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社会主义及对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启示

2015-03-2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理论生态

高 洁

(重庆交通大学 思政部,重庆 11602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大产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农田的生态平衡与生物的多样性;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废水、废渣、废气的超标排放;第三产业产生的污水、废气、噪声污染等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如何协调三大产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生态产业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热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

1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的速度也不断加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传播虽然创造了巨额经济财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面对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难以两全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生态社会主义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完善、壮大,为解决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1.1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世人把目光转向了科技界,在全球开展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升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创造了空前未有的物质财富.资本家为了追寻利益的最大化,挣更多的钱,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盲目的扩大生产,放肆地开发并掠夺全球资源,最终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首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时隔十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文.该文章表明永无止境的经济增长是造成现今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此文的发表掀起了全世界对环境研究和生态运动的热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环境运动又与民主运动、和平运动、女权运动结合发展,从而成为全球性的绿色社会运动.”[1]蓬勃发展的西方绿色社会运动也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家的高度关注,他们试图融合生态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立场来解决生态问题,寻求新的通往社会主义的方式.因此,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1.2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阶段

生态社会主义从兴起发展至今主要历经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期,被称为“红色绿化”阶段.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绿色党理论家鲁道夫?巴罗和波兰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人亚当?沙夫.这一时期,虽然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口号,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成果.第二时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时期,被称为“红绿交融”阶段.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学者威廉·莱易,法国的哲学家安德烈·高兹,美国的理论家本·阿格尔等.这一阶段,随着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成熟、壮大,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理论也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三时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完善期,被称为“绿色红化”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乔治·拉卡比,英国的大卫·佩珀等学者.这一阶段,学者们“把重点落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生态社会主义进行整改,对资本主义进行彻底地无情地批判,以求生态运动、绿色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和双向互动”,[2]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2 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由本·阿格尔首先提出的生态社会主义历经多年的发展完善后,其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在政治领域力主建立分散化的基层民主制度;在经济领域主导建立适度的经济增长制度等,具体内容如下:

2.1 意识形态领域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促使全球生态环境陷入危机状态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不顾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凭借先进的科技,大力发展生产,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家把这种生产方式推向发展中国家,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安德烈·高兹也直言“资本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的占取自然资源、增加有效投资,使自己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不败者”[3],证实了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

2.2 政治领域

生态社会主义在政治领域主张分散化的基层民主原则.基层民主制度是在社会最底层、最基层发展民主,通过民主自治、民主参与,表达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自由服务.基层民主制度取代了资本主义过分集中的统治工具,为消除生态危机的根源奠定了基础.在社会变革的手段上,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反,生态社会主义主张采用非暴力手段,试图用生态的、和谐的、公正的手段过渡到社会主义.

2.3 经济领域

较早的生态社会主义者提倡发展一种使人口和产品的总量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的稳态经济模式,以期控制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到达经济的零增长.但是这种稳态的经济模式只是设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因此,后期的生态社会主义者提倡在公有制和民主管理基础上建立适度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是适度的,它仅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并且这种适度的增长也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最终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来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尖锐矛盾.

此外,生态社会主义者也从新的视角审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坚持“人类尺度”,确保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一致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他们也描绘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社会公平正义、经济适度理性增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3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启示

生态产业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后的第三代产业.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的生态产业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内,建立一个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集团型产业.此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把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使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规划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5]生态社会主义也追求产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它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方法思路.

3.1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利用系统工程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建构起来的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系统.在我国,农业大多延续石油农业的发展模式,它耗用大量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和原料,具有产能高、效率高、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不施放粪肥、经济效益可观等特点.石油农业虽然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是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也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弊端.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的和谐发展理论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首先,树立农民的生态文明观.在农闲时节,开展农村的生态教育使农民明白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农耕模式.其次,研究、开发并推广无公害的农业新技术.使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在新技术的应用下得到化解.再次,深化生态农业理论研究,同时加强生态农业的规划.建设生态农业的首要步骤就是规划,规划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然后在此前提下展开实践.同时,归纳总结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升华为理性认识,为生态农业的长久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3.2 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依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材料、进行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系统.在我国,工业发展大多采取高投入,低产出,污染重,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发挥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由于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还会给环境排泄大量的废物.有数据表明:“因社会生产而从自然界取得的物质中,被采用的仅为3%~4%,而剩余的96%则以有害物质或废物的形式再一次被抛回自然界.工业国家每人每年平均要耗费大概30顿物质,其中仅有1%~1.5%变为消费品,而其余的则成为对整个自然界有害的废弃物.”[5]如此大的消耗,足以见得我国转变工业发展模式的必要性,生态工业实施的必要性.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经济的适度增长,提倡经济的发展应遵循人本原则,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以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主张与生态工业的本质相一致,要到达此目的应做到:首先,制定衡量工业发展的新标准.新标准不仅以产量的标尺,更以生流程与环境的关系为标杆,以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利益.其次,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有利于生态的发展.再次,完善生态工业的管理体系.此管理的方法分为五类,分别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的生态设计、生态工业园的规划、生态产业孵化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五类方法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3.3 生态服务业

生态服务业也被称为生态第三产业,即遵循适度消费原则,践行勤俭节约美德,抵制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的行为.转生存消费观为发展消费观,建立生态住宅.生态住宅是生态学与建筑学的结合物,既对环境构不成危害,也不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与生态要求相符.虽然勤俭节约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但从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西方的消费观也影响了国人的思想,或多或少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异化消费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诱因.异化消费是超出人们自身需要的消费,这种消费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其结果最终会危害生态环境.生态服务业力推勤俭节约,反对过度消费,与生态社会主义的主张相辅相成.发展生态服务业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应以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经济能力相符;不能过度消费,超额消费.其次,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如在饮食上多吃绿色无公害蔬菜;在出行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综上得知,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本质与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实质相辅相成,都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全兼顾,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生态社会主义具备夯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生态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6.

〔2〕李颖.生态社会主义及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管理纵横,2015.

〔3〕Andre Gorz,Ecology as Politics[M].Boston:South End Press,1980:5.

〔4〕牛二耀,牛耀耀.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启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

〔5〕生态产业_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3775835-3966305.htm l.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理论生态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生态养生”娱晚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生态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