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宋神宗统治时期的崇道政策

2015-03-20姚幸祺

文化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宫观宋神宗神宗

姚幸祺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宋神宗执政后,继承并且发展了仁宗的道教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巩固。总的来说神宗的崇道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封高道

陈景元,字太虚,神宗时期的著名道士。初游京师时便就闻名天下,《文疏》中云:“久之,欲观京辇,维扬使君礼部侍郎王琪以诗荐于王岐公云‘鳌山旧祠长,还见喜方瞳’,时岐公为翰林承旨,且喜其来,俾隶籍于瑞云,由是上宫观请讲《道德》二篇及《南华》,置置不绝。……遇邳王谒真君祠下,召问道家事,以该通,奏赐紫衣。神宗设普天大醮,有敕令修撰青词,进上称旨。复令预建章阁同天节修奉,因召见,赐真靖之号。”[1]陈景元见到邳王之后给了邳王很好的印象,邳王召见他问他家事,最后奏赐紫衣,并赐予“真靖大师”的称号。从陈景元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上,足以看出神宗朝对道教的极力推崇。

二、发展祠禄制度

真宗时期修建宫观十分盛行,这源于统治者对道教的关注。修建宫观成为统治者崇拜道教的重要表现。在宫观修建完成后还会设置祠史,逐渐又形成了一个新制度——祠禄制度。

王安石变法时期,由于大量被裁撤的冗官无法安置,神宗和王安石决定利用祠禄制度来处置那些被罢官的官员。在许多宫观,如玉局观、太平观、万寿宫、洞霄宫、武夷观中,都设置了一些官职让其去担任。宋神宗的这一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

宋神宗继续了前朝增强道士的个人修养的做法,在道门内还设置了考试制度。“熙宁间王安石执政,改更祖宗之法。附会经典,号为新政,以至为士者非性命之说不谈。非庄老之书不读”。[2]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也对文化体制的变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司马光的《传家集》中记载:“臣闻国之政治。在于审官,官之得人。在于选士。……是知选士者,治乱之枢机。风俗之根源也。窃见近岁公卿大夫好为高奇之论,喜诵老庄之言。”[3]即在朝廷的应试中,应试者在考试中经常引用这些文章来作答,这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四、征收助役钱

助役钱是神宗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得失最为易见”[4]这是苏辙对这项政策的评价。北宋前期宫观寺庙户中有免役权。宋仁宗规定:“出家童行须度为僧,方听免身役。”[5],“出家者落发为僧,乃可免役”[6],“不徭不役,坐蠹齐民”[7]。然而,这些政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到神宗时期征收“助役钱”,熙宁时规定:“凡当(第)1 役2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值多少,而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率其数取二分,以备水旱。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剩钱’”[8]。但宫观寺庙者交的税要比普通百姓减少至少一半的份量,又是道观的一个特权。

总之,神宗通过上述措施推崇道教,并利用宗教思想控制民智,转移统治集团当时所面临的一些矛盾和危机,从而达到了加强自身统治,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稳固的目的。

[1][元]薛致玄.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M].天津:天津古籍,1988.730.

[2][元]脱脱. 宋史·神宗本纪[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9.

[3][宋]司马光.传家集[A].文渊阁四库全书[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765.

[4][宋]赵汝愚. 宋名臣奏议·卷一一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80.

[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八[M].北京:中华书局,1992.2785.

[6][元]马端临. 文献通考·卷一三[M]. 北京:中华书局,1986:142.

[7][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一〇一·上仁宗论三冗三费[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085.

[8][元]脱脱.宋史·卷一一七·食货上五·役法上[M]. 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4300-4301.

猜你喜欢

宫观宋神宗神宗
宋神宗的处下
皇帝任性,状元到手
侘寂美学于现代陶艺中的运用——以寄神宗美的作品为例
皇帝任性,状元到手
宏观视角下濒海山岳宫观园林选址与“仙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以胶东半岛为例
江阴市道教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皇帝任性,状元到手
乾隆朝的道教事务管理
乾隆朝的道教事务管理
宋神宗的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