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圳新产业和爱尔眼科投资医疗市场的比较分析

2015-03-20陈洁璟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爱尔眼科医院准分子

陈洁璟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基于深圳新产业和爱尔眼科投资医疗市场的比较分析

陈洁璟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目前是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其中,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一方面能够发挥民营资本的新兴力量为社会建立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广大国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投资者也能从中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通过对眼科医疗行业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公司深圳新产业与爱尔眼科的比较分析,得出两者所代表的投资模式哪一种更适合当前及可预测的未来的医疗环境的结论。

新产业;爱尔眼科;医改;投资模式

深圳市新产业医学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专业化从事眼视光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投资、经销、租赁、技术服务和项目咨询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是国内首家投资引进大型激光医疗设备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服务并进行连锁经营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先后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与深圳眼科医院、北医三院、海军总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合作,在北京、深圳、西安、温州等大中城市开展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服务,在此投资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又收购美国代表先进技术的LASERSIGHT公司,为国内提供PRK/LASIK设备和耗材的销售、设备租赁、设备保养维修、全面技术支持和项目咨询等服务。自1993年第一台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引入中国以来,Lasersight的产品连续14年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截至2006年,新产业公司已拥有50多家PRK&LASIK诊疗中心。然而2006年以后,LASER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却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销售不振,新产业公司也基本停止了建立新的PRK&LASIK诊疗中心。

我们再看与新产业公司同时期的另外一家企业“爱尔眼科”。1997年,长沙人李力在东北接下了一个医疗项目——白内障中心,这是一家与沈阳和平区人民医院合作的项目,经营模式与新产业公司的PRK&LASIK诊疗中心基本相同,而且都是眼科项目。2001年,政策进一步放宽,创业者抓住机遇,在沈阳和平区人民医院内打出了“爱尔眼科医院”的旗号。从承包门诊赚到第一桶金到开办“院中院”,爱尔完成了第一次战略大跃进。一年以后,爱尔在长沙和成都的眼科医院先后降生。2003、2004年新开医院分别为两家和三家。至2013年,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已成长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眼科医疗机构之一,已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40多家专业眼科医院。

一个是拥有眼科界最多的PRK&LASIK诊疗中心,一个是眼科行业最大的眼科医院连锁机构,两家成立时间接近,从事的业务也几乎相同的公司,数年后交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卷。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家长期位居行业第一的新产业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衰败?又是什么原因爱尔眼科短短数年能成长为行业第一的眼科机构?本文通过对两家公司的经营模式、战略发展方向的对比分析,为今后的民营资本投资医疗行业提供一些借鉴。

1 民营资本参与医疗投资的经营模式发展历程回顾

1993年,北京同仁医院引进中国第一台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本设备由北京雷赛科技有限公司与同仁医院共同出资购买,并成立PRK诊疗中心,经营利润由两家按比例共享,设备生产厂家是美国Lasersight公司。本中心的成立开创了民营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新模式,它降低了公立医院购买新设备的投资风险,提高了医院更新设备、投资新项目的积极性,改善了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民营资本的介入,极大的活跃了医疗市场。同仁医院PRK诊疗中心总投资额500余万元,第二年的营业额便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毛利润更是高达70%以上,高额的投资回报率极大刺激了全国眼科的发展。

新产业公司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公司成立以后迅速的成为了眼科行业的领军人物,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多家PRK&LASIK诊疗中心,并于2000年,公司收购了美国Lasersight公司。Lasersight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技术实力,是全球眼科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领跑者。早在1992年,Lasersight在全球第一家研发出小光斑飞点扫描技术,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取得该项技术专利权的眼科准分子设备制造商。Lasersight公司的小光斑飞点扫描技术、三维立体定位的红外制导眼球跟踪技术、三维立体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被国际眼科专家公认为当时实现个性化切削的最佳技术路线。Laser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搭配Lasersight三维立体角膜地形图工作站成为了当时的眼科界最佳选择。可以说,直到新产业收购Lasersight公司,两家公司的发展都非常顺利,业绩也都非常好,2000年以后,新产业公司加快了合作中心的建设,激光设备在中国市场每年的交付数量都位居第一。

2006年以后,以爱尔眼科医院为首的民营眼科专科医院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极大地压缩了新产业公司的生存空间,而新产业公司又没有及时的调整投资方向,其行业地位一落千丈。

2 新产业公司业绩突变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新产业公司的合作模式竞争不过爱尔眼科的设立专科医院的经营模式呢?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战略失误

在20世纪90年代,新产业公司通过与公立医院合作建立准分子激光中心赚的盆满钵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Lasersight的收购,这也是首例国内眼科医疗机构对国外设备厂商的收购。2001年,Lasersight准分子激光的到岸价大约110000美元,而到了私人投资机构手中价格是2800000元人民币以上,如果是公立医院购买,价格会更高,可见当时的销售利润之丰厚。但是收购以后,新产业公司至少犯了两大战略错误:

首先,由于国内市场对准分子激光设备的需求非常旺盛并且销售利润相比欧美市场又丰厚很多,而Lasersight公司对设备的交付能力有限,所以产品优先供应中国市场,而其传统的市场包括美国市场却慢慢的被其它品牌占据,这导致公司过于依赖中国市场,当几年后新产业公司在中国市场败北后,直接后果就是美国Lasersight公司破产。

其次,新产业公司在2000年收购Lasersight以后,本来是一次调整发展方向的契机,而其还是固守之前的模式,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导致其在眼科市场越来越被动。

2.2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医疗消费心理的变化

十几年以前,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还是卖方市场,绝大部分的患者都很“听话”、很“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也导致了部分职业素养不高的医务工作者为了金钱利益而伤害患者的切身利益。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加上公民的法律意识觉醒,而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变又滞后,所以就导致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医院的合作科室也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其科室管理又相对复杂。以新产业公司的准分子激光中心为例,其合作单位绝大部分是当地比较大型的公立医院,新产业公司投放所有设备,在合作的项目中占据大股东的地位,但是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医院的员工,新产业公司并没有人事权,而这些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在公立医院工作,不免沾染公立医院的一些不太好的习气,这为后来患者倾向于选择私立医院埋下伏笔。

2.3 小型投资机构的涌入引发激烈竞争

在合作模式出现后的头几年里,由于市场竞争还非常小,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也远高于其它科室,所以公司与一线工作人员的关系比较和谐,当时的医患矛盾也比较少。可是到了后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严,相应法律法规滞后,小型的公司大量涌入。这些公司资本实力不强,所以就选择一些价格便宜的设备,比如国产机或者二手机。这些小型投资机构的进入带来了很多不良后果:

(1)价格无序竞争。因为其投资成本低廉,所以手术费定价非常低,打乱了原有的价格体系,致使新产业这样的公司也只能降价与其竞争,引发的结果就是病源减少,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本,由此也引发了公司与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矛盾,致使管理更加混乱;

(2)医患矛盾加剧。由于小型机构的设备成本低廉,维护保养不到位,致使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医疗事故率上升,而患者的维权意识又逐渐增加,导致此手术的安全性在国内备受质疑。

2.4 丧失转型契机

其实,在小型投资机构涌入几年里,新产业公司作为行业内一家大型公司,正是树立行业口碑的最佳时机。但是,由于管理上的掣肘,一线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眼前利益,甘愿堕落。这种自杀式的短期行为致使2000年以后,新产业公司投资合作的准分子激光中心,大部分都处于亏本状态,疯狂地建设合作中心也加速其衰亡。在其走下坡路的几年时间里,由于激光中心的医疗事故率居高不下,也极大的损害了Lasersight准分子激光的品牌形象,虽然其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第一,但在医疗界甚至普通的病患者眼中,已成为廉价、低端、性能不可靠的象征。2006年以后,Lasersight的产品年销售量已经非常小,在中国市场形象不佳,而欧美市场由于其连续多年不重视,也已经萎缩。而新产业公司自身的消化能力也变得有限,逐步停止了新的合作中心建设,公司逐步走向了平庸。

3 爱尔眼科迅速崛起原因分析

3.1 模式创新

反观以爱尔眼科为首的国内连锁眼科医疗机构,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新产业不同的是,爱尔眼科的发展方向是建立自己的眼科医院。

爱尔眼科有几大优势:一是模式、二是管理、三是技术、四是品牌。爱尔眼科在实践中摸索出“三级连锁”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第一级放在上海,定位为技术中心和疑难会诊中心;第二级设在省会城市,定位是利润中心;设在地级市的三级医院是“客户中心”,面向最广大的患者提供“验光配镜”和常见眼疾的诊疗,将疑难病输送到上一级。“三级连锁”模式非常适于中国地广、人多、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另外,各地都有“省情”、“市情”、“人情”,通过收购或股份合作等方式可以把“地头蛇”拉进来,使本地的业务“顺风顺水”。

正是因为有了好的经营模式,爱尔眼科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截至2007年,爱尔眼科已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设立了19家连锁眼科医院,2008年的门诊量累计达63.11万人次,手术量为6.64万例,门诊量、手术量均处于全国同行业首位。甚至可以说虽有局部对手,但无全国对手。

3.2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

管理方面,爱尔集团的管理团队均具有多年眼科医疗行业从业经验,对行业的特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有着准确的把握。针对单个医院的管理,采取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有机结合的方式,该公司各连锁医院均实行CEO负责制,医院CEO由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担任。同时,每家连锁医院均配备一名由眼科专家担任的业务院长,负责医院的医疗业务、质量控制、学术科研等工作,为医院的专业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集团公司在技术领域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为公司医疗发展方向及医疗战略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3.3 强化医师队伍建设

在医疗技术方面,爱尔非常注重医师队伍建设,鼓励学术和科研,集团在2006年和2007年相继创办了《屈光手术学》、《爱尔眼科杂志》(季刊)等眼科学术杂志,学术影响力逐步显现,为公司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8 年 4 月,由于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的良好表现,长沙爱尔被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认定为教学医院。

3.4 引进先进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方面,爱尔在设备配置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方针,不断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眼科诊疗设备与相关技术,使得公司当前的眼科诊疗设备在种类、数量及先进程度等方面均居国内前列,其中多种设备为国内首家引进,如无限视觉系统 Infiniti超声乳化仪,Intralase 飞秒激光角膜系统等。同时,公司与多家国际知名眼科设备生产商(如美国爱尔康、美国博士伦、美国AMO,德国蔡司、日本尼德克、日本托普康等)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生产商将公司指定为其在中国大陆的设备及相关技术培训基地,大大增强了公司对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

3.5 建立品牌优势

2006 年 4 月,在《人民日报》下属《健康时报》主办的“全国最具实力特色专科医院”评选活动中,爱尔眼科当选为“全国最具实力特色眼科医院”,可以说爱尔品牌已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医师的认可。

4 比较与总结

从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在2000年以前,新产业公司具备巨大的优势,其巅峰就是收购Lasersight公司这一标志性事件,如果此时公司能够抓住机遇,调整战略发展方向,相信在之后的行业内还会有一席之地。而当时的管理者却认为,准分子激光项目是整个眼科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事实也确实如此,例如爱尔眼科集团最大的医院武汉爱尔,2012年营业额2.1亿,其中准分子激光项目1.25亿,占比60%),所以新产业公司管理层决定,加快推进准分子激光合作中心的建设,相比投资综合性的眼科医院,建立合作中心投资小,见效快,投资回报率高,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赚钱的项目符合公司的利益。

造成两家公司选择截然不同的决策的原因是新产业公司的管理层没有看清医疗市场发展的方向,最终,因为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准分子中心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幻灭。因此,这种模式注定不会长久。2010年,卫生部门也正式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公立医院对外承包合作科室,规定的出台,也彻底终结了新产业公司的合作模式。

我们现在假定:如果新产业公司当时能够转变思路,全面建设综合性的眼科医院,那么,相对于竞争对手,是具备很强大的竞争优势的。毕竟这是曾经在业内唯一一家拥有国外设备制造商的公司,其设备长期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用户群中又具有良好的口碑。如果他的医院成功设立并运营,另一方面还能促进设备在市场的销售(那些能够进入大型医院的设备总是具有良好的市场)。

最后我们发现,以爱尔眼科为首的专科医院的成功说明,专心做好优质的医疗服务,在目前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国情下,更容易取得成功。

[1] 刘巍.价值链视野下爱尔眼科医院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视野:企业管理版,2013,(9):38.

[2] 陈龙.当代中国医疗服务公私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3.

[3] 庹晴.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4] 金嫣.中国新医疗改革中蕴含的投资机会[D].上海交通大学,2010.

(责任编辑:张振家)

Study on Private Capital's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ional Health Care Reform

CHEN Jiejing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430080, Hubei)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medical system refor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medic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the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For one thing, private entrepreneurs, as an emerging force, can provide excellent medical facilities for society. As a result, better medical care will be supplied for the society. For another, investors will make more profit on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henzhen New Med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and Aier Eye Hospital Group Co., Ltd.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hich mod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and future healthcare environment.

New Medical Industry; Aier Eye Hospital; medical reform; investment mode

2015-01-23

2015-03-31

陈洁璟(1981~),女,讲师,法学学士,管理学学士.E-mail:cjj8129@foxmail.com

F272.3

A

1671-3524(2015)02-0062-04

猜你喜欢

爱尔眼科医院准分子
勘误
“编外莆田”爱尔眼科
眼镜店与眼科医院的合作之路
豪雅青少年眼视光白皮书第三站到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HOYA Vison Care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爱尔眼科:成长的烦恼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护理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308nm准分子光治疗36例白癜风患者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