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鸭瘟的防治技术

2015-03-20李中习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假膜瘟病病鸭

李中习

(大名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大名 056900)

浅谈鸭瘟的防治技术

李中习

(大名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大名056900)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引起鸭或鹅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两腿麻痹、拉绿色稀便、流泪和头颈部肿胀(故又有“大头瘟之称”),下面以鸭为例对鸭瘟防治作一下简单介绍。

1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对该病均具有易感性,自然条件下成年鸭和产蛋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月龄内的雏鸭很少发病,从品种角度看番鸭、麻鸭的易感性高于北京鸭;鹅与鸭瘟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发病,甚至还能发生流行。

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春夏之际和秋季发病严重,流行过程因鸭群的自身情况而不同。

鸭瘟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易感鸭通过接触被鸭瘟病鸭、带毒鸭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被感染,自然交配和吸血昆虫也是重要的感染因素,放牧地区水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3~4d,病鸭体温升高(43~44℃),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两翅下垂,两脚麻痹,常卧地不起,不愿下水。

病鸭流泪、眼睑水肿,流出黏液性、浆液性、脓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被浸湿,眼睑黏膜充血、出血或溃疡,呼吸困难,常伴有啰音或咳嗽,鼻孔内有黏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流出,部分病鸭头颈肿胀。

病鸭同时下痢,拉绿色或灰白色稀便,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泄殖腔黏膜形成不易剥离的绿色假膜。

3 病理变化

病死鸭皮肤有多块出血斑,头颈肿胀的病鸭,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肝脏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点或出血点,肠黏膜出血、充血,泄殖腔黏膜出血、水肿,被覆一层不易剥离的绿色假膜,雏鸭感染时法氏囊变红,囊腔内有尿酸盐沉积。食道黏膜有纵行排列的出血点或覆有易剥离的假膜,假膜剥离后可见食道黏膜溃疡,部分病例食道膨大部与腺胃交界处有坏死带或出血带。

4 病因分析

4.1散养鸭

部分养鸭户是传统式的零星散养,不喂饲料、不对其圈舍消毒、不对鸭瘟病免疫接种,这样鸭体内没有鸭瘟病毒抗体,当有鸭瘟病毒侵袭时很容易感染、发病、死亡。

4.2放牧鸭

对于放牧鸭来说,鸭瘟传染源较多(病毒可致鹅感染发病,其他多种水禽可带毒)、传播途径广泛(尤其是水),这就大大增加了鸭瘟的感染、发病几率。

4.3疫苗因素

所用的鸭瘟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或在运输、保存条件未能达到相应要求或疫苗过期使其效价降低,接种后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达不到预期的防疫目的。

由于免疫程序不科学致使疫苗之间、疫苗和药物之间产生干扰,使机体不能产生预期的抗体水平,因不能抵御外界鸭瘟病毒的侵袭而感染、发病、死亡,或免疫接种在鸭瘟抗体空白期或隐性感染期,不但不能促使机体产生抗体还有可能促使其发病。

因防疫人员操作技术不够熟练,疫苗稀释后不能按时用完或注射部位不合理,使疫苗效价降低或不能充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免疫接种时出现漏免。

4.4环境因素

鸭圈舍、水槽、料槽等不按时清扫、冲洗、消毒,不按时通风换气,鸭舍内粪便堆积、灰尘覆盖、空气污浊,使鸭瘟病毒容易孳生、藏匿,易感鸭通过食入灰尘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或通过吸入含毒灰尘经呼吸道被感染。

易感鸭通过与鸭瘟潜伏期病鸭或其他带毒水禽在同一公共水域游泳而被感染,易感鸭舍或其活动场所吸血昆虫较多时也可增加鸭瘟的传播。

鸭舍周围环境噪音过大、野鸟、虫蛇或其他动物随便出入以及工作人员不固定等都可给鸭带来较强的应激反应,使其在免疫接种后不能较好地产生免疫应答,达不到足够的抗体水平。

4.5营养因素

由于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不足、营养搭配不合理以及营养成分品质低劣等,造成机体营养缺乏,免疫接种时机体因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从而产生的抗体不能抵御外界鸭瘟病毒的侵袭而感染、发病。

5 鉴别诊断

该病只有鸭、鹅可发病,其他动物不发病,鸭出败不仅可致鸭、鹅发病还可传染鸡、猪、兔等动物,如:鸡霍乱、兔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等。

鸭瘟病鸭流泪、体温升高、两腿麻痹和部分病鸭头颈肿胀,剖检可见肝脏有坏死或出血点、食道和泄殖腔黏膜溃疡且有假膜覆盖。鸭出败病鸭没有这些病变和症状。

该病病原为鸭瘟病毒,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鸭出败的病原是巴氏杆菌,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可进行病原学检测鉴别。

6 治疗

发现疑似鸭瘟病鸭应将其立即隔离、限制移动、搞好卫生,及时到正规动物诊疗场所进行诊断,确定为鸭瘟时迅速用鸭瘟弱毒疫苗对全群进行免疫接种,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7 预防

放牧养鸭为建厂圈养,喂其营养丰富、成分搭配合理、能适应相应阶段鸭生理生长需要的优质、新鲜饲料,发霉、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不能饲喂,同时应防止鹅或其他水禽进入鸭舍。

引进雏鸭前应对鸭舍及其活动场所、鸭架、水槽、料槽等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做好调查。从非疫区内规模大、管理严、信誉好的种鸭场引入鸭瘟抗体较高的健康雏鸭或种蛋,引进过程中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要求和程序。

饲养过程中提高认识,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鸭瘟免疫程序,从正规渠道购入合格的鸭瘟弱毒疫苗,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对疫苗进行运输、保存和使用,由操作熟练的防疫人员定时免疫接种,接种时应细心,以防漏免或接种不到位。

定时清扫、消毒鸭舍及其活动场地,定时冲洗、消毒水槽、料槽等用具,定时带鸭消毒、通风换气,病鸭排泄物、病死鸭尸体应及时按照GB-16548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进入鸭场的车辆和人员加强管理和消毒,在鸭场附近严禁开动噪音较大的车辆,工作人员搞好个人卫生,工作时避免制造噪音。

S858.32

B

1004-5090(2015)04-0045-02

2015-03-05)

猜你喜欢

假膜瘟病病鸭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麦瘟病田间快速检测新方法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更正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白喉
鸭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犬瘟病
综合防治应对姜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