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能力提升的高职音乐鉴赏课程改革

2015-03-20

文化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美育高职音乐

陈 瑜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重庆 400052)

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仅有一技之长不代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须具备一定的美学情趣,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赢,共同进步的要求[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乐鉴赏课程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以及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还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艺术文化修养,活跃思维能力,增强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推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健康地发展。但是目前,美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调查发现,我国美育教育缺失现象严重,全国很多地区普遍存在艺术教育、美育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学校专职艺术教育教师短缺、对课程投入严重不足。对高职音乐教育中的教材研究、教学体系的研究以及艺术实践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2]。就现阶段状况而言,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强,但是形象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样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

二、我校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难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由于师资缺乏等客观因素,因此我校音乐鉴赏教学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学生人数较多,专业结构较为复杂,通常沿用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注重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注重音乐知识的系统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将自身的感情与想象投入到音乐中去,与音乐产生共鸣。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较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立体性思维”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二)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接受过一些音乐教育,但有些学生从未上过音乐课,认为音乐就是唱歌,音乐的常识性的问题都没有掌握,导致在音乐欣赏水平方面有所欠缺,课堂互动无法正常开展。

(三)内容多,课程少,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我校音乐鉴赏课程设置是16 学时,但教学内容却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中外器乐﹑声乐作品欣赏﹑歌剧﹑舞剧﹑戏曲音乐等诸多内容。由于学时短,内容多,教学时只能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方式,缺乏引导学生自我创新学习的环节,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浅显,更无从谈及审美能力的提升,与高职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背而驰。

(四)硬件设施缺乏,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学校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设有音乐教室,但也只是在多媒体教室放置一架钢琴,没有专业的音乐欣赏设备,也没有做隔音处理,限制了上课模式。

三、音乐鉴赏课程改革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我校审美教育现存问题,并归因分析、解决问题,采用“自主、表现、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改革音乐鉴赏课程。

(一)凸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参与以及视听效果的渲染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学生个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调整授课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转“听”为“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二)运用探究型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渗透审美教育。运用探究型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有实际的运用。借鉴此方法让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资料收集、讨论、交流、表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多种方式结合专业特色从教学内容、结构上创新,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程教学

打破学生对于“高雅”音乐的恐惧感、排斥感,增加学生审美体验。借助语言描述,加深感知和想象的效果;提升视觉效果,引起审美感受,培养想象力和感知力;借助肢体动作,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

(四)学习过程和学生实践相结合,延伸课堂教学,拓展教学空间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社团活动合二为一,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观看校内外艺术演出等等。以不同方式与高职相关专业有机结合,以此推动审美教育改革。吸引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搭建一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让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大众参与,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丰富校园文化,增添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变革考评机制,过程评价贯穿,教学评价多元化

从过去期末考试一卷定终身为主,变革为教学过程贯穿于考评机制中,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收集资料等方式,采取学生互相考评、教师辅助点评等方式,使得教学评价多元化,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四、结论

期望通过对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之与科学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构建新的校园文化审美体系。

[1]范巧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之美育探索[J]. 北京艺术教育,2005,(5):104-105.

[2]王圣春.应重视高校音乐美育的实施[J]. 吉林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4):110-112.

猜你喜欢

美育高职音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圣诞音乐路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