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的原因探析与解决策略
2015-03-20荆兵沙
荆 兵 沙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高等教育研究】
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的原因探析与解决策略
荆 兵 沙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目前我国大学生因创业能力低下而导致创业成功率偏低,追根溯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欠缺;高等教育阶段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模式与市场变化不匹配;政府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政策执行力不足;社会大环境对于创业的认可度低、支持率低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基础教育阶段要普遍开设生涯教育课程;高等教育阶段各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务部门应细化课程设置分支,人事部门应加大师资力量投入;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将政策落到实处,简化大学生创业的手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创业失败保障制度;除此之外,社会各个层面都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能力;生涯教育;培养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和高校教育大众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字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时间激增了411万,近几年基本稳定在每年20万左右的增幅。411万是庞大的概念,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我国每年大概能提供1 300万个就业岗位,而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求职者大概在2 400万人以上。庞大的就业岗位缺口如何解决?相对于大量有工作经验的跳槽者而言,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力大打折扣。众所周知,一个毕业生背后融入了一个家庭的希冀,“毕业即失业”会导致众多家庭希冀的破灭,最终结果必然是社会的不和谐。所以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培养模式等。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是空有热情,成功率低。为什么找到了问题的出口却出不去,原因在于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但仅靠在高校的一点点尝试性的改革就想拥有这样的能力无异于痴人说梦。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另外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于基础教育的培养和实践。只有两手同时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应该自我反思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生涯教育经验,进行大学生创业能力训练,真正使大学生通过高校教育清晰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职业兴趣,提高自我的创业能力。
对于“创业”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美国学者罗伯特·赫里斯认为,“创业就是通过奉献必要的时间和努力,承担相应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风险,并得到最终的货币报酬、个人满足和自主性的,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东西的过程”[1]9-10。复旦大学郁义鸿、李志能提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新颖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2]2虽然中外专家学者对创业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但主要的内容是相同的,即创业是运用一定的能力捕获机会、付出努力追求物质和精神满足的过程。反言之,如果学生不具备创业能力,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那么创业必然会以失败告终,可见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创业能力包括意识和技能两个层面。意识层面指创业精神的培养,包括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意识层面的培养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基础教育是否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技能层面指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社交能力等,技能层面的能力培养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改变。近年来,地方普通高校在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基本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欠缺,高等教育阶段重理论轻实践,政府虽然多方面鼓励但执行力不足,社会大环境对于创业的认可度欠缺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原因探析
1.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欠缺
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事件。”[3]所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间点的学习就可以提高的。舒伯把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都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由一个阶段转换到另一个阶段中常常包括小的循环,即也要经历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过程,也有可能在前进到另一个阶段之前退回到其他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必须完成此阶段的发展任务以便能够进入下一阶段。简言之,就是什么时候就要干什么事情,小至一个创业者,大至一个国家,这都是最低成本的方案。初高中基础教育阶段正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活动对自我及角色、职业等进行探索。这方面美英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有很大区别,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能够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必然能取得长足发展。
美国各州甚至各学校的生涯教育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围绕三个目标:第一,了解自我,掌握社交技能。第二,理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了解并获得工作所需的技能。第三,掌握做决定的技能,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理解生涯规划的过程。[4]美国中学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认知活动和课程材料与资源。在开展认知活动中,学校邀请多种行业的职场人与学生展开讨论,组织学生去工作场所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能力测试,探索职业兴趣。这些探索活动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同时学校还提供课程材料与资源,分别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给出了不同的方案,这些课程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英国教育的成就世界瞩目。为什么只有6 000多万人的英国能够取得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教育显然是有可取之处的。英国在基础教育9~11年级开展系统的生涯教育并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实训体系。[5]英国各个中学开设的生涯课程也如美国一样不尽相同,但基本做法都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认识自我、认识职场、勇敢面对恐惧和挑战的活动。比如Eton College(伊顿公学)开展的行业著名人士职业讲座、Taunton School(陶顿学校)开展的下午茶面对面活动、City of London Freemen’s School(伦敦城市福瑞曼学校)举办的职业和教育前言大会、Oxford High School(牛津中学)开展的求职日活动、工作一周活动、与未来对话活动等。这些活动建立起了一座由象牙塔向职场过渡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到职场生活就在身边,了解到成功的职场生活所要具备的精神和能力,全面认识到自我的能力和缺陷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改变,而这些正是创业所需的意识层面能力的培养。
和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所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几乎可以用零来概括。我国学生主要进行的是文化课程学习,所有的课程都在为高考等各种考试做准备,在学生的自我认知、兴趣探索、职业探索、专业探索方面几乎没有深刻的探究和认识。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中学阶段是职业认同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缺乏对自我、角色及职业的探索会导致学生在最终选择职业时的盲目,而处在盲目选择状态下的学生创业能力几乎为零。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欠缺。
2.高等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创业教育最早的国家,个人创业为美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美国“考夫曼企业领导中心”在1999年6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每12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期望开办自己的企业,91%的美国人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6]37-38美国大学生创业率之所以高,是因为高校具有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社会各界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支持创业的政策。实践证明,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美国的创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要帮助大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而是真正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7]其次,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十分雄厚,除高校自己选拔的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外,还会聘任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学和研究人员,这些人熟知创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能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最后,美国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
日本经济在亚洲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地位的取得和日本大学开展了成功的创业教育密不可分。为了培养日本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日本创业研究中心提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培养框架:创业素质(心理素质、非心理的智质和知识)+通过“成长的经历、家庭状况的教育”树立企业家精神+通过官、产、学的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创业外部环境。[8]在这个培养框架中,囊括了家庭、社会、政府、高校长时间的通力合作,这种全方位的培养策略和英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培养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为实体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顾问、职业经理人、投资人、行政机关人员等)几乎可以占到同等比重。师资力量的这个配比充分表明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重实践、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3.政府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政策的执行力不足
当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办理营业执照时注册资金允许分期到位;适当免征企业所得税;提供额度在5万元左右的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政府与大学合作在创办创业孵化园时给予政策支持等。各地根据中央政策也出台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政策,如广州的“两免一减”政策等。从中央到地方,这些政策在为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提升创业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各地人社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沟通联系不足,许多政策不能够宣传落实到位,导致创业大学生融资难度大,创业活动难以开展。
4.社会大环境对于创业的认可度低、支持率低
一方面,我国居住在农村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究“学而优则仕”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多数农村人将孩子送到大学里都希望他们将来能够跟政府、跟体制挂上钩。这种希冀使得约一半的中国人对“创业”这个词从骨子里是排斥的。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城镇化的普及,大多数人的就业观念在逐步改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配合学校的灌输式应试教育,家庭教育在开放性上也大大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现实中,大多数中国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总喜欢从家长的角度替孩子做主,让孩子从小缺乏独立处事的精神,这种过分依赖家庭的心理,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而课程内容的选择又是重中之重。所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首先必须从课程设置上入手。
1.基础教育阶段应普遍开设生涯教育课程
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教育理论,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到高中)应加强对学生兴趣、能力和个人需要的重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职场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对自我的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将生涯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一至初三)开设,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来规定创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发展方向。在大方向统一的前提下,各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对自我的探索认知已经相对成熟,这个阶段可将创业课程作为选修课重点培养有创业能力、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建议在高中阶段设立专门的生涯教育指导中心,该中心将主要负责教师培养、开展课程教学、组织生涯教育活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除此之外,该中心还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生涯困惑辅导,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展自我个性,了解将来的职场及其所需的技能。这样的机构如果能够在广大中小学建立并开展工作,对于将来大学生创业能力意识层面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高等教育阶段应细化课程设置,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设置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课时为22课时,教师主要来自一线毕业班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随着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台,该校也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基地的建立,充分说明了高校对培养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重视,但重视程度还应进一步加强。鉴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欠缺,高校的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加细化。
首先,建议我国高校学习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大一第一学期把创业学、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概论、创业法律基础、创业管理学、创业个案研究等课程作为必修基础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开阔学生创业的视野,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确定四年后的发展方向,并对学生是否适合创业进行分类。其次,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的不同开设更符合专业特点的创业选修课,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突破专业限制,跨专业进行创业选修,学校也可根据地域特点开发出有学校特色的创业选修课程。此课程适合开设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再次,创业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人职匹配原则。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匹配的,最匹配的才是最优的选择。[9]最后,在大四阶段,理论课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力度。学校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成功人士兼职教学并对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场人约谈、模拟创业、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实战经验;引导有条件创业的学生积极创业。
在师资力量的储备上,目前大多数高校担任就业指导的教师都是一线辅导员,而一线辅导员由于日常杂事较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提高;再加上大多数辅导员都比较年轻,有创业经验的少之又少,没有经验空谈只会导致这门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高校就业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教师培养,挑选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同时聘请优秀校友、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和研究人员以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性。
3.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对河南14所高校360名创业大学生案例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创业资金来源上,49%的大学生靠父母资助,37%靠朋友资助,13%靠银行贷款,2%靠政府支持。[10]这组数字不仅能反映出河南大学生创业资金获取政府资助难的问题,应该说这在全国都是比较普遍的,而且也能充分说明政府政策落实上还不是很到位。所以,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政府应进一步简化手续。大学生在进行实体创业时,政府在贷款问题上也应进一步简化手续。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失败无可厚非,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在大学生创业失败时,政府须从社会保障制度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助其再次创业的目的。
4.社会大环境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
配合基础教育阶段生涯教育的改革,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一大分支应承担起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责任。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分担家务、参加勤工俭学等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融入家庭的日常生活。在创业教育中,企业作为社会环境的又一大分支应承担起主要的协助作用。比如捐资成立生涯教育中心、创业教育中心,经理人担任创业指导导师,为学生提供经验指导、技术支援、信息咨询等服务。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起中学、高校、政府、家庭、企业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才能提高。
[1] [美]罗伯特·赫里斯,迈克尔·彼得斯.创业学[M].王玉,王蔷,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郁义鸿,李志能.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许敏.舒伯的发展理论在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4):17-18.
[4] 韩永敏,徐学莹.美国中学生生涯教育探析及启示[J].教育观察,2013,(3):83-86.
[5] 刘晓倩.英国中学生涯教育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6):28-32.
[6] 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7] 段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 梅强,张夏蓉,毛翠云,等.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等教育管理,2013,(7):79-83.
[9] 李万锦.关于人职匹配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38-40.
[10] 韩俊杰.政府支持不给力,创业教育不实用[N].中国青年报,2012-02-20(9).
【责任编辑 曹 静】
The Research on the Reason of College Student’s Poor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JING Bing-sha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is low, which leads to a lower business success rate.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lack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during the basic educational stage when tracing origins. Higher educational stage lays emphasis on the theory study but contempt practice and apart from that,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insufficient teacher, unmatched educational mode and market change, inadequate governmental executive force to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 to start a business, low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rate to entrepreneurship from society.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o offer career educational curriculum in general educational stage, the leader of which in higher educational stag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Academic departments should refine the curriculum branch and personnel departments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eacher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education support for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implement the policy, simplify students’ start business procedures,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business failure protection system. Apart from this, all levels of society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its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co-working of schools, government, society and entrepreneurs.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areer education; educating strategy
G646
A
1009-5128(2015)24-0032-04
2015-06-08
荆兵沙(1977—),女,陕西蒲城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