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深层扩展:矫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技术

2015-03-20辛斌

武陵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咨询师来访者潜意识

辛斌

(湖南文理学院 师范教育部,湖南 常德 415000)

人格深层扩展:矫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技术

辛斌

(湖南文理学院 师范教育部,湖南 常德 415000)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严重性、复杂性困扰着学生工作者。人们不断探索各种心理干预与矫治的技术。实践证明:在深层心理学和本土深层文化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由“共感”“归本”“显现”三个技术环节所构成的人格深层扩展心理矫治技术对帮助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较快恢复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格深层扩展技术

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社会媒体的传播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长期与大学生心理进行深度接触的高校心理咨询师,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严重性及其矫治的艰巨性深有感触。在多年矫治各类异常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真正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切实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除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科学协作、合力应对外,还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治疗理论和技术,而这样的理论和技术必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得到的,并在实践领域被证明有效。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我们有三点体验尤为深刻:其一,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往往以相应的人格问题为基础。其二,要有效矫治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达到标本兼治,就必须涉及人格的调适与整合。其三,人格的调适与整合,对已经成为准成年人的大学生来说相当困难,欲使其人格有所改变甚至发生较大的变化,必须从人格深层结构入手。

具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征:由于过分追求完美,或过分内向、隐忍,过分在意自己的形象及别人的看法,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内向被动、自我封闭、沉默寡言、敏感多疑、悲观厌世。我们对近些年因为面临严重心理困境而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大学生进行了“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问卷”测查,发现他们在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方面分值偏高,与一般大学生得分情况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有心理障碍者都有人格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辅导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人格的深层扩展上。

人格是从个体幼时就开始形成,往往到了大学阶段人格状态已基本定型。试图改善那些造成心理障碍的人格体系一般是很困难的。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专家面对基本定型的人格都感到棘手。国内外关于人格的定义非常多,但大多倾向于将它看成个性,即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1]。我们对人格的观点更强调其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待环境和事物时所显示的稳定的态度及行为特征并由此构成的独特精神面貌。在这种精神面貌之下,则潜隐着复杂的动态的人格结构。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每个人意识之中存在着代表自我放纵的本我、考虑现实性的自我和强制执行严格道德准则的超我三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状态。内在人格的自然动力与制约人性发挥的社会准则之间的冲突常常潜藏在潜意识之中,不为个体所理解,但总能通过个体的习惯性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对人格的调适就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让深藏在个人无意识甚至集体无意识中的社会人格及原型等与个体的内在本体进行深度交融,重建和谐的内外环境,然后显现于外,从而达到整合人格、实现人格深层扩展的目标。

因此,当我们将治疗的视角投向了来访者潜意识深处并将个体的自然属性、深度的精神取向与社会深层文化结构联系在一起时,心理咨询往往在缓解个体内心紧张、扩展个体积极和谐人格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我们不采用常用的“塑造”和“培养”概念,是因为这些概念里面忽视了已有人格的因素,而且“塑造”概念本身也缺乏对人格的深层理解。采用“扩展”这个概念,是因为涉及到意识多层面特别是潜意识扩展的内涵,人格扩展即以各种显形或隐形手段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人格进行改造和培养,使之建立起健全而协调的人格体系。所以我们强调“深层扩展”而不是其它。“人格深层扩展”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由“共感技术”“归本技术”“显现技术”三部分所组成。简要阐述,就是指相互关联的个体之间通过深层心理的交融,在共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重建和谐的内外环境,从而解除个体的偏执等认知错觉,对人生意义产生新的感悟,然后在现有人格的基础上,展现人性深处潜隐的多种人格特质,并协调各种人格特质平衡发展,使个体身心健康成长。

一、共感技术

共感技术在咨询初期阶段开始运用,并贯穿整个咨询过程。具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由于人格方面的一些特点,一般存在与人沟通不畅的问题。他们不太相信别人,不敢将自己的问题展示出来,因此不容易接受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时,咨询师与其关系也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往往决定了咨询的成败。从我们的咨询实践来看,咨询师与问题大学生之间的咨—访关系体现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及同理心、共情等一般咨询关系上。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有效地影响来访者,我们采用了共感技术。共感,其目的不仅是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咨访双方在潜意识层面相互沟通与影响。让咨询师的爱心、安宁、平静“透(渗)入”到来访者混乱的潜意识领域,使其深层人格结构逐渐平衡和稳定。

为了在潜意识层面与来访者保持联系,必须在内心体验上维系双方紧密的联结。几乎所有的深层心理学工作者都赞同潜意识层面的沟通应以情感为先导,没有情感的参与,内在潜意识的交融是不容易进行的。在长期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关爱、乐观和安宁等这样一些情感最有利于双方潜意识认知结构与态度的交融。

1.对来访者的关爱是共感发生的基本前提。当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开始接触,咨询师首先需要表达的就是爱:“治疗过程要求爱——这是一种纯洁的、无条件的爱,它可以给患者带来深切的慰藉、平静、信心和内心的安详,带来治疗疾病所必须的一切条件。”[2]正因为此,咨询师一旦接手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那么就应该将这一学生纳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在这名学生的恢复成长阶段,他(她)将成为咨询师生活中的一员,学生随时保留着主动与咨询师交流的权利,咨询师也可以随时向他们追问生活的情形。这一点可能违背了某些一般性的咨询原理,但实践证明确实有效。这些年来,运用这一技术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还从未遇到一例无法沟通的来访者。我们可以这样看,没有爱,便没有动力,便缺少了心灵感染的力量。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爱莫大于至亲”,而感应大都发生于至亲之间。同理,只有当一名高校心理咨询师以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学生接触后,学生才能自然地向咨询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是一种共感的力量。

2.咨询师的乐观心态是共感双方推进心灵探索不断深入的动力。咨询中应坚持乐观的心态,不能以一种发现问题、感受消极人格的心态去接触来访者。正如瑞士精神心理学家丹尼什所言:“要成为治病救人者,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同我们所有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接触。治疗者看到每个人的生命、目的、美、诗意和神圣性,他要给予患者力量、希望、对生命的热爱,并帮助患者利用一切现在的能力和机会去获得健康。”[2]当一名咨询师以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来访者时,咨访双方的潜意识很容易发生共感体验,来访者容易打开心扉。如果咨询师一开始就以迎接问题者的心态面对来访者,此时无论怎样发挥同理心或者共情的作用,咨询师的影响力都不会很大,来访者不容易在短时间里就与咨询师心灵交融。所以咨询师首先要意识到其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他内在的生命、目的、美和神圣性。这样,咨询师本人充满了强大的咨询动力,更能增强来访者扩展自我人格的信心。

3.安宁的心态是共感能够持久作用于咨访双方的一般心境状态,也是人格深层扩展技术全程运用中要求的主体心态。在人格深层扩展的各个阶段,咨询师最普遍的情绪状态就是安宁。在咨访双方潜意识的沟通过程中,内在的安宁心境使潜在沟通得以深入和持久,人格的积极整合来得更快。来访者的潜意识领域是不安宁的,因此,首先要求咨询师个体的内心安宁,这是成功咨询的首要条件。当一名心理咨询师内心混乱不安时,是坚决不能接待来访者的。只有咨询师的心境安宁,才能使来访者心态逐渐平静下来。

为了在咨询的初期阶段就开始表达关爱、乐观、安宁的心情,同时让咨访双方得以很快实现心理的共感,往往采取一系列小而实用的技术:“镜像技术”“双人格技术”“隧道视觉技术”“深层心理解析技术”等等。如“镜像技术”,就是为了使咨询师对来访者高度注意,将咨询师的意识和潜意识能量投入到来访者的“心理场“中。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特别留意来访者的表情、体态和动作,然后在这些方面很自然地与来访者保持一致,把咨询师当成来访者的镜像,来访者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潜意识一定会产生某种感应。总之这些技术的运用往往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咨询师的影响力“渗入”到来访者的潜意识领域,既使来访者明确自己问题的深层心理原因,也使其混乱的内心世界安宁下来。这种技术的有效运用最根本的还是咨询师个人人格的修养。当一名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咨询师想真正介入到一个人的灵魂系统时,此时个人的修养不仅仅关乎个体自我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与另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已经息息相关,此时自己的人格扩展极为重要。

二、归本技术

多年的咨询经历使我们对产生了严重心理障碍的来访者有许多规律性认识。如具有神经症性问题的大学生,常常有超出个人支配力的欲望与追求,生活在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冲突里;或者从小在成年人的过度引导与干涉下,自我意志被他人取代,当他们需要支配自己的生活时,却失去了内在自我的力量,不知道真正的自我在哪里。要想矫治这类问题大学生的人格,就必须从其内在认知结构入手。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其回归到本体上来。意大利本体心理疗法的创始人安东尼奥·梅内盖蒂将本体视为个体生命与自我个性相关的自我认知准则,它是“每个人内部都有的一个核心”,“是生命载体的核心,它又是人体本能的、感觉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心理秩序的基本准则”[3]。我们这里所指的本体与此相关,但不相同。这里所谓的回归本体,就是指认识生命的内在意义,领悟人活着的本真价值,体验当下自我的存在,将造成情绪困扰的多种念头放下来,最终使个体深层心理中的真实自我展现出来。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的步骤,也是最难的阶段。“罗洛梅指出,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特点就是自我存在意识。人的自由选择能力、个体与社会的整合均依赖这一特点。获得自我存在意识就意味着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他认为只有个人的自我存在意识才能使个人的各种经验得到统整与连贯。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也应当视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是否感觉真实或有价值而定”[4]77。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定位的关键期,他们有抱负,有追求,可现实往往给他们的又是诸多不如意的信息,因此他们的现状与期望相距甚远,其个体常常感觉到自我不断失去控制与支配现实的能力,逐渐失去了自我的同一性。正因为这样,他们大多陷入了一种“朦胧性的忧郁情绪”状态中,常常有说不出的抑郁、焦虑、恐惧、敌意等等。也就是说他们形成的“自我存在意识”出现了混乱或异化,与现实的统一关系逐渐瓦解。所以,引导来访者回归本体,这是整个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成功与否,与来访者的认知结构和领悟力有关,也与咨询师本人对本体的认知及体验相关,更与咨询师的引导技术相关。归本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接纳自我与周围世界,回归当下。有心理障碍大学生,存在状态有多种表现,较为常见的两个方面:一是大脑内的冲突激烈,各种观念交织,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烦恼、易激惹、强迫等神经症性状态,严重情形下个体根本无法控制。因此,他们饱受神经症性问题的折磨,无法摆脱这种大脑功能失调的状态,不仅仅影响学习与生活,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极端行为,如自杀。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是,在过去的成长道路上,由于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可能没有获得应有的肯定与强化;或者得到了更大的超越自我理解力的鼓励;或者被成年人代替了他们的自我意志。总之他们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来干什么,不敢面对现实的各种挑战,他们躲了起来。而且更糟糕的是许多人还失去了求助的动力,一般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他们的效果很有限,引导这些大学生归本的过程往往异常艰难。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归本引导时,首先应引导他们接纳自我与周围世界,甚至包括自身的症状。在从事人格深层扩展的心理学工作者眼里,来访者的症状也是一种资源,正是症状的表现,提示了来访者人格的冲突,或者显示来访者正在偏离人生正轨。其次,引导他们保持与当下的联系,深刻感受与现实接触的真切体验,重建自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通过这些自我体验和自我认识来回归本体,探寻到深层人格中的自我中心,并依赖于此展开健康人生。上世纪20年代,日本的森田正马创立了森田疗法,对神经症性患者,倡导“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念,就是接纳症状,活在当下,体现了深刻的东方禅学思想,这种疗法对严重神经症者有一定的效果。实际上,森田疗法的原理也体现了归本思想。人格深层扩展技术中的归本,在于引导大学生们顺应社会、顺应自然、顺应自我,从而获得关于生命本体的觉知,由此消解各种神经症或类神经症状。

2.回归自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是最直接最紧密的,可是,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严重心理障碍者与自然的分离现象很突出,而且对自身表现出来的自然性也不敢承认了。“我们(从小)所听到的那些故事使我们清楚看见自己在生活中自然位置的能力变得迟钝。它们使我们产生对自我、我们的身体和其他方面扭曲的意识,使我们很少能意识到自己的自然能力、品质和功能。它们使我们变得害怕和不安全”[5]。当下,许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与大自然分离的状态,他们被功利化的教育挤压进了狭小的空间里,所以他们对自我本体性的感知十分扭曲。当代大学生经过了应试性的高考拼搏后,内心普遍空虚,缺少生机,身心上自然性的体验越来越少。因此引导大学生归本,也要引导他们与自然重合,尊重自我的自然性本体,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让他们体验到内在自我的圆融、统一与快乐。

3.回归平凡。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从小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超相”(就是一种超越了真实自我、指向完美崇高的虚幻形象。这种“超相”总是和荣誉、地位及超强力量等相关联)。因此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以及自己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与人相处或做事往往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以自我的超迈想象代替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进入潜意识层面。也就是说由于个体对于社会性中的“超迈”“完美”“卓越”等等过度关注,对个体内在自我基本忽视,从而使潜意识中的各种人格结构出现了混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神经症性甚至精神病性问题由此大量出现。此时,引导大学生归本,就要引导他们回归平凡并接受作为一名普通人的真实存在,使其个体内在“超相”人格逐渐化身为“凡相”(普通而真实的内在自我形象)人格。“凡相”人格,是笔者在多年的咨询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人格特征,是相对具有“超相”人格大学生来说的一种人格。“凡相”人格是指一个人将自我形象定位在一种普通而平凡的形象上,没有过大的理想与追求,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且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自然性与社会性在身心上比较统一而平衡。不压抑自己,率性而为,生活节奏比较平淡而从容。实际上这种“凡相”人格特质,潜隐在每个社会人的内心。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在具备人类思想之前,个体均依赖“凡相”而生存。在我们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无论是智能优异者或者普通的来访者,在接受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的生存意识,“凡相”人格逐渐在生活学习的多方面表现出来后,内心的压力会减少直至消失。

为了让来访者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各种人格结构和原型重获和谐,感受本体的自然、轻松和快乐,在心理咨询中要根据不同来访者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技术。具体来说有“内观整合”“命运冲击”“阴影接纳”“魔王争雄”“正念体验”等。比如在进行“命运冲击”训练时,对来访者及其赞赏的人进行命运演绎,将各种可能的结果通过一种意象化的引导技术展示给来访者,对其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淡化自己的多种执着,让心灵轻松。此外还有东方冥想领悟方法和灯箱绘画、沙盘创作等方法使心理患者的意识与潜意识得以贯通,达到领悟本体、重建内在和谐人格的目的。

实际上,心理咨询和治疗到了这一境界,来访者的诸多症状逐渐消失,咨询过程基本上可以结束了。但是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来访者由于受到当代物欲性、竞争性社会现实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问题还是有可能发生。而且,有些来访者由于过度依赖归本的体验,在现实社会面前,个体消极处世,无欲无求。他们的心理障碍消失了,但生活的动力却可能有所缺失。因此,人格深层扩展技术在对来访者进行归本训练后,还要通过人格显现技术对其进行深度干预。

三、显现技术

当个体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被来访者真正意识到,而且给个体带来烦恼的偏执被瓦解以后,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已基本解除,意味着人格的深层整合已经基本完成。“荣格观察到,那些成功地使自己摆脱了生活问题的缠扰,达到心理发展和整合的更高层次的患者,实质上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简单地顺应自然,让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他们允许自己的潜意识在寂静中与他们交谈,他们耐心地倾听它的信息,并给予它最大最认真的关注。换言之,他们建立起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而就在这种心理过程平静自然的发展中,渐渐地,潜意识丰富了意识,意识又照亮了潜意识,两个对立面的融合与结合,使认识增强、人格扩展并转化,一个新的人格中心即自性就如东方禅悟一般从原先的混沌蒙昧中显现出来”[4]187。其实,在荣格的这段文字中所阐述的就是个体的一种归本现象。在人格深层扩展技术中,我们并不把归本视为一种什么神秘的东西,只是让个体体验到自己的本体,并真正遵照自己本体的意愿而生活,此时自我意识明晰而活泼,处世安宁而快乐。正如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所言:“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能在自己的生命中,体悟到一种静,一种安宁,也就是了解了生命的本性,体悟到一个人存在的根本。但是仅此还不够,《乐记》中接下来还有“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当一个人的天性与社会自然相融,人的情欲好恶就会相应产生,就会与外在世界相互作用。实际上,这里的“天性”与“感物而动”的关系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对重要的范畴,即“体”与“用”的关系。在我们的研究中,认为归本就是关于“体”的领悟,而下面所言的显现就是关于“用”的现实意义。

显现技术,指使通过了归本训练的个体,在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挑战时,能主动地将深层人格结构中的快乐、达观、灵动、进取、大胆等特质扩展出来,从而建构起自己开放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等人格主格的技术。这和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相类似,主张个体将积极的自我人格潜力扩展出来,“当个体具有主动的积极行为能力之后,他就可以对自己的心理体验、行为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有意识地施加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人格建构”[6]。此时,个体与社会、自然相处和谐,并能够将自我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成就自我,成就他人。

显现就是扩展来访者主体人格的一系列技术,如“宜人性人格扩展”“乐观性人格扩展”“创造性人格扩展”“开放性人格扩展”“超越性人格扩展”等等。以下简要介绍两种主要的人格扩展:

1.开放性人格的扩展。在显现阶段,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人格一般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那么在人格显现的过程中,会根据其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展。我们发现来咨询的心理障碍者,大都比较内向、封闭,自我约束也较强,问题严重者,其封闭性特征更加突出。因此,将其内在的开放性人格特质从深层心理结构中扩展出来尤为重要。

来访者通过归本训练以后,内在的压力已经明显减轻,此时的人格扩展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一般我们分三步来进行:第一,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人格深处与他人一样,潜存着外向、进取、大胆等人格特质,只是多年的生活环境使自己更多地显现出内向、隐忍、胆怯、自抑等人格特质,相应的一些开放性特质就自然沉潜在深层心理,很少显现出来。偶尔被一些事件所激发,这些开放性因素常常是异常性的暴发,如暴怒、报复等行为,反而伤害自己与他人。因此,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开放性人格特质,鼓励其扩展自我人格的勇气,这是第一步。第二,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析并明确自己应该扩展的开放性人格特质的意义及内涵。我们会告知来访者,正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我们都是生命舞台上的演员。如果我们扮演的角色已不太适应自己目前的人生舞台时,那么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面具,即人格。在咨询中,我们常常和来访者共同确立一些开放性人格的特征,较有普遍性的是:有自己合理的目标追求及个体比较实际的求成欲望;能够享受进取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无论成败,不对结果耿耿于怀。只要追求过了,努力了,或者说尝试了,这就够了;主动与人联系,降低一些不科学的自尊水平,并展现出一定的强势心态;对艺术或科学等某方面着迷;尽可能多地保持与外物的接触,而不是限制自己在有限的事物上。第三,开始实践的过程。我们会布置合理的作业,让来访者离开咨询室以后就开始进行,如“进攻性行为”的初步显现、计算与外物交感的次数累加、率性有为的自我激励等。我们会随时通过电话等媒体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因为来访者有时就缺少那么一点点开放自我的力量,他们常常一点即通。总之,让他们放开自己的身心,多和大自然和社会接触;尊重自己内在的欲望,不压抑自己的需要,敢于追求,敢于拒绝,取下面具生活,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在真实的情绪与情感,尊重和保持自己进取的内驱力,不怕挫折;而且掌握浪漫的生存艺术,将自己大量的本能冲动通过艺术、体育等合理化的途径,进行象征性的释放,以此既维持身心的平衡,也获得生命的快意。通过开放性人格的扩展,来访者再也不会因为挫折而垂头丧气,也不会因为一点进步而得意忘形,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保持心灵的安宁,与周围环境相处融洽,真正充实而快乐地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

2.超越性人格的扩展。实际上,在归本训练的过程中,引导来访者安心接纳、轻松面对现实,这里面就含有超越性的深刻内涵。因此可以说在归本的阶段就开始扩展其超越性人格了。但是由于归本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来访者的问题症状,归本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整顿来访者深层人格结构中的混乱状态,以此消解症状,重建基本的健康人格结构。而当来访者恢复了心理健康后,他们不会停止人格扩展的步伐,因为人格扩展是一生的事业。正如荣格所言,自性化的过程,是人一生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人格扩展也是这样,超越性人格应该是人格扩展的最高目标。当一名来访者进行了归本训练和多种积极人格的扩展后,人格的发展方向就是超越性人格的显现。从我们多年的咨询实践来看,很少有来访者真正具备较为全面的超越性人格,即使是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也是这样。但是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从事过人格深层扩展的教师或学生,他们都有了一种对超越性的向往,他们的行为多多少少都显现那么一点超越性。

超越性人格也是沉潜在每个社会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特质,比如人们对各种宗教的向往与皈依。弗洛伊德曾用“超我”人格来表达他所观察到的人性深处的一种追求社会良知与卓越的力量。实际上其“超我”人格包括不了超越性人格的丰富内涵。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如道家学说、禅宗思想等对这种超越性表述似乎更为确切。在古代圣人们看来,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超越性人格的特质,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言:“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坛经语)。荣格受东方文化启发,引入自性概念,代表一种整合、统一、圆融的核心原型,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一种稳定感和同一体感,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超越性人格的显现。

在我们看来,人格扩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心灵轻松活泼,自然形成一种以和谐、快乐和无我为特征的超越性人格”[7],这种人格应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认知上“因为对生命有限和精神无限的深邃觉知,产生了形上的道德智慧,对利益、对生命的意义都有达观的领悟”[7],所以在他们的思想或艺术活动中带有明显的信仰特征。情感方面,因在“高尚情感的支配下,个体向往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能宽容这个世界,更能怜悯苍生万物,即使在平凡的生活背景下仍然充实、快乐、满足”,“在淡泊而又恬静的心态下,能感受和体验来自身心和自然、社会交融后的审美情怀和体道之乐”[7],所以他们的情感是快乐而恬静的。行为上,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内心平静而安宁,少了各种阻滞因素,在他们的工作与劳动中,富有很高的创造灵性,能大量激发出自己的劳动潜能,成为一名创新者。而且他们珍视自然和社会环境,既尊重又宽容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与环境关系总是协调而平衡。因此他们不仅仅对心理障碍产生了强大的免疫力,他们的生活因超然而知足,因知足而快乐,因快乐而时时体验到生命的充实与美丽——这是一种诗意的生存,不会产生弗洛伊德所谓因“超我”的过度张扬而造成“本我”压抑的情形——从而不断接近生命的崇高目标,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进行超越性人格扩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人格的高度整合,从而达到精神的超越。我们首先引导来访者认识自己内心深处沉潜的超越性人格特征,并理解超越性人格特征的意义及内涵。特别是对自己和他人生活中所显现出来的超越性行为加以理解并肯定,如果有榜样引导更好;然后我们会介绍丰富多样的技术给来访者,比如“深层静观”“红炉点雪”“超越人格叠合”等一系列人格扩展的具体技术。如“超越人格叠合”就是将自己确立的超越性人格范型放在划定的区域内,然后体验其心态并走入其精神世界,想象其在特殊环境下的人格显现。超越性人格的扩展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更多是作为咨访双方的一种思想指导,来访者常常以其自我的悟性来理解和体验这一能给自己心灵带来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然后去进行自我实践。但是从我们心理咨询工作的角度来说,来访者心理健康的恢复是我们的中心工作,超越性人格扩展不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是成功的案例常常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曾经的来访者其人格还显现出那么一点超越性特征,其心理健康的状态已经高度稳固的时候,我们感到了工作的快乐与充实。

[1]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

[2]H.B.丹尼什.精神心理学[M].陈一筠,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1.

[3]安东尼奥·梅内盖蒂.本体心理疗法[M].艾敏,等,译.沈阳:沈阳出版社,2009:8.

[4]王小章,郭本禹.潜意识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7,187.

[5]弗兰克·卡德勒.重建自我[M].熊汉忠,吴思娜,译.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5.

[6]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11.

[7]辛斌,申荷永,等.论超越性道德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学价值[J].武陵学刊,2011(6):6-10.

(责任编辑:刘英玲)

Deep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Cure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XIN bin
(Depart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China)

In recent years,psycho logical workers have been always perplexed by the seriousness and com 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rrection approaches have been explored continuously.Practice shows that deep personality development,which consists of“synesthesia”“ nature-returning”“positive personality-appearance”and is based on deep psychology and locative deep cultural structure,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cure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 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deep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G64;B844.2

A

1674-9014(2015)01-0121-07

2014-09-2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深层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与干预研究”(XJK013CXL007);湖南文理学院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神经症性问题大学生的人格深层扩展技术研究”(JGZD1211)。

辛 斌,男,湖南临澧人,湖南文理学院师范教育部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人格深层扩展与心理咨询及治疗。

猜你喜欢

咨询师来访者潜意识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同感的技术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