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人别集总目》零札
——以“虞社”社友为中心
2015-03-20朱则杰
朱则杰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杭州 310028)
读《清人别集总目》零札
——以“虞社”社友为中心
朱则杰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杭州 310028)
民国时期创立于江苏常熟的文学社团“虞社”,成员多达数百人,并且不限于本地。所编《虞社社友录》,信息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这份社友录作为主要线索,可以为《清人别集总目》提供不少的订补,从而使该书更趋完善。
清诗;作家;考证;《清人别集总目》;虞社
今人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一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以下简称《总目》),首次将国内外各主要藏书单位的有关清人别集目录乃至部分书目卡片汇为一编,对传世清人别集做了一次大面积的盘点,使读者得以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并由此按图索骥,进而查阅原书,这个功绩无疑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因为此书是首次进行这样的工作,同时由于条件限制和工作方式的关系,特别是客观上涉及的面如此广泛,所以其中的疏漏之处自然在所难免,并且相应地为数也非常之多。此前不少学者,包括笔者,曾陆续撰文订讹补阙。现在再取十八条厘为一束,而以“虞社”社友为中心,或可为其他读者,也为该书日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王政谦(第1册,第150页)
王政谦,《总目》著录其“油印本”“虎丘百咏1卷”,作者小传仅有籍贯安徽“合肥人”。按民国二十年(1931)十二月“调制”的钱育仁编校《虞社社友录》,以表格形式记录近三百名社友的基本信息,其中有王政谦,“表字”“季和”,当时“年岁”为四十二岁[1]531。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钱育仁在编后记中所说:“本次匆匆付印,不免有错误、遗漏之处。”[1]538该“社友录”确实存在着不少错误(可参下文“陆熊祥”条)。因此,其中有关记载,特别是关于当时的“年岁”,原则上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二、王铨运(第1册,第168页)
王铨运,《总目》著录其“民国14年铅印本”“寄虹庐诗集1卷”,但作者没有介绍。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王铨运”,“表字”“际亨”,籍贯原江苏“上海”(今上海),当时“年岁”为五十九岁[1]517。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诗集书名所谓“寄虹庐”,“虹”盖指上海虹桥。
又今人编纂的上海《杨浦区志》,第三十八编《人物》专门有一篇王铨运传[2]983,介绍其生平甚悉。唯传主名与字刚巧颠倒,并且所标生卒年为“1876-1934”,亦即清光绪二年丙子至民国二十三年,未详所据,不知是否可靠。
三、王锡玙(第1册,第179页)
王锡玙,《总目》著录其“民国38年无锡艺海印书馆排印本”诗集一种并所附“忆清楼诗抄”,作者小传仅有籍贯江苏“无锡人”。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王锡玙,“表字”“素风”,“一字养素”,当时“年岁”为四十八岁[1]514。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
四、过昭华(第1册,第382页)
过昭华,《总目》以“过霁云”立目,著录江苏无锡市图书馆藏“版本待考”《平津洛陕游草》一种,而作者没有介绍。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过昭华(女士)”,“表字”“霁云”,当时“年岁”为二十九岁,江苏无锡人[1]515。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过昭华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画家。今人刘瑞宽先生所著《中国美术的现代化: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的分析(1911-1937)》一书,附录第一部分之一《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出品目录(1929)(书画部)》,其中就有一幅过昭华的《墨荷》画作(编号704)[3]364。另外已故张元济先生赠诗,也提到过这一点(详后)。
又已故薛明剑先生编纂于民国时期的《无锡指南》,“教育”门第二部分《无锡全县公私立中学概况一览表》,列有过昭华担任校长的“私立蓉阳中学”[4]260,可知她还创办过学校。
又《张元济全集》第四卷《诗文》,“诗、词、联、赞”部分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所作《乙亥夏游华山诗》四组,其中明确涉及过昭华的为第一组《乙亥初夏,偕陈理卿、叶揆初、徐眉轩、刘培余诸子暨葛词蔚亲家同游太华,寓北峰真武宫,遇无锡过霁云女士,遂同游东、西、南、中峰诸胜。女士有诗见贻,即步原韵》七律一首:
拄杖攀缒矩褐完,投书痛哭昔闻韩。
欲探奇胜窥林壑,遍历艰危越岫峦。
玉女婵娟应有伴,琼楼高迥不知寒。
名闺壮志真堪羡,五岳环游此造端。[5]55
及第四组《至郑州,过霁云女士偕其弟永昭见访。翌日招饮,登堂拜母,并晤其季弟永昌。既饱盛筵,即席赋谢》七绝二首:
道韫能工咏絮词,更觇介弟凤鸾姿。
名门母教超恒俗,旧学新知并女师。(其一)
画稿诗囊收太华,又来厨下作羹汤。
我闻彼美多才艺,未许西方独擅场。(其二)[5]56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见出,过昭华至少有两个弟弟,她本人则喜好游历,“旧学新知”、“画稿诗囊”并所富赡。
过昭华《平津洛陕游草》,所收应该就是她的游历之作。其版本从互联网上的拍卖品信息获知,为民国年间无锡锡成公司铅字排印本。
据前述“年岁”推算,过昭华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清朝灭亡时,还只有九岁。因此,《总目》本条应当予以删去。而已故胡文楷先生编著的《历代妇女著作考》,倒应当补入附编《现代》。
五、朱显思(第1册,第440页)
朱显思,《总目》著录其“民国37年武昌久华印书局排印本”诗集一种,但作者没有介绍。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朱显思,“表字”“敬之”,当时“年岁”为二十八岁,湖北监利人[1]537。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唯其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清朝灭亡时还只有八岁,因此《总目》本条应当予以删去。
六、朱祖赓(第1册,第448页)
朱祖赓,《总目》以“朱揆一”立目,著录其“合撰”《乘风破浪图倡和集》一种,小传称:“朱揆一,字铁尘,常熟人。民国3年曾编刊《超然》双月刊。”这里多有错误不妥之处。
先说民国十年(1921)印行的江苏武进“苔岑吟社”社诗总集《苔岑丛书·辛酉卷》,内有该年《续刊尚齿录》,以齿为序,第四十八人为:“朱祖赓,字揆一,现年二十八岁,江苏常熟人。”[6]240又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也有“朱祖赓”,“表字”“揆一,号轶尘”,当时“年岁”为三十八岁[1]512。由此可知其名为“祖赓”,“揆一”其字,“轶尘”(“铁尘”当系刊误)其号,并可逆推其生年为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另外,这里著录的《乘风破浪图倡和集》,曾见互联网上有拍卖品,系友人题咏朱祖赓《乘风破浪图》的作品汇编,性质属于总集。因此,按照《总目》只收“别集”的体例,本条应当予以删去才是。
七、杨无恙(第1册,第702页)
杨无恙,《总目》著录其“民国19年常熟开文社铅印本”《无恙初稿》等多种别集,但作者没有介绍。
按杨无恙是著名诗人兼画家。本名元恺,字冠南,号让渔。又因体弱多病,自号无恙,后来即以此号行。原籍江苏常熟港口,今属张家港市。有关他的资料非常多,较为翔实者可见今人梁一波先生主编《张家港名贤》“传记编”《江东诗虎杨无恙》一文[7]126-131。
有关杨无恙的诸多资料,也存在各种歧异,特别是生年。本师钱仲联先生曾经为杨无恙整理过著作,其《梦苕庵诗文集·文存》卷四《爱国诗人杨无恙》一文叙及杨无恙谢世与享年:“解放后壬辰岁,以肺疾殁……年五十有九。”[8]下册,735这里“壬辰”为1952年,逆推其生年即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前述《张家港名贤》该文正是这样标注,并且还附有一帧写有年岁的杨无恙照片,应该可以确信。某些资料将其生年注为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很可能是在计算时犯了净减的错误。至于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记杨无恙当时“年岁”为四十岁[1]512,逆推其生年为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则恐怕更不足为据。
八、吴瑞汾(第1册,第915页)
吴瑞汾,《总目》据《安徽文献书目》著录其“民国15年排印本”“竹洲泪点图题咏不分卷”一种,但作者没有介绍。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吴瑞汾,“表字”“子鼎”,“晚号颐道人”,安徽休宁人,当时“年岁”为五十九岁[1]530。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除此之外,有关吴瑞汾的资料还有很多。例如已故陈玉堂先生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全编增订本”,即有吴瑞汾小传(编号5403)[9]502,并且还有谢世时间民国三十四年(1945),享年七十三岁。
吴瑞汾擅长绘画。已故郑逸梅先生所著《掌故小札》,其中专门有一篇《吴子鼎之竹洲泪点图》[10]115,介绍该画甚悉。而《总目》著录的此种《竹洲泪点图题咏》,实际上是吴瑞汾纂辑的诸家题咏汇编,其性质属于总集。因此,《总目》本条应当予以删去。
九、汪定执(第2册,第1005页)
汪定执,《总目》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其“民国排印慕云集存本”“攀鳞附翼1卷”等,作者小传实际仅有籍贯安徽“歙县人”。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汪定执,“表字”“允中”,“别号旷公”,当时“年岁”为六十二岁[1]530。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
除此之外,有关汪定执的资料还有很多。例如前及陈玉堂先生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全编增订本”,其中也有汪定执小传(编号5878)[9]544,并且还有谢世时间1955年,享年八十六岁。
十、陆熊祥(第2册,第1223页)
陆熊祥,《总目》著录“陆文灏油印本”“芙塘吟草1卷”,但作者没有介绍。
按陆文灏先生系陆熊祥之子。陆熊祥别集,现今陆文灏先生已重新为之整理为《陆孟芙诗词集》(孟芙其字,后以字行),排印出版(版本详后),《芙塘吟草》即为其中第一种小集。诗词集卷首附有《作者小传》(无页码),可供现成采择。
该《作者小传》,首尾记陆熊祥生卒时间为“一九○○年(庚子)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历12月19日)至“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四日……终年八十四岁”。这里至少出生的年份,《芙塘吟草》“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诗歌《甲戌十月,为家严、慈花甲双庆,谨赋六律,聊表寿亲之意》第三首的首联下句“堕地三朝警耗传”自注“庚子十月,吾乡莠民闹事,时祥生甫三朝”云云也曾叙及[11]41,可以确信无疑。而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记陆熊祥当时“年岁”为三十岁[1]512,逆推其生年为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则显然错误。
根据这里的生年,可知陆熊祥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清朝灭亡时还只有十二岁。并且其《芙塘吟草》现存诗词作品,最早作于“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因此,《总目》本条应当予以删去才是。
附带关于《总目》著录其“稿本”“杞鞠山房诗稿1卷”的陆宝树(第2册,第1217页),作者同样没有介绍,而他正是陆熊祥之父。现今陆文灏先生,也已经将其别集重新整理为《杞菊山房诗词钞》,排印出版(版本详后)。该集卷首同样附有《作者小传》[12]1-2,可供现成采择。
据该《作者小传》首尾标注及叙述,陆宝树生卒时间为清光绪二年丙子(1876)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①陆熊祥《芙塘吟草》“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诗歌《壬午腊月二十二日,恭扶先君灵柩卜葬于宝严杨梅园地新阡主穴,归而感作》四首之二颔联下句“椿凋玉砌黯新秋”自注叙及:“先君于庚辰七月初十去世。”换算作公历为1940年8月13日。参见《陆孟芙诗词集》,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95页。,“得年六十又五”。这里的生年,今人江庆柏先生编著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据民国十二年(1923)排印聊园半野堂编《苔岑吟社尚齿录》而考得的结果也是如此[13]424;上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记陆宝树当时“年岁”为五十六岁[1]510,逆推其生年同样相吻合。而陆宝树、陆熊祥父子同为“虞社”成员,陆宝树还曾经主持社务,该“社友录”所记父子两人“年岁”却一正确,一误差至两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十一、陈 渊(第2册,第1242页)
陈渊,《总目》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其“民国15年木活字排印养吾斋丛著本”“芸窗课艺1卷”等,但作者没有介绍。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一个陈渊,“表字”“伯冲”,“号蠹园”,江苏武进人,当时“年岁”为四十三岁[1]515。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唯历史上陈渊同姓名者太多,目前还不能确证就是此人,姑记以备考。
十二、陈守治(第2册,第1284页)
陈守治,《总目》作者小传仅有字号及籍贯福建“南平人”。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陈守治,记其当时“年岁”为三十五岁[1]536。据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
除此之外,有关陈守治的资料还有很多。所见最为详细的,是其孙子陈用苏先生所撰《先祖陈守治先生往事闻见录》一文,收入政协南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南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14]103-119。其中记载陈守治的生卒时间,具体为“1897年2月25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正月廿四日)”至“1990年9月9日”[14]103,享年九十四岁。他在一生中,曾先后参加约四十个文学社团,“虞社”只是其中的一个[14]109。其他生平事迹和别集著作之类,也都非常丰富,可供小传采择。
唯据陈守治生年推算并结合该文相关叙述,他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清朝灭亡时还只有十五岁,尚未读中学。因此,《总目》本条最好予以删去。
十三、庞树阶(第2册,第1483页)
庞树阶,《总目》作者小传仅有表字次淮及籍贯江苏“常熟人”。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庞树阶,当时“年岁”为五十八岁[1]510。据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又本师钱仲联先生所著《钱仲联自传·学术年表》,“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条记载:“秋,庞树阶先生逝世于上海,我挽以七律一首。”[15]45这样,庞树阶的生卒年就完整了,享年为七十二岁。
另外仲联师所说该七律,可见其《梦苕庵诗文集·诗存》卷五[8]上册,223-224,题作《闻拂云先生病殁海上》,“拂云”乃庞树阶别号。又综合各处资料,可知庞树阶一名树楷,清末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曾保举经济科,民国初年还曾担任常熟劝学所所长,这些也都可以作为作者小传的补充。
十四、单恩藻(第2册,第1509页)
单恩藻,《总目》著录南京图书馆藏稿本诗集、词集各一种,但作者缺少生卒年。
按今人朱德慈先生《近代词人考录》第一部分《悉其生平知其词集》“单恩藻”条[16]152-153,已经依据该稿本《花声月意楼词》卷二《贺新凉》小序“民国辛酉[十年,1921],余马齿六十有六矣”云云,推得其生年为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卒于民国十一年(1922)以后。此外还附带指出《总目》因字形相近而误以“单思藻”立目,并且著录的“词集之卷数”亦误。
又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也有单恩藻,记其当时“年岁”为七十六岁[1]517。由此逆推其生年,与朱德慈先生所考正相吻合;而享年下限,还可以后延九年。
另外曾见杨廷福、杨同甫父子两位先生合编的《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也将“单恩藻”误作“单思藻”[17]673。
十五、洪钟元(第2册,第1676页)
洪钟元,《总目》著录其“民国25年上海明善书局铅印本”“乾园文存1卷”,作者小传仅有籍贯称江苏“无锡人”。
按《乾园文存》一书笔者未曾寓目,但检得民国二十五年(1936)《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第九年刊》“簿录”栏《保管部收到赠送图书登记(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六月)》,内有“《乾园文存》一卷一册,今人尤溪洪钟元、洪建人先生赠”一条[18]39。据此可知,这个洪钟元乃是福建尤溪人。
关于这个洪钟元,今人编纂的《尤溪县志·人物志》专门有一篇小传[19]734-735,介绍其生平甚悉,大略为民国时期曾官福建南平县长、国民党东路讨贼军某部驻江苏南京办事处主任等,1951年4月15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军法处公审枪决。所谓“乾园”,系其在南平县长任内所建,并切合其表字“乾若”。同时他还辑有《乾园唱和集》,浙江图书馆有藏,可为佐证。
另外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洪钟元,记其当时“年岁”为三十九岁[1]536。据此逆推,则其出生当在清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而《尤溪县志》定其生年为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未详所据,也不知究竟当以何者为是,且待日后继续留意。
十六、徐公修(第2册,第1869页)
徐公修,《总目》著录其“民国23年刻朱印本”“读史千咏6卷”等,但作者没有介绍。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徐公修,“表字”“慎侯”,“别号署芸”,籍贯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当时“年岁”为六十六岁[1]518。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五年丙寅(1866)。
又前及陆熊祥《陆孟芙诗词集·芙塘吟草》,“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诗歌有《和青浦徐慎侯七十述怀四律原韵》、《又和四律,再叠原韵》连续两题[11]60-63,前者据注系代其父陆宝树而拟,后者则当以陆熊祥本人名义而作。陆宝树、陆熊祥父子与徐公修同为“虞社”成员,其和诗应该即作于徐公修“七十述怀”当年。由此逆推徐公修生年,正好也是清同治五年丙寅(1866),可以互证。
上述两题和诗,叙及徐公修不少生平事迹。例如前者第四首颈联上句“手拈银髭还咏史”,自注就说:“先生刊有《读史千咏》。”又第三首颔联下句“朝衣犹染汉宫香”,自注则说:“先生曾举孝廉。”[11]61检已故顾廷龙先生主编《清代硃卷集成》,其中还保存有徐公修参加乡试的“履历”[20]29-48,可知他是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科的举人。又根据“履历”开头小传[20]29,徐公修“字迈生,又字品之”,而“慎侯”乃系其别号。唯小传称其“同治庚午[九年,1870]七月初二日生”,按照科举“履历”的普遍规律,这里的年份显然是有意往迟里说,而生日则值得相信。这样,徐公修的出生时间,换算作公历应该是1866年8月11日。
另外,民国十二年(1923)印行的胡渔山《味痴剩墨》,卷八《神交录》也有一篇徐公修小传[21]143,记其当时年龄为“五十八岁”,逆推其生年亦相吻合;又记其曾为“候选直隶州州同”,可作补充;而以“徐慎侯”立目,称其“字公修”,则误。
附带关于《总目》徐公修名下著录的一种《双忠祠唱和录》,从书名来看,其性质似乎属于总集,按体例应当删去。
十七、谈文灴(第2册,第1975页)
谈文灴,《总目》著录其“民国11年谈氏排印”家族丛书《桂影轩丛刊》本“梦石未定稿1卷”等,而作者小传仅有表字称“字祥麟”以及籍贯浙江“海盐人”。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谈文灴,“表字”作“麟祥”,“字[号]梦石”,当时“年岁”为四十五岁[1]529。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又,与谈文灴同为“虞社”以及“南社”成员,亦师亦友的高燮,其《高燮集》第一部分《文选》“传状”类有一篇《谈麟祥家传》,叙述有关情况更加翔实:
既而余与君先后皆尽室来沪上。……岂知又未一月,而君亦旋卒矣。时为戊寅七月二十七日,年五十有二。……父讳庭梧,清光绪己丑举人,博极群书,而尤精于医;余曾为作传,所称“少琴先生”者也。……兄文烜,光绪癸卯举人,皆前卒。……君……出应试,遽以第一人入邑庠。是年科举废,而君以多病,伏处里中,发家藏书读
之,学益大进。民国……尝一长其邑之图书馆,
访求文献,不遗余力。又尝掌教邑之学校,学子
莘莘,无不翕服。①高燮《高燮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87-188页。另其下文叙及谈文灴著述,其中所谓“《圣师录》、《补武原先哲遗著》”,应标点作“《圣师录补》、《武原先哲遗著》”,见第188页。
这里所说谈文灴的谢世时间,“戊寅”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距其出生正是享年五十二岁;其忌日换算作公历,则是8月22日。其他事迹,也可供《总目》采择。
而前及陈玉堂先生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全编增订本”,其中的谈文灴小传(编号11466)以“谈麟祥”立目而称其“字文灴”,刚巧名与字颠倒;又说他是“清末举人”,则显然系因其父、兄牵连而致误[9]1083。而其作俑者,很可能是民国时期丁翔华所著《蜗牛居士全集·艺人小志》卷中“谈文灴”条[22]44。
附带关于《总目》同页下文“谈文烜”、“谈庭梧”两条,作者小传都仅有籍贯。而前及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已分别据谈文烜《凤威遗稿》卷首许清澄所撰传文、金兆蕃《安乐乡人文》卷六所载墓志铭,列有其生卒年及若干字号[13]683。这些传记文章,包括上引《谈麟祥家传》,以及该文提到过并同载于《高燮集》第一部分《文选》“传状”类的那篇《谈少琴先生传》[23]158-159,不但都可供《总目》采择,而且按体例还应当将其篇名之类附录在各作者小传之后。
另外,《总目》著录谈庭梧“英甫遗诗1卷”时,将前述丛书《桂影轩丛刊》写成“桂庭轩丛刊”,则“庭”字当系作者名字牵连而致误。
十八、蔡弁群(第3册,第2342页)
蔡弁群,《总目》以“蔡少铭”立目,著录“民国14年岭东蔡氏排印”《小瀛壶仙馆丛刊》本诗文集三种,但作者没有介绍。
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录》,其中有“蔡弁群”,“表字”“少铭”,当时“年岁”为三十四岁,广东澄海人[1]525。据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又《小瀛壶仙馆丛刊》编者蔡卓勳,同样列名“虞社”[1]525。蔡卓勳字“竹铭”,蔡弁群字“少铭”,两人很可能系父子关系,而蔡弁群后来可能以字行。
唯据蔡弁群生年推算,他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清朝灭亡时还只有十四岁,因此,《总目》中本条最好予以删去。
[1]钱育仁.虞社社友录[M]//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15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
[2]上海市杨浦区志编纂委员会.杨浦区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3]刘瑞宽.中国美术的现代化: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的分析(1911-1937)[M].北京:三联书店,2008.
[4]薛明剑.无锡指南[M]//薛明剑文集:上册.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5]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吴放.苔岑丛书:辛酉卷[M]//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6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
[7]梁一波.张家港名贤[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8]钱仲联.梦苕庵诗文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8.
[9]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10]郑逸梅.掌故小札[M].成都:巴蜀书社,1988.
[11]陆熊祥.陆孟芙诗词集[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
[12]陆宝树.杞菊山房诗词钞[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6.
[13]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4]政协南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南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G].南平:政协南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
[15]钱仲联.钱仲联自传[M].成都:巴蜀书社,1993.
[16]朱德慈.近代词人考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杨廷福,杨同甫.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8]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保管部收到赠送图书登记(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六月)[Z]//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第九年刊.1936.
[19]尤溪县志编纂委员会.尤溪县志[M].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9.
[20]顾廷龙.清代硃卷集成:第195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21]胡渔山.味痴剩墨[M].上海:青年研究学社,1923.
[22]丁翔华.蜗牛居士全集[M]//丁翔华先生遗著.上海:丁寿世草堂,1940.
[23]高燮.高燮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Fragmentary Notes on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Separate Collec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Taking the Members of the Yu Society as the Major Part
ZHU Ze-jie
(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Yu Society,a literary association,was founded in Changshu,Jiangsu provinc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It had hundreds of members in the local place and beyond.The Yu Society Members Book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has an important literature value,which can provide lots of redactions and supplements for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Separate Collec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as main clue,and make it more complete.
Qing poems;writer;textual research;General Catalogue of Separate Collec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Yu Society
I207.22
A
1008-2794(2015)01-0104-06
2014-1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清诗续考”(13YJA751074);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清诗续考”(136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清诗续考”(13NDJC024Z)
朱则杰(1956— ),男,浙江永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