位的趋同.我国目前采取的高等院校评估体系是基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标准制定的,这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显然是不够公平的,普通高等院校要想谋求更好地发展势必要往这个标准上靠,也必然导致发展方向的单一和褊狭.[4]

4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定位趋同问题的应对策略

4.1 从院校出发要立得住

高等院校管理者在发展定位中要做到实事求是,立足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因为某些政绩工程而在发展中不顾长远利益拔苗组长,将精力专注于高校的发展,恢复一个“教育家”的本色.平时加强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治校管理技能的学习,具备一个“教育家”应有的专业素质.高等院校在发展中要准确定位自身办学目标、层次、类型,突出办学特色,从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高等院校在设计发展规划之前要深刻认识到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广开言路、确保参与主体的广泛性、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高等院校在合理科学的规划下更好的发展.

4.2 从政府出发要放得开

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权限职责,给予各类学校相应的办学权利,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切实推动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使得高等院校在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管理和引进人才上能够便宜从事.其次教育主管部分要对于院校发展要有正确的导向和合理的布局,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严格审查,积极扶持普通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政府也要在院校分类定位上拿出相应标准,建立合理的分类分层体系,进行不同的管理,激发高等院校发展的动力.[5]再次政府在经费划拨上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拨款制度,为各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对于已经划拨的经费进行跟踪调查,并作出及时评价和调整,让有限的教育资源真正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后我国在高校评估方面不够严谨和专业,应该联合相关机构和各大院校寻求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让高等院校的发展更加有章可循.

4.3 从社会出发要分得清

社会要给予民众正确的舆论导向,从以往狭隘的排名观和实力观中解脱出来.我国民间对于高校的评价往往集中于看得见的学生在校总数、全国排名、科研经费、硕博士点等方面,而忽视教学质量、育人能力等不大容易看到的方面.许多院校在每年招生的时候也注重突出看得见的方面的宣传,长此以往造成院校骑虎难下之势.其次毕业生在应聘求职的时候,企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应唯名牌重点大学是论.最后社会各界在教育资金的筹措上面也应该慷慨解囊,扩大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使之走出紧紧围绕着国家提供的有限教育资源打转的局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1〕徐旭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定位研究[J].高教探索,2003(01).

〔2〕陈克.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学术交流,2004(7):167-169.

〔3〕邓耀彩.高校定位:自生秩序还是管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6(02).

〔4〕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1).

〔5〕卢晓中.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52-56.

猜你喜欢

办学定位规划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