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实践

2015-03-20曹华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2101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7期

曹华(西南科技大学 法学院,四川 成都 621010)

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实践

曹华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21010)

摘要:监督管理措施与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体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手段.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中,教育矫正相较于监督管理措施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由于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秉着"教育、感化、挽救"的理念,我国在教育矫正中制定了一系列的矫正措施与手段.本文拟从帮困扶助、心理矫正两个方面分析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具体教育矫正方式.

关键词:教育矫正;帮困扶助;心理矫正

未成年人较成年人而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犯罪心理结构尚未固化.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在其改造本身上就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能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重新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能有效地打破原有的犯罪心理结构,为未成年人以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还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规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如矫正小组中应当配备熟悉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的人员,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等.对于未成年人教育矫正来说,各部门相互配合建起了以帮困扶助、心理矫正、个案矫正三位一体的教育矫正体系.

1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帮困扶助

帮困扶助主要是为了解决以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的居住、经济收入、学业等现实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以后遇到的实际性问题,才能真正谈得上重新适应融入社会.针对帮困扶助,又分为了三种方式:1.1生存性帮困扶助

生存困难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由于无家可归、无钱生活导致的未成年人盗窃、两抢案件层出不穷.生存对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为至关重要的事情,倘若生存都不能保证,自然而然相应的犯罪案件就会飙升.着力于解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生存问题,不仅使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有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基础,而且降低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概率,展现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

目前,在我国尚未出台关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生存困难扶助具体规章制度.但在实践层面,各地已经比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和救济金标准展开了一系列的生存帮困扶助措施:1.1.1生活救助

生活救助按照救助时间的不同分为长期性生活救助和临时性生活救助两种.

长期性生活救助主要是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标准,为符合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相应政策性支持的生活救助方式.长期性生活救助主要表现在:帮助未成年人重新办理户籍证明、提供月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等具体措施.

对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来说,要一直享受长期性生活救助是较为困难的.因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尚处于青春期,还有学业、劳动技能亟待学习,待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具备一定的劳动就业能力,长期性生活救助就会停止.根据笔者调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需要申请书、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户籍证明以及其他审批事项证明,同时需要相关街道办事处的初审、县级民政部门的审批,最后还要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名单进行公示监督.对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不仅需要自身家庭、政府的支持与配合,而且还要考虑到被害人以及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容忍度.对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来说,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撑,要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较为困难.因此,随着我国社区矫正的全面完善,应加快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困难救济法律制度的建设.这不仅适应了我国非监禁刑的社会趋势,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再犯罪率,保障了社区矫正的良好改造效果.

临时性生活救助作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过渡,在全国各地现实实践中有了较为广泛的适用.它一是可以马上着手解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当前困难,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二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成本,保障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良好效果.

1.1.2医疗救助

部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由于身患重疾,加之家庭收入微薄,不能支撑昂贵的意料费用.各级部门需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下,把这部分社区矫正人员考虑到生活困难医疗救助人员一类,保障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应得到的关怀.但是由于尚未专门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医疗救助规章制度,因此需要各级部门应地制宜作出相应的考量.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大众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态度,特别要注意不公平现象:在相同病情、家庭条件等诸多情形类似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救助水准高于普通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水准.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定基本的救助范围,其次要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方式,再次是要去粗取精,整合并提高完善医疗服务内容,最后要因人制宜制定核实的医疗救助方案.

1.2支持性帮困扶助

对未成年人的支持性帮困扶助主要是法律上的支持与援助.

1.2.1法律咨询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由于实行了犯罪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为了更好地普及他们相关的刑法学知识,避免陷入更大的犯罪深渊,有必要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与帮助.同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在社会上生存生活,一旦出现违法违纪事件,将会对他们的社区矫正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面对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时,矫正小组中的法律工作者应给予帮助与支持.

1.2.2法律教育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与矫正小组密切配合,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教育培训.以法律教育为基石,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认识到自身先前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以及建立面对未来生活中变化的合理处置能力.

1.3发展性帮困扶助

如果说生活性帮困扶助是“授之以鱼”的话,那么发展性帮困扶助就是“授之以渔”.授之以鱼解决当前现实问题,授之以渔是解决现实的长远问题.要能使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长久地适应社会,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3.1就学帮扶措施

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不仅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于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教育部门、学校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完成相应的义务教育课程.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虽然已经犯罪,但是其本身的受教育权利并没有剥夺.因此,在升学、复学上不应受到不公平待遇,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该与学校紧密联系,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矫正小组的帮助下,老师同学们的平等看待下正常入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也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

1.3.2就业帮扶措施

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根本.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劳动技能培养与训练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与各下属机关、社区矫正小组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就业:第一,要根据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个人特点和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第二,要帮助联系有需求的企业进行社区招聘,增加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被聘用概率;第三,在工商部门的配合下,宣传鼓励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第四,树立典型就业榜样,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顺利回归社会;最后,就是要在社区大力宣传,进一步减少过往行为对他们未来就业的影响.

2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是从思想观念、健全人格方面的矫正.旨在打破未成年人原有的犯罪心理结构以及有障碍的心理,帮助他们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如何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正?根据现有的实践分析表明,各地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矫正的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行:

2.1制定心理矫正方案

心理矫正方案的正确制定,关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效果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矫正小组的最终工作成效.因此,科学、合理、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心理矫正方案就需要在专业心理工作者、熟悉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小组成员以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下制定.具体制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专业的心理分析与评估.在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下,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仔细分析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奠定基础.

其次,方案的内容涉及.在明确未成年人基本情况以及心理问题以后,在方案内容的设定上需要考虑矫正成本的消耗、工作人员的时间安排、矫正的频率以及矫正方法技术的使用.

最后,矫正协议签署.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为了保障良好的矫正效果,矫正协议的签署有助于约束双方的行为.一方面督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按照规定方案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监督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勤勉地履行矫正工作义务.

2.2心理矫正方案的具体实施

前述已说明,心理矫正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三个手段.这三个手段的实施不是混乱无序地进行,而是根据正常的心理矫正流程实施展开的:

2.2.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在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支撑下,行使的规范的、严谨的工作流程.具体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记录、摄入性会谈等几种途径获取.这是原始资料的积累,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它影响着未来的心理矫正方案调整变动以及最终的矫正成效.具体资料的内容包括个人成长的经历、社会交往情况、有无精神症状、心理冲突的性质和强烈程度等多达15种,资料的全面细致制定是一般矫正工作人员难以胜任的.因此,在未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完善的过程中,亟需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的心理从业者加入其中.在资料的整理上,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一般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生活状况情况、人口学资料、社会交往情况以及个人内心世界资料;二是个人成长史资料,从婴幼儿时期、童年期、少年期到青年期,特别是在个人成长中影响个人心理发展的重大事件资料;三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当前心理状况、精神状态与人际关系模式.

其次,心理诊断与分析.心理诊断要根据前面搜集的资料进行正确客观地分析,具体包括判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问题类型和程度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心理测验.

再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在心理专业工作者的密切配合下,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循循善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特别要注意处于青春期,未成年人的反叛心理较强,要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最后,成效巩固.咨询结束完毕,未成年人得到纠正并不代表马上就可以恢复完好了,还需要后续持续的巩固跟进.只有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矫正小组持续的帮助与跟进巩固基础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才能真正顺利地融入社会,未来再犯的概率才会大大降低.

2.2.2心理治疗

进行完整的心理治疗,需要从心理专业技术和方法两个层面予以实施.

心理专业技术层面,主要从建立咨询关系技术、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三个方面着手.咨询关系技术主要是涉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与心理专业人员的关系建立,只有取得其信任,才能展开后续的跟进治疗.参与性技术主要涉及倾听、鼓励等诱导性技术,帮助未成年人敞开心扉,阐述自己的内心困惑.影响性技术主要涉及对未成年人的正确指引和帮助,用合理妥善的方式向未成年人传达解决内心困惑的方法,重塑健全的人格.

在心理治疗方法层面,由于全世界关于心理学派和学说有将近4000多种,方式层出不穷,此文不能完全列举.试介绍几种常见方法:一是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理性分析途径来引诱改变未成年人的情绪化行为.在这种方法中,核心点就在于发现未成年人的内心信念所在,通过向其阐述内心信念的合理性和欠缺之处,未成年人就会逐渐意识到自身内心信念缺陷之处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情绪而发生过激行为.二是音乐疗法,心理专业工作者通过播放适合调节人大脑情绪的音乐,来平复未成年人的激动情绪.据美国某科学杂志分析,音乐在改善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上有着较为良好的作用.

2.2.3心理危机干预

未成年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危机,是因为青少年时期某一重大事件对其心理产生的严重冲击.这些事件主要表现在突发疾病、父母离异、失恋、考试失败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未成年人重新认识该重大事件对自身的影响,重塑正常生活的信心.在常见的重大事件问题解决上,实践中是这样处理的:

突然疾病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抑郁、恐惧等.在实践中针对此的解决方法是,在心理专业从业者鼓励、暗示等支持性心理技术的实施下,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

失恋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感.心理专业从业者需要从专业角度和他人经历角度,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配以实践案例,让未成年人更成熟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恋爱关系.

考试失败带来的重大影响主要发生在一批自尊心较强、内心敏感的未成年人身上,对于这一部分未成年人,要引入学校老师、同学给予现实帮助.让其正确的认识考试,重新树立考试的信心.

2.3心理矫正效果评估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心理矫正效果评估做了明确的规定.各地也普遍适用了其中的明确规定.

2.3.1总体目标和标准

在效果目标达成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从犯罪心理结构的转化、人格障碍的恢复、生存能力的具备三个方面予以了规定.

2.3.2评估方法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从定量、情境实验、跟踪调查三种方式予以评估.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估方式为建构合理、准确的矫正效果指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章恩友.犯罪心理矫治技术.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金碧华,潘菲.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金琳.从心理学角度看社区矫正.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

〔5〕颜久红.美国社区矫正的成功典范---迪兰西街矫正中心.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2).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4sd11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D9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1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