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文化教学法概说
——电大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2015-03-20林天文李丽娟
林天文,李丽娟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学院,甘肃 兰州730030 2.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30)
体验文化教学法概说
——电大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林天文1,李丽娟2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学院,甘肃 兰州730030 2.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30)
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在建国后涌现出了数十种教学方法,之所以不断产生如此之多的教学方法,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置之内外皆适用的。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又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体验文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后,又加入了“体验”这一最具优势的特点,其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得体、自如地运用目的语同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有效交流,因此英语教学引入体验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体验式教学;情景;跨文化交流
2009年教育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和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从大纲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要适应文化交流的要求,这就需要极力推进文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目标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把握相关语言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不少英语教师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过多地采取灌输性质的教学方法,试图通过让学生对单词的背诵记忆,以灌输语法知识为轴心的教学体系,以及简单重复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效果不佳。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当前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的情况下,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趋势。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数十种教学方法,之所以不断产生如此之多的教学方法,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置之内外皆适用的。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既有优势,又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二、体验文化教学法
(一)体验文化教学的相关概念
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理应是体验学习理论的重要智慧来源,体验学习理论的第二贡献者来自于被称之为激进的教育家和改革家保罗·弗来尔(1973,1974)和艾文·伊里奇(1972)的研究[1]。体验文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后,又加入了“体验”这一最具优势的特点。体验文化教学法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教学资源,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为前提,将语言点、词汇、语法、语言表达碎片化、情境化、实景化。体验式文化教学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各种方法,利用必要的现代技术手段,给学生创设以目的语为背景的语言环境,实现情景再现。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英美文化与语言环境,在体验式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巧妙穿插,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受文化背景,锻炼英语听说,激发学习兴趣。
(二)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原则和意义
教师的教学受制于他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把语言看成一门知识,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教学对学生在智力方面进行磨炼,使学生能够多阅读外语的文学作品,他便会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语言教学。如果他把语言看作一种技能、一种习惯,想通过大量机械模仿的联系,让学生掌握语言,他会采用听说法、口语法或情景法去教授外语[2]。体验文化教学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教学资源,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为前提,以师生间的共同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使其成为自由的、知情合一的、实践创新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标。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体验文化教学具有四个特征:亲历性、互动情境性、个体私有性、过程性。
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体验文化元素以适应不同主题、不同背景下的语言交际。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体验文化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只有正确地指导和引领,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升。体验文化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既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又能适应新课改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
三、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文化渗透和差异教学
语言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语言及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外语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变化,关注文化焦点,扩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了解、探讨、运用这些新的文化背景知识,接受新兴词汇,感受文化差异。在交流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定势去理解对方的话语,这样往往产生歧义。因此,外语教学一定是以语言文化为大前提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是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教师深入学习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能力,这是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核心所在。以颜色为例,黄色(yellow)在中国文化里象征帝王将相和至高无上的权利,也含有色情淫秽的意思。但在英语中,“yellow”除了指代颜色没有特别的含义,而是用蓝色(blue)来指代色情(如a blue film);绿色(green)在汉语中象征春天、希望,英美国家的人就会联想到嫉妒(如green-eyed)或缺乏经验(如green-hand)。再以动物为例,在中国文化中,龟(turtle)因为是动物中寿命最长的,所以被赋予长寿的含义。但在西方文化中没有这类联想。英语中与乌龟有关的词汇如“倾覆,翻”(turn turtle),“龟脖式毛衣,高领毛衣”(a turtle necked sweater)等。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情境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理解与掌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高职院校语言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教师本人的实力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主要优势是能够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从而使得课堂内容丰富,趣味性增强,益智性提高。针对高职学生,教师应着重开展各种附带强烈知识性的小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知识文化的魅力。当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地位上进行知识交流时,教师易于更加完全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角色渗透把握活动节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总之,情境体验式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如果双方都能够共同致力于新课堂改革,才会让课堂更有活力。
(二)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好的教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敏捷、迅速地找到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传播。教材编者应针对各个高校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促进教师对于该方面的理解。教材并不是简单的转述某个案例故事,而是详尽的鲜活的教育材料。教材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影响着教师能力的发挥,影响着教育模式的改革。
(三)尝试小班教学创新
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确保学生和教师均能充分认识到合作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落实合作教学和小班化教学,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集体性、配合性是英语教学内容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为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基础和条件。教师应充分把握住小班化的教育机会及全面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需围绕英语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排小班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时,需避免“免费搭车者效应”和“责任扩散效应”,尽可能增强小班化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强调跨文化交际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市场经济、行业发展以及扩大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语境,教师应广泛搜集背景材料,在阅读、词汇、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元素。跨文化交际中,会存在许多障碍,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都可能引起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在英语教学中将跨文化交际的要点贯穿于每个体验式情景教学的活动设计之中,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沟通交流状况,尤其是一些带有文化含义的词汇语句的用法,懂得跨文化差异,避免文化语用失误,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力。
(五)创设语言交际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与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智力高下关系不大,其关键取决于学习者所处的交际环境。因此,为保证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与汉语相比,英语相当难学习,而且英语学习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除了开设英语课外,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英语交际环境,导致院校内英语文化学习氛围不浓,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校园和教室是学生活动和学习的两大重要场所,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这些场所着手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即教师鼓励所有学生用英语对话、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或影片、组织开展英语对话活动等。良好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做好下述方面的工作。首先,英语教师应实行全英语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虽对英语已形成一定的认知,但其认知程度不足。此时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全部使用英语,在教师语言阐述和肢体语言的共同作用下,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英语的大体含义[3]。总之,全英语教学策略能够弥补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环境稀薄这一缺陷,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日常用语的对话。课前日常用语对话活动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
(六)延展课堂外语言环境
组织开展课外英语活动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高职院校中,常见的课外英语活动有英语小品表演、英语歌曲演唱、单词接龙、英语朗诵比赛等。课外英语活动的开展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了丰富、自然、积极的英语学习环境。同时,教师所组织的课外英语活动既要符合英语教学内容,又要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英语活动,进而获取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体验文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体验式文化教学法强调将学习者置身于目的语言的环境中,展现文化背景,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学习语言顺畅交流的目的。体验文化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符合学生认知上“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值得提倡推广。
[1]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56.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M].外国语,2003 (4):2.
[责任编辑 张泽宁]
G728.8
A
1008-4630(2015)01-0086-03
2014-12-19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GS[2013]GHB0919)。
林天文(1962-),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