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诚信观
2015-03-20徐利颖王曙光
徐利颖,王曙光
(1.赤峰学院 组织统战部;2.赤峰学院 院长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道德思想,长期以来,“诚信”不仅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而且成为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道德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那么,如何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1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具体表现
为更客观、真实地了解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形式对赤峰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有针对性地调查了298名在校大学生,访谈了与学生接触密切的院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
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1.1 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考试作弊.在调查问卷中问到“您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有哪些?”“考试作弊”这个选项,高达79.8%,这反映出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突出问题.
学术论文抄袭.本科生学业生涯中,撰写学术论文占有重要地位,论文不仅包括毕业论文,同时也包括学业论文、参加各种比赛论文等.有些本科学生因平时不注意积累资料,在毕业论文写作时临时抱佛脚,从网上下载相似论文,编造拼凑,极大地影响了学术质量.
1.2 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骗取国家贫困助学金.国家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出台了很多资助政策,而且每年拿出大量资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很多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基本上是以家乡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为依据,这也给很多不诚信的学生钻了空子,充分调动利用各种关系出示一张“家庭贫困证明”.在问卷调查中问及“为了获取学校的贫困助学金,您会编造个人虚假信息吗?”选择“会”的占到38%,.笔者认为因为受访者鉴于接受调研的影响,没能真实表达内心想法,因多年从事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国家贫困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编造虚假信息或者存在着会编造个人虚假信息可能性的人次比例应该超过了50%.
借贷不还、拖欠学费.通过调研发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因为生源大部分来自偏远农村、牧区,贫困生比例很高,所以很多学生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读书.毕业后却迟迟不还贷款,有些人甚至就不打算还.还有恶意拖欠学费,有些学生开学时家里给足了学费,但被拿去用作其他消费了,拖欠着不交,使很多高校每年被拖欠的学费一直呈递增趋势.
入党中的不诚信.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学生入党只为了毕业就业时能有多一张通行证,还有的学生入党前后言行不一,在入党之前,工作、学习、参加活动十分出色积极,表现也很出色,可入党后,判若两人,思想开始滑坡,工作拖沓、散漫,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
求职简历造假.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为了就业应聘时光鲜亮丽些,有64%的学生认为,应聘时“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简历造假是为了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无可厚非.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校园也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复杂多样,笔者将从社会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
人具有社会性,个体的行为意识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那么大学生诚信缺失也与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缺失有关.
一是市场经济实践过程还不够规范.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使,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地沟油、毒大米、毒奶粉、假币、假烟、假酒屡屡出现,这是因为一部分人在单纯追求利润,贸然践踏市场经济原则,不遵守市场经济行为规范,使得以诚信为本的现代市场经济原则严重失范.二是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导致诚信缺失.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甚至是政府信用的缺失.一段时间以来,个人信用缺少(如大学生助学贷款不及时还贷问题)在一些高校问题非常突出.
2.2 家庭教育手段、目标的失衡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对于一个人道德观的形成起着最基础、最关键、最持久的影响,相对于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父母诚信观念差,孩子潜移默化受到负面影响,父母对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不够全面,把教育重心放在如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2.3 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大学生诚信失范行为与高校教育也有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的许多高校诚信教育不从实际出发,简单的说教和灌输很难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践行诚信.二是,诚信教育内容抽象空洞,作为德育一部分的诚信教育的功能被弱化,诚信教育的内容呈现出政治化、理想化的倾向.三是,个别教育工作者诚信形象失范.有些高校教师言行不一、缺乏诚信,抄袭造假拼凑科研成果.对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现出很强的两面性.更有甚者,有的老师纵容学生考试作弊,极大地影响了“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中的印象.
3 汲取儒家诚信教育思想精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3.1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
倡导大学生养成“人而无信,不可知其可也”的诚信为本思想,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儒家认为讲诚信践行诚信是人的本性,是大自然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源动力.《中庸》说:“诚之者,人之道”,讲的就是要人自觉接受道德约束,使个人行为尽量合乎道义的要求,这是一种内修功夫.诚信本身作为一个内省的素质,是人从自己本质内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3.2 通过“他律”改善大学生诚信行为
建设诚信社会,需要政府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用制度和法律法规做保障,逐渐改善社会诚信环境.那么针对大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是“自律”,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就是“他律”,通过各种途径,逐渐让“他律”变成“自律”.首先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诚信记录机制,逐步使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其次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机制,对在校学生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得出相应的诚信分数.三是制定相应的诚信奖惩机制,制定较为完善的诚信奖惩机制,在学生评奖评优、入党、就业求职中落实诚信奖惩制度,这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3.3 高校要承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能培养大学生诚信能力
大学生自离开家庭来到高校读书,生活、学习在校园,与老师们朝夕相处,某种意义上学校成为学生另外一个家,老师们成为学生另外一个家长,因此,学校不仅要承担教育职能还要承担起部分家庭教育的职能,不仅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与人相处.
3.3.1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求学态度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对求“知”的理解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也就是在学习上要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作《春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反应了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高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推进以儒家传统“诚信治学”思想,培养当代大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求知态度,坚决杜绝“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调研中,有些高校对于考试作弊抓得很严,明文规定,作弊一次,记过处分,本科生没有学士学位,作弊两次,直接开除.当然这些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养成诚信求学的态度.
3.3.2 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
大学生离开了家长,在校园中接触最多的长者是老师,老师的言行对于他们像家长一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人生道路的方向标.所以,要想教育学生做讲诚信、守信用,教师一定要身先士卒,才能进一步影响、感化学生.而且要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老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言行合一,不能当面说一套,背着学生做的是另一套.如是如此,不单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缺失,同样也会感染影响到学生身上,带到社会上,复制甚至变本加厉地做出不诚信行为.因此,老师们在为国家和社会诚信教育做贡献时应重落实、重实践,真正做到“君子一言,如诺千金.”
〔1〕李秀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于自力.国学经典丛书——传习录[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
〔4〕王文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建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5〕陶知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