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干预及导向研究
2015-03-20王利军程恋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王利军,程恋军,曲 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干预及导向研究
王利军,程恋军,曲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趋势,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高校350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上网目的娱乐性、交往方式虚拟化、网络交友常态化等是该校大学生交往方式的特点.网络时代该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人际沟通渠道由多维向单一、交往范围由窄变宽、交往对网络依赖度越来越高的三个显著变化.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拓宽社会交往的渠道、纠正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加强网络使用监管力度等干预和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干预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时代的主题.目前全球网民数量超过30亿,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已超过16亿,全球四分之一的人类奔忙在社交网站上.大学生是一个交往活跃的群体,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2468万在校大学生必然成为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是不容忽视的,受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对网络的研究在国外发展较早,理论和相关资料都比较丰富,据考察相关资料大多是分析网络与社会的关系及对社会的影响,网络影响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对我国相关问题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如乔治.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和角色扮演理论、詹姆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等,是我国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交往方式变化的影响,揭示网络时代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有助于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化的新特点,找出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变化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和引导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机制,深入分析网络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变化的原因,采用科学合理的干预手段和有效模式应对网络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引导和干预大学生树立正确人际交往方式的举措,帮助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其人际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化,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要对大学生交往方式有指向作用.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因变量在问卷中调查的是“您是否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自变量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调查:个体心理发展需求的原因、个体社会化过程受阻的原因、社会化中自我认知冲突的原因.为了保证问卷调查准确可信和操作简便,达到问卷调查的预期目的,在调查问卷中,笔者列举了影响交往方式的20个具体因素,这些因素在设计过程中被随机排序,避免相近因素之间因交互作用或因设计技术问题造成对被调查者的心理影响,从而减少填卷时选择上的误差.笔者设计了20个指标反映大学生交往方式影响的不同维度.对于影响交往方式各因素的调查量表,均采用利克特5点记分,1选项代表“弱”,2选项代表“较弱”,3选项代表“一般”,4选项代表“较强”,5选项代表“强”.
本研究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调查在校大学生.通过SPSS18.0软件对主要数据(n =332)进行处理,对被调查学生交往方式特征进行频率和描述性统计.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法和个案剔除法,得到影响网络时代大学生交往方式的5个维度.
在抽样方法的选取上,笔者对某高校10个院系13个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通过电子邮件、访谈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回调查问卷356份,回收率98.9%,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32份,占总体问卷的92%,其中无效问卷24份,占总体问卷的6.6%.
3大学生交往方式现状分析
3.1上网目的的娱乐化
根据调查显示,29.5%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为交友聊天,25.9%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新闻,还有19.9%和12.7%的学生上网主要目的分别是看影视剧、听音乐和玩网络游戏.仅7.2%的学生上网主要是出于学习的目的下载资料和写文章,0.3%的学生是出于创业的目的开网店.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时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进行娱乐,而其中交友聊天所占的比例最大.
3.2交往方式的虚拟化
根据调查显示,35.2%的学生在与别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交流方式选择网络聊天,使用电话交流占26.5%,选择与见面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大学室友交流选项的占28.3%,而通过校园活动、学习、娱乐交流作为与别人沟通的最主要方式的学生仅占9.9%.由此说明,网络时代大学生把网络聊天作为人与人交流的最主要方式,而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正在逐渐淡化,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正在不断的转变.
3.3网络交友常态化
根据调查显示,36.7%的学生结识朋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而通过同学介绍、其他方式、学生会(社团)活动、同乡会分别占20.5%、15.1%、14.8%、13%.由此可见网络大学生的交友方式正在逐步转变,网络交友已逐步变为结交朋友的主要方式.
3.4课堂使用手机上网普遍化
调查显示70.5%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29.5%的学生没有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知识的接收程度.
3.5上网时间频率较高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能够较好地控制上网时间,59.9%的学生在网2-4小时之间,20.5%的学生在使用网络上时间较长,在5-7小时之间,9.3%的学生使用网络超过8小时,5.4%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对大学生具有难以抵御的诱惑,许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上网时间,有部分同学已经达到或接近网络成瘾的程度. 3.6性别对上网目的影响显著化
经过卡方检验,调查对象中男性与女性学生无差异性,经过两个独立样本K检验,性别与上网目的具有差异性.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大多数男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新闻或网络游戏,而女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交友聊天或看影视剧听音乐.而在浏览新闻中,男性学生的比例比女性学生大,交友聊天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大,网络游戏中男性占大多数女性比较少,在看影视剧听音乐中,男性占的比例较小而女性占的比例很大,由此说明,性别对上网的目的有很大影响.
3.7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网络安全意识差异化
经过卡方检验,调查对象中是否为独生子女无差异性,经过两个独立样本K检验,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在网络上匿名注册信息的主要原因具有差异性.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觉得隐藏起来更加安全,而在这一选项中独生子女没有非独生子女多,而在随意骗人这一选项中,独生子女的选择比非独生子女多,由此可见,是否为独生子女会对网络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影响,非独生子女在网络安全意识上比独生子女高.
4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化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和随机访谈,发现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产生如下变化:
第一,大学生人际沟通渠道由多维向单一发展.调查显示,36.7%的学生结识朋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29.5%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交友聊天,35.2%的学生与别人沟通和交流选择网络,比选择室友面对面交流的(28.3%)高出了7个百分点,比电话交流(26.5%)高出了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正由面对面的交往方式向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交往方式转变,从社会互动角度来看,这种不需要揣度对方语气、语调和神情的简单交流方式必将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而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第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由窄变宽.过去传统的接触和交流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交际的需要,跨地域、跨国际、跨年龄、跨层次交流成为可能,大学生日趋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事情,了解更多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态度,网络真正的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这里的每一位“村民”显然在这里找到了平等性和开放性的交流机会,调查显示,36.7%的学生结识朋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可见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宽.
第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在失去网络之后会出现失落、焦虑、情绪低落等现象,网络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之余的主体活动,在访谈过程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如果离开了网络是不可想象的,一部分大学生觉得这类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觉得无所谓(可以不依赖网络),甚至有70.5%的大学生在课堂使用过手机上网,29.5%的学生使用网络在交友聊天.由此可见,大学生人际交往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越来越强的发展趋势.
5 干预及导向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当前网络时代该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化的新特点和大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及社会行为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和引导,使网络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正能量,促进在校大学生学习、就业和成长.
第一,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渠道,满足其人际交往需求.在大学生的沟通渠道上实现多元化,一方面通过积极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交往自信,另一方面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调查显示,27.1%的学生对当前学校、学院以及班级的文体活动比较满意,可见文体活动不论数量还是形式没有达到大多数学生满意的效果.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够广泛,由于爱好单一很难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其参与热情,因此建议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组建活动小组,通过活动的广泛参与性培养学生兴趣,把学生从网络中拉出来;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也需要精心设计和充分调研,缺少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不会得到学生普遍认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校园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其在人际交往中包容、支配和情感的人际需要.
第二,纠正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网络交往的优点是有助于拓宽朋友范围,并且可以缩短交流的空间距离,但网络距离与现实距离是有差距的.调查结果显示:仅7.2%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29.5%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为交友聊天,36.7%的学生结识朋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55.4%的同学出于安全考虑匿名.可见树立正确的网络认知是非常必要的,许多学生交友过分依赖网络,但又对网络交友缺乏信任,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高,另一方面这种说明网络交际是建立在非诚信基础之上的.因此,应鼓励大学生实名交往,在与真正的网络朋友交流中,树立更高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和鼓励,探讨人生,交流和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方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加强网络使用监管力度,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控制使用网络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另一方面学校或学院开展可行性措施进行干预,如开展“抬头工程”,限制课堂使用手机,制定宿舍上网控制时间表、网络聊天控制时间表、网络游戏控制时间表等,发挥同学互相监督、寝室长和班级干部轮岗值周、班主任定期检查、家长定期督促、辅导员不定期抽查的联动机制,有效控制学生使用网络,如果学校在设备上加以投入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时,积极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疏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学会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正确地对待人际交往的互动形式和矛盾冲突,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掌握社会活动规律的问题解决策略,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化过程中构建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
第四,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指导学生依法安全利用网络.有些人视网络如洪水猛兽,是因为放大了网络交友成瘾症和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危害,当然一些不法人员利用网络诈骗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不应因此而围堵和封闭网络,应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有过如此平等的创造机会,大学生有着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引导和鼓励他们平等的走上这改造世界和技术革新的大舞台.高校组建网络领导组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特点,制定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守则,引导大学生从低端、庸俗的网络聊天、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转向高端的网络应用、网络开发等,开展网络辩论、网络论坛、网络设计、网络创造和国际交流,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静仪.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0(04).
〔2〕褚政,赵元立.网络时代大学生应树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观[J].江苏社会科学,2012(01).
〔3〕王代清.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
〔4〕高飞.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1).
〔5〕李泳仪.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6〕李强,苏慧丽.自我建构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三重自我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14-1008)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135-03