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视野下广西田林壮剧旅游开发研究
2015-03-20王金凤李广宏
王金凤,李广宏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旅游演艺视野下广西田林壮剧旅游开发研究
王金凤,李广宏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在旅游行业风生水起的时代,旅游演艺事业悄然兴起。壮剧作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却在慢慢地被人们遗忘。它的传承和发展令人担忧,创新和延续危在旦夕。文章从旅游演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田林壮剧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发现现存问题,并找到另外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途径,给壮剧的创新发展寻找更好的道路。
关键词:旅游演艺;北路壮剧;旅游开发
旅游演艺是指在旅游景区现场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及在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进行的表现当地民俗风情或者历史文化的表演、演出活动[1]。与传统演出相比,旅游演艺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是演艺项目主要是针对市场所开展,从旅游者的角度思考的;二是演艺项目突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或者历史文化,提高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演艺项目更加注重旅游者的观赏和参与体验;四是在演艺项目上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五是演艺项目具有商业性质,目的是吸引游客,延长旅游者在景区的逗留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田林壮剧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帮助解决田林壮剧传承与发展问题
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国家特别重视壮剧的传承和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弘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2]22- 23。而现在壮剧的一个凄凉事实就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青年人追求时尚,慢慢地把传统戏剧遗忘。田林壮剧出现剧目和技巧渐渐消失、观众老龄化、演员青黄不接、演出团队减少、演出场所减少等种种问题,使得田林壮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很大的问题。若把田林壮剧加入到旅游开发行列,与旅游演艺产品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传承发展模式,不失为田林壮剧传承和发展的一条新思路。
(二)增添旅游资源,增强旅游吸引力
就目前田林县的旅游开发现状,较知名景点五个,分别为“钳牙峡”“三穿洞”“驮娘峡”“岑王老山”和“西林教案”遗址。在这五个景区里面,“岑王老山”和“西林教案”遗址属于人文景点,而其他三个景点则是自然风光景点。文化是一个旅游区的灵魂,如果将田林壮剧带到景区或者在景区重新开辟一个壮剧表演场所,不管是实景旅游演艺还是传统戏剧的旅游演艺产品,都能为田林的旅游增强吸引力,为田林的旅游开发带来更好的发展。
(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
田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旅游方面相对百色其他县市来说并不出色。但是,田林在北路壮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07年开始,田林县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和4届“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壮剧的知名度,扩大了壮剧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以及游客的到来”[3]。田林县的北路壮剧从旅游演艺的角度出发,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将会成为其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田林壮剧的概况
(一) 田林壮剧简介
1.田林壮剧的历史
田林壮剧是北路壮剧的重要部分,北路壮剧源于田林旧州,是源于百姓生活,用壮语表演的一种戏剧[4]。2006年5月20日,壮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林先作为北路壮剧的一个传承基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2007年开始,田林县举办一年一度的“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另2010年起,田林县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
关于壮剧的渊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旧州经常有马帮和客商歇脚休闲,北路壮剧在旧州开始萌芽,经历八音班—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地台戏—游院戏—搭台戏等阶段。道光年间,北路壮剧基本定型。“正调”产生;乐器伴奏从只拉“正线”发展成拉“正、反线”;“卜牙调”搬上舞台,作为老旦和杂角的唱腔,北路壮剧走出旧州,广为传播。光绪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段时期,北路壮剧得到全盛发展。程式定型,行当齐全,演技精湛,特点突出,剧目众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路壮剧得到政府的扶持,剧团、学校和文工团等通通出现,《百鸟衣》《鳄鱼姑娘》等优秀剧目获奖。“文革”十年,壮剧损失惨重,戏被禁演,剧本被烧,演员被抓。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北路壮剧又重新活跃,演出活动频繁,业余剧团逐年增多。
2.田林壮剧的曲调
经过几百年来历代艺师的改革、创造、发展,北路壮剧已有三十多个曲调。按板类分有:慢板、中板、快板、散板、歌舞。按用途分有:伴奏音乐有大过场、二过场(冷台调)、梳妆调、杀鸡调、八仙调、夜摸调;唱腔有正调、卜牙调、升堂调、山歌调、诗调、唐皇调、武公调、喜调、怒调、乐调、哀调、丑角调、紧板、喊板、哭板、骂板、还魂板、采花调、十二月花调、太平歌、姐妹乐、牡丹调。其中以“大过场”和“正调”最有特色。
“大过场”一开始称“过场调”,源于八音班的“过场调”和“八板头”。经过历代艺师的继承和发展,现已是北路壮剧不可缺少的曲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产生了“二过场”,为了区别,便把“过场调”改称“大过场”。
“正调”源于田林旧州山歌,属宫调式,曲调婉转,易于抒情。唱词习惯于五字一句,也有七字句,完整的唱段不少于四句,整个唱腔的构成包括起板过门和呼唤性起板。
3.田林壮剧的角色
田林壮剧的角色分类一开始称谓是:甫冒(男青年),勒肖(女青年),老布(老头子),老牙(老太婆),甫贼(强盗),布仙(仙翁)等。到黄从善时代,开始有生、旦、老、丑之分。从黄永贵起,模仿邕剧的行当作了细分,生角有小生、中生、文生、穷生、公子、老生,旦角有小旦、正旦、花旦、摇旦、中旦、婆旦、彩旦,武角有武生、小武、老武、武旦,丑角有大丑、小丑。
4.田林壮剧的剧目
田林壮剧的剧目有歌颂美满姻缘的《农家宝铁》《那由姑娘》等,有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罪恶的《文龙与肖尼》《龙图公案》《蝶吒》等,有歌颂农民起义和民族英雄的《侬智高》《刘二打番鬼》等,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四姐下凡》《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有反映人伦道德的《观音堂会母》《一天卖两起》等[5]6- 7。2003年,小壮剧《九品官办宴》荣获“全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剧目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二)田林壮剧的旅游开发现状
在2006年以前,田林的壮剧一直处于民间活动的状态,每当逢年过节,各村镇就会邀请一些业余的壮剧团表演,增加节庆的氛围。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审批通过,北路壮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田林县把北路壮剧发扬光大的大事提上日程。2007年到2009年田林县成功举办3届“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累计表演50多场次,观众达20余万人次。2010年,田林县举办首届“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投入49万元,观众人次达12万,这代表田林壮剧走出田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1年、2012年田林县继续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分别投入38万和31万,吸引了八方来宾前来观看。2013年举办“壮剧文化展演颁奖典礼”,投入30万,有70多万观众参与微博直播。2014年4月18日至30日举办第四届“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58个团参与演出。
同时,田林的壮剧团一直在增加,2006年业余壮剧团只有8个。到2011年时,已有专业壮剧团1个,业余壮剧团48个,全年平均演出1000多场;2012年业余壮剧团达53个;2013年业余壮剧团69个;2014年业余壮剧团73个,每年田林的壮剧团都在增加。
三、田林壮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一)田林壮剧在全国已有知名度
2003年,小壮剧《九品官办宴》荣获“全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剧目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从而使北路壮剧站在了更高平台上,引起全国更多的关注。2006年壮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开始,田林县每年举办一届“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2010年举办首届“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港澳国际新闻报、新浪网等20多家媒体到会采访报道,引起全国瞩目。
(二)田林壮剧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作为北路壮剧发源地的田林县壮族人口众多,他们听着壮剧长大,为北路壮剧的发展定型做出贡献,与壮剧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只有22万多人的田林县,到2014年,业余壮剧团已达73个,平均两三个村就有一个壮剧团,说明壮剧在田林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田林壮剧成为了一种独具本地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
四、田林壮剧旅游开发的建议
(一)对现有资料深度挖掘、整理、创新
北路壮剧源于田林,从明清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剧目、曲牌、表演等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现在田林县专业剧团一个,业余剧团73个,虽然人数一直都在增加,但是很多观众都表示演员们需要提升演技。上演剧目300多个,能上台表演的优秀剧目比较少。需要对田林壮剧进行深度的资料挖掘,从其他壮族素材中新编一系列全新的剧目出来,还可以借鉴目前世界潮流、中国潮流的元素,让流行与传统相结合,为田林壮剧能够成为旅游演艺新产品做好准备。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田林县在2007年成立壮剧艺术学校,聘请“新师”闭克坚为名誉校长,这为田林壮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外,2009年田林县被授予“中国壮剧传承研究基地”,说明田林县在壮剧界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然而,一个县城培养人才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故实行政、校、企、研、用协调发展壮剧是创新的路径,利用政策的支持、学校的人才、企业的能力、研究的成果,田林壮剧的发展才会“用”处更多更明显。这样田林壮剧成为旅游产品会更加快捷,发展更好。
(三)打造北路壮剧主题公园
利用北路壮剧的深厚历史条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结合现代主题公园的建设设计及特色,打造一款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科教于一体的北路壮剧主题公园。分设园区,建设不同的戏剧主题,充分体现田林壮剧的地方戏剧元素,增加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设施和体验活动,融入现代高科技建设4D戏剧剧院,定时定点的让田林专业和业余的表演团队前来表演戏曲或者其他歌舞。利用声光电的技术,让游客能够更加主观、深刻的体会田林壮剧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同时,周期性的更新主题公园的主题和内容,以此不断吸引游客,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让游客体会更多当地区域文化的独特性。
(四)与其他景点相融合
田林县较知名的景点“西林教案”遗址在北路壮剧的《西林教案》剧目里也有涉及,所以让游客在“西林教案”遗址景区游玩时观看壮剧《西林教案》能够更深刻的体会“西林教案”的文化内涵,这将会成为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而同样在其他景区或者其他县市的景区都可以让田林的壮剧团前去表演,这样能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为景区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游客体会本地独有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五)不断创新表演形式
所有的戏剧表演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戏剧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改良和创新表演形式。传统的壮剧表演形式也许不能很好的吸引更多观众前去观看,因此,田林壮剧可以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表演形式。比如将歌舞、杂耍或者魔术等技术融入到壮剧表演中,增强北路壮剧的趣味性。也可以考虑小品、双簧等表演形式,增强壮剧表演的观众参与性。由于壮剧是用壮语表达的一种戏剧,也许也可以考虑将语言改良一下,采用能让观众更加通俗易懂的西南官话。
参考文献:
[1]汪克会.国内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现状探析[J].商业经济,2010(2):102- 103.
[2]杨莉菁.广西田林县壮剧的保护与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张联秀.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以田林壮剧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1- 94.
[4]苏沙宁,欧阳园香.广西三种壮剧之比较[J].文山学院学报,2013(1):1- 5.
[5]廖明君.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光斌)
A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ianlin Zhuang Drama in Guang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Performance
WANG Jin-feng,LI Guang-hong
(School of Tourism,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career in tourism performance quietly rises. However, Zhuang Drama as Zhuang people’s favorite opera is gradually forgotten with modernization process.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ause anxiety and its innovation and continuity are on the verge of dange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ianlin Zhuang drama,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fi nd a better way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Zhuang dra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performance.
Key words:tourism performance; North Zhuang Drama;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王金凤,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2012级旅游管理本科生;李广宏,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 - 03 - 12
中图分类号:J825.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9200(2015)04 - 0006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